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8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266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083篇
内科学   1017篇
皮肤病学   70篇
神经病学   140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102篇
综合类   2210篇
预防医学   1130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782篇
  5篇
中国医学   676篇
肿瘤学   19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HIV-1)病毒蛋白r(Vpr)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和Vpr转染组.空白对照组:细胞不予干预;空载体转染组: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加入不同感染复数(MOI)的空载体腺病毒;Vpr转染组:加入不同MOI的含有HIV1-Vp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Vpr).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或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Vpr显著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8增殖,Adv-Vpr转染72 h后(MOI=200),Vpr转染组细胞MTT值为1.03±0.04,与空载体转染组(2.46 +0.15)及空白对照组(2.51±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6,P<0.05);Adv-Vpr转染48 h后(MOI=200),Vpr转染组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细胞比例增加,分别为37.31%±5.90%和32.07%±5.64%,与空载体转染组(18.30%±6.04%、3.32%±0.79%)及空白对照组916.66%±3.51%、2.76%±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8,64.45,P<0.05).Adv-Vpr转染72 h后(MOI=200),Vpr转染组细胞凋亡率为37.62%±6.48%,与空载体转染组(3.44%±1.11%)及空白对照组(2.93%±1.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4,P<0.05).Adv-Vpr处理48 h后(MOI=200),Westem blot检测发现Vpr导致了Caspase-9、Caspase-3剪切为活性片段,p-Chk1-S345磷酸化增加,而Fas、Fas-L、ERK1及ERK2表达未见上调.结论 Vpr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CT-8增殖,并诱导其细胞周期G2期阻滞及凋亡,其机制分别与DNA损伤信号通路激活及线粒体凋亡通路启动有关.Vpr在结肠癌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全身综合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5例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3例机械通气,3例持续血液滤过;针对小网膜囊、十二指肠旁、肾周间隙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采用分步引流策略,先行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然后中转开腹手术引流;合并胰腺坏死组织出血的4例患者经动脉栓塞止血和(或)“三明治”法填塞止血成功.局部治疗:针对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后采取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治疗,穿刺距入院时间平均为38.4 d,坏死组织CT密度值平均为24.4 Hu(20~28 Hu).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手术后穿刺并一次性置管成功,引流管留置平均时间为21 d.患者经臀经皮置管引流后体温及WBC计数均下降,复查CT示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引流干净,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平均ICU治疗时间为(47 ±20)d,平均总住院时间为(88 ±34)d,平均住院费用为(186 342±15 467)元.随访至2012年5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 分步引流策略联合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是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is a fatal complication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while traditional laparotomy has many disadvantages,such as great trauma and many complications,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21例施行股-股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行手术者16例,主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同时行该手术者5例.结果 本组2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2例术后残留轻度间歇性跛行,1例在术后11个月出现静息痛.2例分别于术后6、17个月发现人造血管闭塞,术后平均2年通畅率为90%.结论 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一种简单而有效手术,也适用于特殊类型动脉瘤的腔内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995.
郑磊  王剑  李幼生  黎介寿 《器官移植》2012,3(4):195-199
目的探讨小肠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失功(chronic graft dysfunction,CG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国内首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患者术后CGD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门静脉血栓、脾静脉血栓致肠系膜血栓"切除了大部分小肠,后行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他克莫司(FK506),屡次发生排斥反应。术后3次因"小肠狭窄、不全性肠梗阻"行"小肠节段切除吻合术"。其中术后576d第3次出现肠梗阻,予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胃肠减压等治疗,确定移植肠不可逆性失功后行移植小肠切除术。结论 CGD治疗困难,预后不佳,预防胜于治疗。在确诊CGD不可逆后应尽快切除移植小肠,挽救患者生命,有条件应尽快安排再次移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思他宁)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思他宁作用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细胞VEGF mRNA表达。结果:在不同浓度思他宁作用下,胰腺癌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VEGF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思他宁浓度的升高,作用越显著,与药物呈浓度依赖关系(P<0.05)。结论:生长抑素能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降低胰腺癌细胞VEGF表达。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奥曲肽培养细胞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细胞VEGF mRNA表达。结果:随着奥曲肽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率升高,VEGFmNRA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和降低胰腺癌细胞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应用多黏菌素E给小鼠灌胃诱导建立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研究肠道菌群失调对肠黏膜屏障和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采用多黏菌素E按0.2 g/kg加入0.2 ml等渗盐水灌胃,1次/d,连续7 d。对照组用等剂量等渗盐水灌胃,1次/d,连续7 d。实验结束次日观察两组小鼠回肠黏膜病理形态、肠道菌群、回肠黏膜组织紧密连接(TJ)蛋白表达和器官(肝、脾、肾、淋巴结)细菌易位率等。结果:实验组小鼠盲肠黏膜和盲肠内容物的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常规病理检查发现,实验组小鼠回肠黏膜充血明显,绒毛稀疏,尖端有少量上皮坏死脱落,与对照组比损伤明显。透射电镜显示,实验组小鼠回肠上皮TJ的电子致密物质明显减少,TJ破坏。回肠黏膜组织中TJ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显著下降,器官细菌易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多黏菌素E灌胃能够诱导肠道菌群失调,且导致肠屏障功能损伤和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严格热量控制的情况下,观察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的变化,并探讨术前糖负荷对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结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病人术前给予糖负荷,而对照组则按传统的围手术期方案不给予糖负荷,观察两组病人围手术期的胰岛素分泌状况和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手术病人于术后血糖均明显升高,至术后第6天仍处于应激性高血糖状态。两组病人手术当天血糖变化曲线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在手术期间无明显胰岛素分泌,并出现明显的应激性高血糖,而试验组在手术期间出现明显的胰岛素分泌,并且血糖保持更为平稳。结论:手术可导致病人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术前给予糖负荷可促进胰岛素早相分泌,有利于围手术期病人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顽固性便秘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估金陵术对病人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金陵术式治疗的98例顽固性混合型便秘病人,测定术前和术后1、3、6和12个月的机体组成及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钾、钠、氯、磷、镁、钙等水平,评估金陵术对病人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并采用胃肠生活质量评分、Wexner便秘评分、术后腹泻率和腹泻程度分级,评价金陵术式治疗顽固性混合型便秘的临床结果。结果:金陵术可显著改善病人的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后早期会出现排便频次增多和不同程度腹泻,少数病人出现电解质失衡。病人术后1个月营养指标显著下降,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12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金陵术治疗顽固性混合型便秘,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对机体长期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