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80 kVp联合迭代重建技术的条件下,使用低剂量碘对比剂行分次团注双期CT尿路成像(CTU)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血尿待查患者分为2组(80 kVp组、120 kVp组各30例),行全泌尿系平扫及分2次团注对比剂后行肾实质-分泌期CTU扫描.2次团注对比剂的方案为:80 kVp组35 mL和60 mL;120 kVp组50 mL和70 mL.2组CTU重建方法为:80 kVp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30%ASiR);120 kVp组滤波反投影(FBP).2名读片者对CTU重建图像进行独立盲法读片,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图像噪声、集合系统各段CT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记录、计算所有病例CTU有效剂量(ED)及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值(SSDE).对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噪声、CT值、CNR、ED及SSDE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0 kVp组与120 kVp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91,P=0.073).80 kVp组图像噪声高于120 k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99,P<0.001).80 kVp组S6段(膀胱)CT值高于120 kVp组(Z=-2.466,P=0.014),余2组CTU各尿路分段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04~-0.163,P=0.228~0.871);2组CTU各尿路分段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18~-0.202,P=0.069~0.840).80 kVp组ED和SSDE低于120 k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55~-6.653,P<0.001).结论 80 kVp联合迭代重建技术的条件下,使用低剂量碘对比剂行分次团注双期CTU检查是可行的,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02.
刘红亚  高歌 《中国校医》2015,29(2):153-155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连续光源原予吸收法(HR-CS-AAS)和离子色谱法(IC)测定水中氟化物。方法用离子色谱和高分辨率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分别测定水样及进行加标回收实验,比较两者的检测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并采用配对t检验检查2种方法测定水中氟的结果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离子色谱法检测限为20μg/L,RSD为2.0%~4.3%,加标回收率为96.0%~103%。原子吸收法检测限为42μg/L,RSD为1.7%~3.6%,加标回收率为96.5%~106%。离子色谱和原子吸收法同时测定24份实际水样,测定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2法测定水中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分辨率连续光源原子吸收法可用于测定水中氟,相对于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法具备样品处理简单、节省时间、适合大批量样品测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为了科学估计女性性工作者相关高危行为的敏感问题特征,为制定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方法于2011年5月~2011年7月,采用整群抽样下随机应答技术,对四川省西昌市404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西昌市女性性工作者平均年龄为(25.9±6.2)岁;85.6%专职从事性服务工作;最近一个月平均性服务次数为(39.1±4.5)次;93.5%在性服务过程中一直全程使用安全套;57.0%同意卖淫合法化;最近一年从未进行性病和艾滋病检测的比例分别为70.1%和55.7%。结论西昌市女性性工作者几乎都是专职从事商业性性服务,且性服务次数频繁,未进行艾滋病、性病检测比例高,需加强健康教育和采取有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宁键  高歌  郑瑾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82-82,8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宫颈癌的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病史、诊治经过及结局。结果:2例孕期持续阴道岀血,均未行妇科检查而按"先兆流产"、"前置胎盘"治疗,晚孕临产时发现"阴道内肿物"组织活检确诊宫颈癌,其中1例术后1年死亡;另1例患者孕期岀血,宫颈阴道镜检查并活检诊断为"CINⅢ累及腺体",观察至产后,宫颈冷刀锥切病理诊断为"宫颈原位癌",密切随访中。结论:加强卫生知识宣教和早孕期宫颈癌筛查对早期诊断妊娠合并宫颈癌是必要的,妊娠期出血需进行鉴别诊断以排除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10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entobarbital anesthesia on nociceptive processing in the medial and lateral pain pathways.

Methods

Laser stimulation was employed to evoke nociceptive responses in rats under awake or anesthetic conditions. Pain-related neuronal activities were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from the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SI), ventral posterolateral thalamus (VP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and medial dorsal thalamus (MD) with 4 eight-wire microelectrode array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awake state, pentobarbital anesthesia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neural activities induced by noxious laser stimulation. Meanwhile, the pain-evoked changes in the neuronal correlations between cortex and thalamus were suppressed in both medial and lateral pain pathways. In addition, the spontaneous firing rates in all the 4 areas were altered (including inhibition and excit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nesthesia.

