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快速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很常见,迅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有关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其治疗进展很快。本文就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室性心动过速(VT)、预激综合征并房颤(WPW+Af)及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特别是宽型QRS波室上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其鉴别要点作一概述,仅供参考。一、宽型QRS波心动过速的类型:可见于下列几种情况:1.VT;2.WPW合并Af;3.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①室内差异性传导,②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③原有束支阻滞,④非特异性QRS波增宽、高血钾、左室肥厚、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⑤旁道前传。二、诊断VT的步骤:VT与心源性猝死关系密切,最近(1991年)Brugada等指出,临床沿用的宽型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依据特异性不高,敏感度也不理想,特别是根据V_1与V_6  相似文献   
72.
对10例有症状的肥厚型心肌病病人作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等检查,证明本类病人易发生较严重的心律失常,此外尚比较这两种方法对发现心律失常的价值。认为每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每年均应作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发现有严重心律失常的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应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3.
特发性心室颤动(Idiopathicventricularfibrilation,IVF)是指经过临床详尽检查未能发现心脏有结构性异常的自发性心室颤动(VF),临床以心脏骤停为首发表现。IVF亦常被称为原发性心电性疾病(Primaryelectric...  相似文献   
74.
IE的诊断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怀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1)新的反流性心脏杂音;(2)不明来源的栓塞事件;(3)不明来源的脓毒症(特别是与IE相关的病原菌);(4)发热.若发热与心内假体材料植入、IE病史、原发疾病等相关,则高度怀疑为IE.  相似文献   
75.
近年研究发现,与不合并束支阻滞(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相比,合并束支阻滞者的院内死亡率均明显增高,其中持续性束支阻滞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间歇性束支阻滞者;AMI发病后新出现束支阻滞者不仅其死亡率增高,且易并发心衰、心源性休克与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血液纤溶系统功能改变,探讨房颤引起血栓前状态的原因。方法 用散射比浊及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2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LPAF)患者分别于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1周、28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LSAF)、27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持续性房颤(RHD)测定外周静脉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浓度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变化,并与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及20例健康志愿者相对照。结果 LPAF组患者房颤发作时、LSAF和RHD组病人,反映纤溶功能的血浆Fib、D—D浓度比房颤终止后1周、FSTT、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而血浆t—PA活性无明显改变。LPAF组患者房颤发作时血浆Fib含量与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无论是孤立性房颤还是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无论是持续性房颤还是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都存在纤溶系统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78.
Effect of resveratrol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vivo and in vitro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bjective Low or moderate consumption of red wine has a greater benefit than the consumpti on of other beverages in the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heart di sease and this is increasingly attributed to the polyphenol compounds in red win e, such as resveratrol.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res veratrol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rabbits and normal subjects was measured using Born’s me thod. Results Resveratrol, at 10-1000 μmol/L,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platelet aggregation i n vitro induced by collagen, thrombin, and ADP in healthy subjects. The inhibit ory effect was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Hypercholesterolemia induced by high- cholesterol diet enhanced ADP-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Resveratrol 4 mg ·kg(-1)·d(-1)inhibited ADP-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vivo de spite no changes in serum lipid levels. Conclusions Resveratrol inhibits platelet aggregation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This may b e one of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resveratrol prevents atherosclerosis.  相似文献   
79.
暂时性心脏起搏(TP)是处理严重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我院自1973年用心房超速起搏法纠治复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并发昏厥获得成功后,1973~1985年7月已进行了290例次TP,其中90%病例系因严重缓慢性及/或快速性心律失常而紧急起搏者,余10%则因心脏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需进行重大手术而预防性安置心室起搏导管者。现将我们对TP的若干经验与教训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一、建立抢救组 早年,我们在抢救心原性昏厥时,常常是临时组织,曾不止一次因除颤器故障、起搏器或导管失灵  相似文献   
80.
利用单极标测在心房颤动时消融显性房室旁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2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在心房颤动时以单极标测指导消融房室旁道,其中左侧显性旁道9例、右侧显性旁道3例。在消融成功的靶点图上,单极标测的心室激动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显示预激成分最明显的Delta波平均提前46±7ms。全部病例消融成功。平均随访7.9±5.1个月,除1例右侧旁道4个月后恢复旁道前向传导需再次消融外,其余11例常规和动态心电图既未见Delta波,也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发生。结果提示对于心房颤动合并显性房室旁道的患者,采用单极标测,其图形易于迅速辨认、测量方法亦简单,用以指导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