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21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TCMSP数据库为基础,根据ADME筛选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白术、人参、当归、陈皮、柴胡、升麻、甘草8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并以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作为补充预测相关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iGSeE、DisGeNET、CTD、NCBI和MalaCards数据库获取桥本甲状腺炎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3.9.0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网络,并利用cytoHubba插件得到核心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依托Metascape平台进行KEGG信号通路和GO生物富集分析;最后利用CB-DOCK对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补中益气汤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核心活性成分164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和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177个,包括JUN、MAPK1、MAPK14、AKT1、STAT3和IL-6等;共涉及2281个生物学过程、117个细胞组成和196个分子功能;富集通路196条,包括PI3K-Akt、MAPK、FoxO、HIF-1和T...  相似文献   
212.
Graves眼病是Graves病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最终可致失明。急性活动期是决定本病预后的关键治疗阶段,当前对于Graves眼病活动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高天舒认为本病活动期与火邪、风邪和痰毒三者上壅肝窍相关,治疗上主张以清火明目法为主,兼行息风宁目、化痰柔目之法,同时运用针刺、放血、中药超声雾化等中医特色疗法,临床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21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黄药子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以探究其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以及文献报道,获取并筛选黄药子的主要有效成分和相关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靶点基因名.检索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甲状腺结节相关的基因靶点.将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  相似文献   
214.
杨柳  高天舒  时杨 《吉林中医药》2009,29(3):262-26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煎剂甲亢平对甲亢大鼠模型甲状腺功能及肝组织Na+-K+-ATP酶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其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用甲状腺素片饲服的方法制作大鼠甲亢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亢平组、甲亢平加小剂量他巴唑组和他巴唑组。14d后测定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及肝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甲亢平组大鼠血清TT3、TT4含量及肝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复方煎剂甲亢平能有效降低实验性甲亢大鼠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组织Na+-K+-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215.
胰岛β细胞功能与1型及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总结了β细胞功能,β细胞功能评价,β细胞功能影响因素,β细胞功能保护因素,以及中医药在β细胞功能保护及应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16.
总结高天舒教授基于《黄帝内经》“脾藏意”理论,以脾为切入点,从脾论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经验。提出脾虚痰瘀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疾病的根本病机,治疗当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为主。临床应用自拟方“健脾化痰活血方”加减治疗疾病且取得了较好疗效,在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抗体、减轻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都独有特色,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临床防治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1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瘿肿消软膏治疗甲状腺肿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TCMSP、TCMID、BATMAN-TCM、TCM-MESH数据库筛选出瘿肿消软膏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Pharm GKB和Drug Bank数据库获取甲状腺肿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筛选出交集靶点,再将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选取丙硫氧嘧啶(PTU)致甲状腺肿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瘿肿消软膏靶标314个,甲状腺肿疾病基因847个,映射后得到78个瘿肿消软膏与甲状腺肿交集基因。GO富集分析得到449条显著富集结果,KEGG富集分析发现118条通路,包括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瘿肿消软膏各剂量组和LT4组大鼠甲状腺组织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降低(P<0.05或P<0.01),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降低(P<0.01),VEGF及PCN...  相似文献   
218.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甲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肝郁脾虚证HT合并甲减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化裁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甲状腺体积(左叶轴径、右叶轴径、峡部厚度)大小。[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TSH、TgAb、TPOAb水平及右叶轴径显著降低,FT3、FT4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IL-23、IL-6、IFN-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结论] 柴胡疏肝散化裁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郁脾虚证HT合并甲减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调控免疫失衡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19.
“阴火”即内伤之火,其实质为脾胃亏虚,元气虚损所生之内热。“阴火”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应用于临床阐明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学说。其产生机制复杂,涵盖内容广泛,自古存在诸多争议,至今未有定论,临床价值尚未完全体现。补中益气汤既是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核心方,也是理解其内伤发热之“阴火”理论的关键。文章将通过探讨李东垣脾胃内伤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方剂“补中益气汤”的药物配伍特点及其理论基础,阐述李东垣脾胃观之“阴火”论的学术思想,以及“益气升阳”“甘温除热”的制方思想,浅析“阴火”理论的学术渊源,总结后世医家基于“阴火”理论的临床诊疗应用思路,以期为日后临床工作者应用“阴火”理论临床辨证论治、组方加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0.
目的 探讨渴络欣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疗效及是否通过管球反馈机制发挥作用。方法 自10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取25只作为正常组,余75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渴络欣组和氯沙坦组,每组25只。渴络欣组予渴络欣胶囊每日5.4 g/kg灌胃,氯沙坦组予氯沙坦片每日9 m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持续11周。每2周测1次随机血糖。第6、11周结束后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管损伤相关蛋白和尿素氮、血尿肌酐;行苏木素-伊红染色、糖原染色、马松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肾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SGLT1),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2(NKCC2)表达,免疫荧光观察腺苷1型受体(A1AR)在肾脏定位;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肾组织SGLT1、SGLT2、NKCC2、A1AR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渴络欣组较模型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随机血糖、2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