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黄芪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组织ICAM-1表达影响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观察黄芪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用黄芪治疗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它对血清HA、肝组织纤维化评分及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 黄芪组肝纤维化评分及血清HA明显低于模型组,肝组织中ICAM-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黄芪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中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加硬化治疗后再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致命性的并发症。近年来 ,继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后 ,又开展套扎或套扎加硬化剂治疗 ,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其疗效确实可靠 ,病人易于接受。但脱痂期并发食管粘膜糜烂、溃疡 ,如果饮食粗糙或便秘、剧烈咳嗽、呃逆等易导致过早脱痂引起大出血 ,如不及时处理 ,会影响治疗效果 ,严重者危及生命。我们对 12 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结扎加硬化治疗 ,现将结扎加硬化治疗后并发症的综合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 0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均是住院病人 ,其中男 114例 ,女 6…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大约8%~10%与免疫因素有关[1],目前大多以强的松治疗作为标准方法.笔者采用补精丸联合强的松及抗生素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密集结扎法对食管静脉曲张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密集结扎法对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并对其作出评价。方法:128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采取内镜下密集结扎法治疗,每次结扎16-22个点,平均18.8个点;与通常法,每次结扎5-6个点(简称一般法),分别治疗1-2次,进行回顾性对比。结果:密集结扬法,1次急症止血成功率96.9%,血管消失率为92.2%,2次治疗静脉曲张消失率可高达96.9%,术后再出血率0.8%,而一般法2次治疗后分别为95.7%,42.6%、64.7%和7.1%,两组急症止血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0.01);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密集结扎法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不仅急症止血率高,而且静脉曲张消失快、再出血发生率低,优于一般法。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六环连续结扎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六环结扎器,对32 例门脉高压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胃镜下套扎治疗并与进口多环结扎器及国产单环结扎器相比较。结果:急症止血成功率93 .8% (30/32) ,两次治疗曲张静脉闭塞消失率87 .5 % (28/32) ,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0 ,并发症( 腹水加重)3 .1% (1/32);而进口对照组分别为94 .5 % (80/85) 、87.1 % (74/85) 、2.4% (2/85)及4 .7 %(4/85) 。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自制六环结扎器价格低廉,优于进口结扎器  相似文献   
16.
男性精液异常不育症,在临床中较为多见,就笔者临床观察,认为本证以肾阴亏虚为主证者居多,然纯滋阴填精益肾之品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且与脾之运化,肝之藏血、疏泄有密切关系。主证虽属肾阴亏虚,然不独治肾,而应肾、肝、脾三脏同治,始能提高疗效。因此,笔者自1991年以来,用自拟补精方治疗本病76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依他酸(EA)和卡西霉素(Cal)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3H]TdR与[~3H]脯氨酸掺入分别测定脱氧核糖核酸和胶原合成。结果:给药24h后,EA0.05—4mmol·L~(-1)和Cal0.25—20μmol·L~(-1)组胶原合成均显著增加,脱氧核糖核酸合成无明显改变。给药36和48h,EA 1—4mmol·L~(-1)组胶原与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降低:Cal0.25—20μmol·L~(-1)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亦下降,胶原合成仅10和20μmol·L~(-1)组降低。结论:细胞外液Ca~(2 )内流促进胶原合成,细胞内Ca~(2 )浓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合成。  相似文献   
18.
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拿学》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对“摩法”阐述的差异为题,收集关于“摩法”和“抹法”的以往文献记栽,分析“摩法”的确切内涵以及与“抹法”的区别与联系。笔者认为“摩法”的操作应该包含“直线往返”特征,表述为“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更符合其内涵。“抹法”是指或掌在施术部位呈现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往返运动的稍加轻盈快捷的摩动。两种手法都属于摩擦类手法,“摩法”是古老的手法,“抹法”在近代才成为独特手法。“摩法”与“抹法”的区别在于操作时施力过程和两种手法在动作表现形态上的区别是其关键,“抹法”用力宜轻、不带动皮下组织,动作轻盈灵快,“摩法”用力稍重,可带动皮下组织或不带动皮下组织,动作稍缓慢。  相似文献   
19.
20.
对48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行内镜下血管套扎术治疗,并与硬化剂治疗作对照,以治疗3个月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管套扎术组急症止血成功率936%,血管闭塞率684%,再出率21%,并发症41%;而血管硬化组分别为944%、344%、44%及130%。两组相比,除急症止血成功率及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套扎术对静脉曲张闭塞率优于硬化剂疗法,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