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90篇
  免费   8436篇
  国内免费   4719篇
耳鼻咽喉   810篇
儿科学   937篇
妇产科学   794篇
基础医学   7639篇
口腔科学   2123篇
临床医学   9200篇
内科学   9041篇
皮肤病学   813篇
神经病学   3315篇
特种医学   27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8015篇
综合类   14882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5982篇
眼科学   1801篇
药学   8121篇
  111篇
中国医学   5081篇
肿瘤学   5376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1114篇
  2022年   2338篇
  2021年   4079篇
  2020年   3325篇
  2019年   2622篇
  2018年   2631篇
  2017年   2766篇
  2016年   2462篇
  2015年   3830篇
  2014年   4729篇
  2013年   4764篇
  2012年   6898篇
  2011年   7216篇
  2010年   5343篇
  2009年   4406篇
  2008年   5020篇
  2007年   4454篇
  2006年   3995篇
  2005年   3299篇
  2004年   2272篇
  2003年   1841篇
  2002年   1423篇
  2001年   1060篇
  2000年   972篇
  1999年   768篇
  1998年   428篇
  1997年   401篇
  1996年   332篇
  1995年   260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4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 ladder carc inom a,UGC)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955例LC术中遇到的12例(1.26%)UGC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诊3~36个月,平均18个月。迄今全部存活。5例PT1、5例PT2、1例PT3(中转开腹)随访至今未发现癌复发及转移。1例PT2因拒绝根治术,现出现肝多发转移。1例PT4因腹腔种植转移,无法根治,故仅部分切除胆囊(胆囊粘连重),以解决急性胆囊炎问题,现有腹水、恶液质表现。所有病例均未见脐部戳孔处肿瘤种植转移。结论:LC术中应常规切开胆囊标本,必要时送术中冰冻。PT1单纯切除胆囊已足够;PT2要额外楔形切除肝组织及区域淋巴结;PT3中转开腹,行根治手术或姑息手术。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肝损伤中Toll-样受体(TLR)2/4mRNA表达的变化及氯喹的干预效应。 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牛磺胆酸钠(TAC)注射造成大鼠AHNP肝损伤动物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S组)、胰腺炎组和氯喹(CQ)治疗组。后2组于术后3,6,12 h分批剖杀,S组于术后6 h剖杀。观察血清淀粉酶、ALT和AST及肝组织NO和TNF-α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各组不同时点肝组织TLR2和TLR4mRNA的表达。 结果:相对于S组,胰腺炎组大鼠3 h肝组织TLR2和TLR4mRNA表达开始增高,术后6~12 h肝组织TLR2和TLR4mRNA表达迅速达到峰值(P<0.05),肝损伤加重,血清淀粉酶升高,肝组织TNF-α浓度升高,NO浓度逐渐降低(P<0.05);相对胰腺炎组,CQ治疗组TLR2/4mRNA表达降低(P<0.05),肝损伤程度减轻,血清淀粉酶降低,肝组织TNF-α浓度降低,NO浓度显著升高(P<0.05)。 结论:AHNP大鼠肝组织内TLR2和TLR4的基因表达上调;其表达增高可能在AHNP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氯喹对大鼠AHNP过程中肝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3.
Jerry  A.  Shields  Ralph  C.  Eagle  Jr  Carol  L  Shields  Brian  P.  Marr  李学民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06,18(1):33-39
众所周知,视网膜星形细胞瘤常伴有结节性硬化的表现。视网膜星形细胞瘤一般是发生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无蒂轻度隆起性病变。临床上可以是单侧发生,也可以是双侧发生。可以单个病灶,也可以多个病灶。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可以有钙化,也可以没有钙化。视网膜星形细胞瘤相对固定的伴有眼内结节性硬化,很少表现为浸润性增长。在很少的情况下视网膜星形细胞瘤可以表现出浸润性增长,造成局部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中GAP-43和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成右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随机分为超短波治疗组和非治疗对照组。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术后1周、2周、4周、8周和12周不同时间点两组大鼠脊髓中GAP-43和CGRP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内GAP-43和CGRPmRNA表达增强。术后1、2、4和8周超短波治疗组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AP-43的表达在时间上早于对照组。结论超短波在早期能够明显增加GAP-43和CGRP的表达量,提示早期应用超短波治疗能够促进周围神经的  相似文献   
85.
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对人NSCs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行原代培养的同时,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维甲酸(RA)等因子,观察其对NSCs定向分化的作用。结果EGF培养的NSCs,克隆球形成慢且较松散,经血清诱导分化后,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仅有少数神经元。而bFGF培养的NSCs则生长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不同浓度bFGF培养的NSCs分化的细胞不同。bFGF与EGF共同培养的NSCs,其生长及神经球形成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分化的神经细胞比例更接近脑内神经细胞的组分。NGF对神经球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可促使其向神经元分化。RA使神经克隆球形成,可使NSCs直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NSCs的增殖及定向分化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6.
赤芍的抗内毒素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赤芍及其活性部位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制备含不同活性组分的赤芍提取物,应用在体外对内毒素中和的定性定量试验、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以及对内毒素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等试验,观察抗内毒素作用。结果:赤芍水煎剂及从赤芍水煎液中分离的赤芍总苷于体外、体内均表现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能明显降低内毒素静脉攻击所致小鼠死亡率。结论:赤芍有抗内毒素作用,赤芍总苷为赤芍主要的抗内毒素有效部位,赤芍的挥发性部分及多糖部分未见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7.
新近发展的代孕技术给众多不孕夫妇带来为人父母的喜悦之时,也对人们传统的生殖伦理观念形成冲击并挑战现存法律制度.人们不仅要肯定代孕技术的合理性,也要警惕其所产生的潜在的破坏性影响.合理利用该技术和制定相应的法规是避免出现伦理和社会混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进展型卒中(SIP)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放免荧光法检测法测定47例进展性卒中患者,45例非进展性卒中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结果 血浆Hcy水平在SIP组为(25.49±15.73)μmol/L,在非进展性卒中组为(19.78±9.36)μmol/L.SIP组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组和对照组.结论 SIP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其鉴别诊断意义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的治疗经验。[方法]全脊柱截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闭合及植骨矫正脊柱后凸。[结果]于1984~2005年采用上述方法治疗50例病人。术后全组病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历2~15a平均2.4a随访,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经全脊柱截骨加有效的内固定手术不仅手术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而且截骨和内固定相结合同时完成,是治疗脊柱后凸目前更完善并不断改进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0.
Adamantinoma of long bones is one of the rarest of malignant bone tumors; it is commonly located in the middle or lower third of the diaphysis of the tibia. A case with multiple occurrences affecting both the tibia and fibula is presented. En bloc resection with wide operative margins was performed, and a large tibial defect of 23 cm was effectively bridged by a revascularized free fibular flap. At 13 months follow-up, there was no sign of local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and the patient was mobi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