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5篇
  3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51.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左肺切除加野百合碱诱导肺血管重构模型的影响并探讨是否与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有关。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连续治疗组、延迟治疗组及(两治疗组)安慰剂对照组。术后5周通过导管插入术测得血液动力学指标,并通过弹力纤维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及caspase-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小动脉的病理学变化。结果:①平均肺动脉压和肌化程度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连续治疗组与连续对照组、延迟治疗组与延迟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连续治疗组与延迟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血管壁细胞增殖度和新生内膜增殖度变化: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表达增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连续治疗组与连续对照组、延迟治疗组与延迟对照组比较表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染色阳性率结果显示:模型组较正常组表达增高(P<0.05);连续治疗组与连续对照组、延迟治疗组与延迟对照组、延迟治疗组与连续治疗组比较表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雷公藤甲素能延缓大鼠左肺切除加野百合碱注射诱导的肺血管重构,连续和延迟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显著的疗效(连续治疗可能更好)。其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甲素的抗增殖效应及增加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52.
王欢  谢攀  赵洪雯  魏丽  彭侃夫  吴亿 《重庆医学》2023,(13):1984-1990
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KI)并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发生CS-AKI并接受CRRT的成年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时的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45例患者中,存活26例,死亡19例,死亡率为42.22%。死亡组术前乳酸值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心脏手术后接受CRRT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肺部感染(P=0.015)、CRRT 72 h后乳酸值(P=0.004)、高血压(P=0.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RT 72 h后乳酸值(P=0.026)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将CRRT 72 h后乳酸值作为独立危险因子进行早期识别,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CS-AK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53.
目的探讨辨证施膳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辨证施膳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ALB、HGB水平及LKSS、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膳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够促进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改善,提高其下肢功能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54.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平扫参数鉴别子宫平滑肌瘤(UL)病理类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UL患者,根据手术结果分为CUL组及DUL组,均接受MRI扫描,分析MRI参数鉴别CUL及DUL的价值。结果 CUL组T2R、 T2*高于DUL组,MD、 R2*低于DUL组(P <0.05)。T2R、 MD、 T2*、 R2*四者联合鉴别CUL、DUL的AUC为0.913,高于T2R、 MD、 T2*、 R2*单独鉴别的0.649、 0.653、 0.691、 0.701 (P <0.05)。结论 MRI平扫各参数联合应用鉴别UL病理类型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55.
目的 探讨富集有核细胞层沉淀法制备的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S)胸腔积液细胞沉渣块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率.方法 选取NSCLS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16例,应用富集有核细胞层沉淀法制备胸腔积液细胞沉渣块,并应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法检测胸腔...  相似文献   
556.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IL-6、ECP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BPD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健康查体婴儿3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婴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将60例BP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黄芪组30例、常规组30例,黄芪组患儿在BPD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自矫正胎龄3个月龄时给予黄芪颗粒治疗[0.2 g/(kg·次),2次/d,14 d为1个疗程,共使用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EC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体质量身长增长差值及用药后1年内因感染再入院率。结果与同龄健康婴儿比较,BPD组患儿血清IL-6、ECP水平明显增高[(17.5±8.65)pg/ml vs.(9.7±3.09)pg/ml,(30.13±10.18)pg/ml vs.(13.44±5.27)ng/ml]、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均明显降低(均P<0.01)。黄芪组患儿在使用黄芪颗粒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比较,血清IL-6及ECP水平明显下降[(12.14±4.39)pg/ml vs.(17.80±9.67)pg/ml,(16.96±6.88)pg/ml vs.(17.21±7.65)pg/ml,(19.48±7.35)pg/ml vs.(30.22±10.79)pg/ml,(26.03±10.02)ng/ml vs.(30.35±9.50)pg/ml],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增高(均P<0.05),同时患儿体质量增长明显优于常规组,因感染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38±0.21)kg vs.(1.26±0.20)kg,11例(36.7%)vs.19例(63.3%),均P<0.05)]。结论黄芪颗粒可以降低BPD患儿的炎症指标,增强其免疫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557.
目的:研究柴达木黑果枸杞花青素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后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衰老的保护作用及衰老相关基因p53、p21、微RNA(miR)-34c和沉默信息相关调节因子(SIRT)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SF,分为对照组、UVB照射组,柴达木黑果枸杞花青素低剂量组(0.1 g/L)、柴达木黑果枸杞花青素中剂量组(0.5 g/L)和柴达木黑果枸杞花青素高剂量组(1.0 g/L)。UVB照射前24 h用不同浓度的柴达木黑果枸杞花青素预处理HSF。UVB照射后72 h,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衰老细胞比例,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细胞中衰老相关基因p53、p21、miR-34c及SIRT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VB照射组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及p53、p21、miR-34c和SIRT1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UVB照射组相比,柴达木黑果枸杞花青素(0.1 g/L、0.5 g/L和1.0 g/L)组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p53、p21、miR-3...  相似文献   
558.
目的 探讨鼻塞与鼻罩2 h和4 h交替降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早产儿鼻部压力性损伤的效果,为预防早产儿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将73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塞与鼻罩2 h交替组(37例)和4 h交替组(36例),比较两组NCPAP使用时间、用氧浓度、鼻部压力性损伤情况,以及护士工作量。结果 两组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NCPAP使用时间、用氧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鼻塞与鼻罩4 h交替组的护士工作量显著低于2 h交替组(P<0.05)。结论 NCPAP使用期间鼻塞与鼻罩4 h交替在改善患儿鼻部压力性损伤的结局,提高患儿舒适度与安全性的同时,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