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715篇
  免费   33632篇
  国内免费   20062篇
耳鼻咽喉   3418篇
儿科学   5404篇
妇产科学   2071篇
基础医学   20777篇
口腔科学   6805篇
临床医学   40674篇
内科学   29095篇
皮肤病学   3812篇
神经病学   7713篇
特种医学   140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8441篇
综合类   95794篇
现状与发展   83篇
预防医学   38523篇
眼科学   4212篇
药学   41387篇
  550篇
中国医学   34874篇
肿瘤学   15761篇
  2024年   1185篇
  2023年   4245篇
  2022年   10715篇
  2021年   13658篇
  2020年   11773篇
  2019年   6425篇
  2018年   7145篇
  2017年   9583篇
  2016年   7420篇
  2015年   13401篇
  2014年   17154篇
  2013年   21714篇
  2012年   31085篇
  2011年   33009篇
  2010年   29446篇
  2009年   26367篇
  2008年   27102篇
  2007年   26248篇
  2006年   23232篇
  2005年   18105篇
  2004年   13457篇
  2003年   11678篇
  2002年   9102篇
  2001年   8215篇
  2000年   5714篇
  1999年   2282篇
  1998年   658篇
  1997年   632篇
  1996年   535篇
  1995年   422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5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25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7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19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分析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强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至2013年接受化疗的180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既往化疗次数、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阿糖胞苷、临床症状、肠壁厚度、中性粒细胞最低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NE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探讨NE起病诱因、临床特征、腹部B超特点、症状的预后意义及化疗药物对发病的影响等。结果1804例患者中226例(12.5%)化疗后合并NE,化疗后10~19d起病,中位起病时间为化疗后第14天。发生NE后2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1.5%。化疗药物包括阿糖胞苷、临床症状≥4项、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超过7d以及B超下肠壁厚度≥10mm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结论NE是接受强烈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NE后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2.
2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常伴有血脂紊乱,常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脂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骨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通过RANK/RNAKL/OPG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调节破骨细胞等方式调节骨代谢。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家庭干预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回顾和系统评价, 比较不同条件下家庭干预效果的差异。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四大中文数据库及OVID Medline、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EBSCO四大英文数据库中, 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月为止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科)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研究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效果的文献, 以标准化加权均数差( SMD)作为效应量, 采用meta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时间、不同干预类型、对不同病程和不同严重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干预效果差异。 结果共纳入5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SDSS、PANSS分析结果显示:① 干预时间越长干预效果越好( P < 0.0001、 P=0.0025);② 单独家庭干预比多个家庭合并单独家庭干预的效果更明显( P < 0.0001、 P=0.0131);③ 干预对于病情较重患者效果较好( P < 0.0001、 P=0.0280)。SDSS量表还显示家庭干预对于病程短的患者效果更好( P < 0.0001)。 结论家庭干预更适合病程较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干预应实施较长时间; 单独家庭干预更有利于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和社会功能的康复, 且对于病情较轻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4.
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定期健康体检的3 509名研究对象中,曾罹患肿瘤、罹患慢病和健康对照三组分别有399、1 555、1 555名。年龄为(55.87±11.98)岁,男性占31.38%。慢病组MS患病率(42.44%)高于曾罹患肿瘤组(34.59%)和健康对照组(18.65%)( 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曾罹患肿瘤组和慢病组MS患病风险 OR(95% CI)值分别为2.13(1.61~2.83)和2.85(2.23~3.66);曾罹患乳腺癌和甲状腺癌MS患病风险 OR(95% CI)值分别为3.56(2.04~6.21)和2.77(1.46~5.25)。  相似文献   
65.
