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43篇
  免费   8777篇
  国内免费   6043篇
耳鼻咽喉   1115篇
儿科学   1538篇
妇产科学   2304篇
基础医学   12325篇
口腔科学   1948篇
临床医学   13731篇
内科学   15973篇
皮肤病学   894篇
神经病学   5619篇
特种医学   35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11067篇
综合类   14761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20篇
预防医学   5911篇
眼科学   2834篇
药学   10628篇
  57篇
中国医学   4824篇
肿瘤学   8631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1319篇
  2022年   2427篇
  2021年   4903篇
  2020年   3498篇
  2019年   3220篇
  2018年   3542篇
  2017年   2936篇
  2016年   2846篇
  2015年   4415篇
  2014年   5618篇
  2013年   5014篇
  2012年   7528篇
  2011年   8280篇
  2010年   4977篇
  2009年   3818篇
  2008年   5274篇
  2007年   5525篇
  2006年   5404篇
  2005年   5696篇
  2004年   3832篇
  2003年   3404篇
  2002年   2997篇
  2001年   2445篇
  2000年   2652篇
  1999年   2693篇
  1998年   1577篇
  1997年   1473篇
  1996年   1309篇
  1995年   1161篇
  1994年   982篇
  1993年   635篇
  1992年   998篇
  1991年   805篇
  1990年   684篇
  1989年   601篇
  1988年   593篇
  1987年   512篇
  1986年   418篇
  1985年   330篇
  1984年   208篇
  1983年   159篇
  1982年   85篇
  1981年   98篇
  1980年   83篇
  1979年   115篇
  1978年   53篇
  1977年   56篇
  1975年   44篇
  1974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冠心康对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清NO及血浆ET-1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中药冠心康预防用药对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 (AS)家兔血清一氧化氮 (NO)及血浆内皮素 1(ET 1)的影响。方法 :采用猪油加胆固醇饲料造模法 ,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组 ) ,模型组 (M组 ) ,冠心康治疗组 (T组 ) ,复方丹参片治疗对照组 (C组 ) ,各组在实验开始 ,第 6周末 ,第 12周末取血标本测定上述参数。结果 :与M组比较 ,T组、C组均可显著提高血清NO含量 ,降低血浆ET 1含量 (P <0 .0 5 ) ,且T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冠心康有维持内源性ET 1和NO的平衡而保护正常内皮功能的作用 ,这可能是其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心肌缺血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2.
CYP1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YP1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ASA技术 ,分析 78例ALL患者和 112例健康人CYP1A1基因多态性 ,比较ALL患者与对照组间频率差异。结果 ALL组CYP1A1MspI基因多态位点 ,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中等位基因m2使患ALL的危险度提高了 1.5 4倍 ,m1m2、m2m2基因型使患ALL的危险度分别提高了 2 .2 7倍和 2 .77倍 ;ALL组CYP1A1Ile-Val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YP1A1MspI基因多态可能与ALL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93.
Qin W  Gao J  Xing Q  Yang J  Qian X  Li X  Guo Z  Chen H  Wang L  Huang X  Gu N  Feng G  He L 《Neuroscience letters》2005,375(3):207-210
Recently, proteolipid protein 1 (PLP1) has been identified as downregulated in schizophrenia by quantitative PCR and other technologies. In this work we attempt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LP1 in the etiology of schizophrenia using a family based association study in 487 Chinese Han family trios. The TDT for allelic association demonstrated that, in male, a weak association was detected in SNP rs475827 with p=0.0294, suggesting that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within PLP1 in male are likely to confer an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schizophrenia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994.
布氏显微镜活血分析: 细胞流变学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布氏显微镜活血分析:细胞流变学研究的新方法骆秉铨*黄荣国*陈兴新*细胞流变学是研究血细胞流动变形的科学,在方法学上发展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但多不能直接动态观察细胞水平的真实改变,有待完善和创新。我们采用布氏多功能显微镜的活血分析法[1],在高放大倍...  相似文献   
995.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血管内支架组织相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将锥形记忆合金支架分别植入6只猪右侧髂动脉。用以研究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血管内支架生物相容性,支架植入前入植入后8个月,观测动物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毛发中镍钛元素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支架植入后8个月处死动物,全身重要脏器(肝、脾、肾、肺、心、脑等)病理学检查结构正常,无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支架植入部位上游血管壁内膜光滑,内皮细胞结构正常,内弹力板完整,支架植入段为完整肉芽组织阻塞,  相似文献   
996.
为阐明肝硬化时TXA_2/PGI_2的代谢状况及其与门脉高压的关系,我们研究了慢性胆管结扎犬肝硬化时血浆TXB_2/6-keto-PGF_(1α)变化及其与门脉血液动力学的关系。结果表明,肝硬化犬下腔静脉TXB_2水平与正常犬相近(P>0.05),肝静脉显著高于正常犬(P相似文献   
997.
Combined Pneumocystis carinii and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8.
独立成分分析是一种新的信号处理统计方法。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在信号分析中面临的难题是:源信号的不同特性(既包括超高斯信号又包括亚高斯信号);未知的独立源数目;传感器信号受到较大的加性噪声污染。针对以上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独立成分分析的鲁棒算法。该方法先对观测数据作预处理,将包含噪声的高维传感器观测信号降维分解到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利用交叉验证法估计出独立源的数目(解决了独立成分分析本身不能确定源数目的缺陷);然后利用快速稳定的FastICA算法分离独立成分。通过人工合成的数据和实际的脑磁图数据分析。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功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hormone releasinghormone,LHRH)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方法:用氯胺T法将125I标记到LHRH分子上(放化纯度96.2%),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大剂量、小剂量组,每组7只,分别肌肉注射125I LHRH(小剂量组0.5mg.kg,大剂量组1.00mg.kg),给药后在21个不同时间点逐一取各鼠尾动脉血做放射性测定。结果:大鼠试验结果显示,大剂量组t1/2平均为67.83±20.84h;小剂量组半衰期平均为64.68±22.90h。LHRH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大剂量LHRH和小剂量LHRH的主要药动学指标差别不大。结论:LHRH在大鼠体内的消除模式为二室模型,为一级动力学消除。  相似文献   
1000.
We describe two brothers and a cousin with common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ing mild mental retardation, motor delays, hypotonia with truncal ataxia, esotropia, and mild facial and hand dysmorphia. The initial routine chromosome study failed to detect any abnormality in the proband. Based on a high index of clinical suspicion, high-resolution chromosome studi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proband's parents. A small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t(10;14) (q26.1;q32.3) was detected in the father. The breakpoint on the derivative chromosome 14 was further placed telomeric to the 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 gene cluster at the band q32.33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Studies of the proband and two affected paternal cousins revealed that each had inherited the same derivative chromosome 10 from their carrier parents. This unbalanced karyotype resulted from an adjacent-1 segregation of the 10;14 translo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