Conclusion

The nociceptive processing in the brain can be dramatically changed by anesthesi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the brain activities between awake and anesthetized states. It is better to employ awake animals for recording neural activity when investigating the sensory coding mechanisms, especially pain coding, in order to obtain data that precisely reflect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检测脑肿瘤干细胞(BTSC)标记物CD133、巢蛋白(Nes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74例脑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探讨肿瘤干细胞生存的微环境一壁龛的组成、形态及其在脑肿瘤组织中的分布.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手术切除的74例胶质瘤标本,按照WH02000年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级标准分为Ⅱ级22例(低级别组)、Ⅲ级27例和Ⅳ级25例(高级别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法分别检测标本中CD133的表达及其与Nestin、PCNA的共表达情况.计算并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CD133+细胞、CD133+血管和CD133+壁龛所占的百分比.并对CD133+血管和CD133+壁龛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CD133+细胞聚集于壁龛内生长,低级别组胶质瘤中CD133+壁龛阳性率较低.壁龛内增殖细胞较少,与相邻肇龛之间界限清晰,周围CD133+血管分布较少.高级别组胶质瘤中CD133+壁龛阳性率高,壁龛之间无明显界限,壁龛内细胞增殖活跃,周围可见丰富的CD133+血管分布:壁龛中除CD133+/Nestin+BTSC外,可见CD133+/Nestin-细胞、CD133/PCNA+细胞等亚群细胞;不同级别胶质瘤CD133+细胞、CD133+血管、CD133+壁龛百分比不同,且肿瘤级别越高,三者表达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壁龛与CD133+血管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00). 结论 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存在着由CD133+/Nestin+BTSC和一些亚群细胞组成的壁龛结构,CD133+血管对于壁龛结构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Nanog基因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50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和7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Nanog的表达。结果 Nanog蛋白在胶质瘤组织WHOⅡ级、Ⅲ级、Ⅳ级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8.3%±9.6%、37.9%±19.0%、53.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18,P=0.000);NanogmRNA的相对含量在胶质瘤组织WHOⅡ级、Ⅲ级、Ⅳ级中分别为0.1824±0.0310、0.3730±0.0961、0.4594±0.0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01,P=0.000),Nanog蛋白和mRNA表达强度随着病理级别增高而升高,而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表达。结论 Nanog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强度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其与肿瘤干细胞关系及其在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凯乐  高歌  孙克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23-123,137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2009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的发病以育龄妇女为主,临床诊断主要应用B超确认,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经常出现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阴道溢液、不孕与流产等不规律现象,子宫动脉栓塞、BBT自凝刀等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都有较好的效果。120例患者中治愈82例,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0例。结论通过无痛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成功率较高,并且具有安全、简单、对患者创伤轻微、容易康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9.
高歌  潘晓华  高雪  贾芙蓉  温剑平 《中草药》2018,49(19):4581-4585
目的利用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探讨续断治疗骨质疏松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获得续断的药物成分,筛选活性成分,预测靶蛋白。在TTD和CTD数据库查询骨质疏松对应靶蛋白,构建药物-靶蛋白-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蛋白作用通路进行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主要信号通路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果获得7个续断活性成分及其63个靶蛋白,筛选到骨质疏松疾病靶蛋白118个,得到续断与骨质疏松交叉作用蛋白118个,进而富集到与细胞增殖分化及免疫功能等相关的24条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包含有最多数量的相关基因。String数据库分析表明AKT1、MAPK1、MAPK3在信号通路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结论续断可能主要通过AKT1、MAPK1、MAPK3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0.
原发性肝细胞癌多由肝硬化发展而来。肝癌肝硬化腹水在我国是多发病之一,而肝硬化失代偿期尤其是伴有腹水的患者易并发低钠血症。本研究对我科2003年4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41例肝癌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