The serrated pathway (SP) can be viewed as two parallel, but partially overlapping, arrays of colorectal precursor lesions, and their respective endpoint carcinomas, that are distinct from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adenoma–carcinoma sequence (APC‐pathway).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at the outset on the clinical impact, pathological features, molecular genetics and biological behaviours of the various SP cancers. Then we summariz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classification and molecular profiles of the two main precursor lesions that anchor the respective pathways: (i) 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 (SSA/P), also called sessile serrated lesion (SSL), and (ii) 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 (TSA). 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 RAS–RAF–MAPK pathway initiate and sustain the lesions of the SP, and CpG island methylation of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tumour suppressor and DNA repair genes play the major role in their neoplastic progression. The SP includes microsatellite stable (MSS) carcinomas that are among the most biologically aggressive colorectal carcinomas (CRC), and also accounts for the great preponderance of sporadic hypermutated, mismatch repair (MMR)‐deficient or microsatellite instable (MSI) CRC. The identification, removal and appropriate classification of at‐risk SP precursors and surveillance of individuals who harbour these lesions present a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for CRC prevention and mortality reduction.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大鼠牵张成骨(DO)过程中ONC、OPN、C-FOS、COL1、VEGF、RUNX2、AL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大鼠制备大鼠下颌骨DO模型。随机分5组,每组6只。第1组(只有牵张无PTH),术后8周取材,应用HE染色及微CT检测,以确定成骨情况。第2组(有牵张无PTH),第3组(有牵张有PTH),第4组(无牵张有PTH),第5组(对照组:无牵张无PTH)。2、3、4组及对照组术后1周取材,RT-PCR测定ONC、OPN、C-FOS、COL1、VEGF、RUNX2、ALP基因的表达。结果第1组,新骨形成,骨质充满牵张区,骨质连续,大鼠建模成功。RT-PCR检测结果显示,2、3、4组与对照组比较,OPN、COL1、RUNX2、ALP基因表达有明显提高(P<0.05),其中第3组最为明显。ONC、C-FOS、VEGF基因2、3、4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在 DO 过程中,间歇性给以 PTH的作用只有在牵张期发挥作用,其对 OPN、COL1、RUNX2、ALP基因表达能够获得理想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7.
中风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病因较多,病情变化迅速,证型繁杂,不同的文献中证候分类差异较大。证候分类的繁杂给临床工作者治疗中风病带来极大不便。本文对以证候要素(内风、内火、痰湿、瘀血、气虚、阴虚)为切入点论治中风病的理论进行探讨,并举例论证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索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及术后复发肺肉瘤样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Ⅲ~Ⅳ期及术后复发的肺肉瘤样癌患者21例,口服阿帕替尼(250~425 mg/d)治疗,30 d为1个疗程,观察并分析疗效及评价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为0,部分缓解(PR)为14.3%(3例),稳定(SD)为33.3%(7例),疾病进展(PD)为52.4%(11例);客观反应率(ORR)为13.3%(3例),疾病控制率(DCR)为47.6%(10例)。中位总生存期(mOS)为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个月。病灶≥6 cm(或≥5 cm)较<6 cm(或<5 cm)平均O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期Ⅰ~Ⅱ期较Ⅲ~Ⅳ期平均OS明显延长(P<0.05)。位于中央的病灶较周围的病灶平均O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60岁,≤60岁)、吸烟史(是/否)对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38.1%(8例)、蛋白尿23.8%(5例)、手足综合征28.6%(6例)、腹泻28.6(6例)、骨髓抑制38.1%(8例)。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及术后复发肺肉瘤样癌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病灶大小、位置及分期可能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9.
日间手术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欧美国家重要手术模式。我国于20世纪初开始开展日间手术,但目前尚未普及,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认识不清、开展不规范、与医保支付对接不畅等问题。日间手术是一种使国家、医院和病人三方均受益的新型手术模式。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明显增多,可以预见,我国日间手术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从简单、易操作的病种开始,落实临床路径,积累经验,再逐步稳妥展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日间手术范围,提高三、四级手术比例。同时,积极与医保支付政策对接,采取灵活的方式,获得医保的支持,更好地促进我国日间手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