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69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300篇
预防医学   19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95篇
  2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目的 对闵行区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三位一体高危儿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 ,GMs)评估网络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利用闵行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开发应用模块,统一收集GMs评估数据。结果 5年间GMs评估技术为闵行区11 710名高危儿童进行了GMs评估,评估覆盖率从19.39%上升到了80.58%。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的异常结果平均发现率相接近(0.37%、0.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可疑结果平均发现率(25.4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年间不安运动阶段的康复干预率从13.04%上升到53.26%,扭动运动阶段的康复干预率低于不安运动阶段。结论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三位一体建立的高危儿GMs评估工作网络促进了社区婴幼儿神经运动行为发育早期筛检、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围产保健门诊孕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发生情况,探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意义。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份在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建立围产保健手册的2 309位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自愿接受艾滋病梅毒HBsAg血清学检测。结果共咨询检测孕妇2 309人,检测出HBsAg阳性137人,梅毒抗体阳性4人,艾滋病抗体阳性1人。结论进一步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孕妇主动自愿咨询检测,并及时进行干预,是减少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allo-HSCT后EBV相关性PTLD(EBV.PTL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ALL—HR)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2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3例,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UCBSCT)1例。结果4例患儿分别于allo.HSCT后第53、101、22、42d发生PTLD。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移植前均EBNA-1-IgG(+)、VCA.IgG(+);移植后EBV.DNA1.69×10^4~8.62×10^8 copies/mL。经淋巴结病理活检确诊为EBV-PTLD,其中1例为T细胞来源,3例为B细胞来源。例1予减停免疫抑制剂、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OP方案化疗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U)治疗,PTLD反复且发生严重皮肤GVHD、肺部感染,移植后第193d死亡。余3例予减停免疫抑制剂及利妥昔单抗治疗,临床表现消失且EBV.DNA转阴,分别随访17、12、7个月均无病存活。结论动态监测EBV—DNA对PTLD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减停免疫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EBV-PTLD疗效明显。化疗可导致严重感染,DLI治疗存在严重GVHD危险,不宜作为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帝视内镜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并与Macintosh喉镜作比较。方法 选择该院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年龄6~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至Ⅱ级,Mallampati气道分级Ⅰ至Ⅱ级,扁桃体肿大Ⅰ至Ⅱ度,随机分为帝视内镜组(DE组)和Macintosh喉镜组(MA组)。全麻诱导后,分别使用帝视内镜和Macintosh喉镜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的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总时间、声门暴露分级、气管插管次数、插管并发症发生例数、各麻醉诱导时相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患儿与麻醉医师口对鼻距离(MN间距)。结果 DE组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总时间短于MA组(P = 0.000);DE组声门暴露分级优于MA组(P < 0.01);DE组均一次插管成功,MA组有3例需二次插管;DE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A组(P < 0.05);DE组MN间距明显大于MA组(P = 0.000);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记为基础值)、麻醉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1)和气管插管后3 min(T4)的HR和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E组患儿气管插管后即刻(T2)和气管插管后1 min(T3)的HR和MAP均低于MA组(P < 0.01)。结论 相比Macintosh喉镜,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气管插管时使用帝视内镜,能明显改善声门显露效果、缩短气管插管操作时间、减少插管并发症和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并增大MN间距。  相似文献   
66.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全球第5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肿瘤致死原因的第3位,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人患有肝癌,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国[1]。该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属于中晚期,且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易误诊为肝脓肿。我科2002-2010年收治原发性肝癌误诊为肝脓肿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对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自制肩托固定的效果. 方法:将200例行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手术期间传统组使用传统肩托,干预组采用自制肩托,比较两组术中效果及术后肩痛情况. 结果:干预组与传统组比较在防下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操作简便、不影响麻醉操作及减少术后肩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自制防滑肩托应用于头低脚高位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方便安全,不影响麻醉操作,并减少术后肩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二甲双胍格列吡嗪胶囊中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和肉桂醛的含量。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0.1%冰醋酸(60∶40,pH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和肉桂醛分别在0.4~2μg、0.01~0.05μg和0.032~0.16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99.9%和99.0%。  相似文献   
6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俊 《实用全科医学》2007,5(7):642-64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造成股骨头骨与软骨坏死的一种常见疾病.它确切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尚不十分清楚,众多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一般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好发年龄为30~50岁.常为双侧发病,如未经特殊治疗,70%~80%股骨头坏死的髋关节会在X线片及临床上有病程进展的表现.股骨头坏死最后结局是因全髋关节严重的骨性关节炎而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妇幼卫生资源的现状.方法 采用个人深入访谈、焦点小组访谈对重庆市2个县的农村妇幼卫生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匮乏,整体素质不高,妇幼保健人员队伍不稳定,用人机制不灵活;财政补偿不到位,筹资渠道单一;由于资金缺乏,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差、设备简陋.结论 加强农村妇幼保健人员队伍建设,政府重视,加大妇幼卫生资金投入,基层医疗机构广开思路,拓宽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