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6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CSII组36例和MSII组32例,治疗过程分为对照期,调量期和稳定期,设定靶血糖值为FBG〈6.1mmol/L,2hPPG〈8.3mmol/L,治疗前及稳定期治疗2W后化验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按稳态模型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两种强化治疗方法降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对照期,调量期和稳定期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OMA—β均较治疗前增高,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HOMA—β和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SII组胰岛素用量较小。低血糖发生率低,达标时间较早。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较MSII更适合作为强化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mRNA 表达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流式细胞术和RT-PCR技术确认HUVECs膜上EPCR的表达水平和 mRNA 水平的表达。再分别以含不同浓度D-葡萄糖(5、10、30、50 mmol/L)的培养基以及含吡格列酮(5、10、20 μmol/L)或不含吡格列酮的高糖(50 mmol/L)培养基孵育HUVECs 24 h,行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实验,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HUVECs细胞 EPCR mRNA 的表达。结果:随着培养基D-葡萄糖浓度的增加,HUVECs培养24 h后其EPCR mRNA 的表达逐渐下调。在采用吡格列酮干预后, 50 mmol/L高糖处理的HUVECs EPCR mRNA 表达的下调得到明显改善。结论:(1)EPCR 在HUVECs上高表达,高糖可通过下调EPCR mRNA 的表达而损伤内皮细胞功能。(2)吡格列酮可阻止高糖诱导的HUVECs EPCR mRNA表达的下调,从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3.
薏苡仁油对体外大鼠系膜细胞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以薏苡仁油为主要成分的康莱特注射液(KLT)对大鼠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为该药用于肾炎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TRAP-ELISA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株(MC)在加入KLT6 h后再加白介素(IL)-1或者加入IL-1 6 h后再加KLT作用下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IL-1 10μg.L-1刺激下MC端粒酶活性(ΔA=A450 nm-A690 nm)升高(1.49±0.51),KLT 100 mL.L-1抑制MC端粒酶活性(0.29±0.17)。两者序贯加入,无论先后都抑制端粒酶表达〔(0.47±0.19),(0.39±0.07),P<0.05,n=3〕。结论KLT注射液对MC的端粒酶表达有抑制作用,并可干预IL-1的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24.
人端粒酶由RNA亚基、催化亚基和端粒酶调节蛋白组成 ,端粒酶对端粒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 ,近年还发现在许多良性炎性疾病、非肿瘤衍生原代细胞中表达一定程度端粒酶活性 ,了解端粒酶在炎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更深入认识端粒酶本质及端粒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本文介绍风湿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及肝病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PG和HbA1C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1β(IL-1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CV304)蛋白C受体(EPC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分别以含 TNF-α和IL-1β的培养基孵育ECV304细胞,行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实验。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 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技术测定 ECV304 细胞 EPCR mRNA 的表达。结果:TNF-α和 IL-1β均能显著下调 ECV304 EPCR mRNA 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TNF-α和IL-1β可能通过显著下调ECV304上EPCR mRNA的表达而成为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一 个新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7.
端粒酶活性在各种恶性肿瘤及肿瘤衍生的细胞株显著上调,而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基的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内分泌腺良、恶性肿瘤,如甲状腺、肾上腺及卵巢的肿瘤,尤其两者的定量检查更具良好前景。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较病理检查更能判断肾上腺癌的预后,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指导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学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糖尿病足提供依据。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1例,其中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45例,非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患者76例;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病原学和耐药性。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37.19%;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溃疡病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Wagner分级和骨髓炎是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共培养出多药耐药菌7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4株占57.89%;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替担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为100.00%,对头孢唑肟、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均<16.00%。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溃疡病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Wagner分级和骨髓炎是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早期角膜基质细胞凋亡的特点并探索LASIK术后角膜愈合反应程度与角膜刀的机械损伤、激光能量的相关性。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其中10只兔左眼为LASIK-4.0D组、右眼为LASIK-8.0D组、另10只兔左眼为单纯角膜瓣组、右眼作为空白对照组,在术后4小时处死兔取角膜制作病理切片,行透射电镜检查,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原位显示凋亡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定量统计比较凋亡水平差别。结果 三个手术组中角膜基质中均出现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角膜瓣和基质床交接面两侧50μm范围内的基质层中;瓣缘的凋亡水平高于中央部。而空白对照组中,凋亡细胞仅出现在表层上皮,角膜基质细胞未见凋亡。三个手术组的TUNEL阳性细胞计数进行方差分析,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F=1.008,P〉0.05);每组不同个体的TUNEL阳性细胞计数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 正常角膜基质细胞不发生凋亡。角膜基质细胞凋亡与角膜损伤有关。LASIK术后早期即可出现角膜基质细胞的凋亡表达,该表达与角膜瓣的制作有关,与激光切削的深度、能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新诊断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各24例。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2hPG、HbA1c、体重、HOMA-IR及血脂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拉鲁肽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且治疗后利拉鲁肽组FC-P、2hC-P水平升高(P0.01)。结论利拉鲁肽用于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