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早期诊断中的准确度及其应用价值。方法:75例发病12h内入院的AMI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发病在4h内29例,4~12h 46例;2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入选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定待测血清H-FABP和肌钙蛋白(cTnI)值,并分别绘制两指标在AMI发病4h内、4~12h两组的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并按推荐CUTOFF值计算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Youden index)、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结果:4h内H-FABP和cTnI比较,AUC、敏感性、约登指数、N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2h内H-FABP和cTnI比较,AUC、敏感性、约登指数、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在AMI早期准确度高,在发病4~12h内,与cTnI一样是优秀的AMI诊断指标;而在4h以内诊断准确度及预测价值明显高于cTnI,非常有利于AMI尽早诊断与排除。  相似文献   
82.
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斑块破裂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蝶呤是巨噬细胞激活的特定产物,对冠心病各表型的预后有独立预测作用,降低新蝶呤对冠心病的防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中出现的几种特殊情况,提高对其认识及消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射频消融的165例AVNRT患者的电生理、解剖及射频消融放电过程出现的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有其特殊性,其中电生理特殊7例,解剖影像异常5例,另有3例在大头电极上有小His电位时进行消融放电,2例在消融放电过程中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2例(同时有影像异常)在冠状窦口下方成功改良慢径者,始终没有出现慢交界区反应。除1例带有小His电位时进行消融的患者于术后2月复发而再次消融成功外,其余16例均一次性消融成功,随访3月~7年无复发,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AVNRT进行射频消融时出现的特殊情况需仔细分析其电生理机制及解剖学特点,射频消融时密切观察电生理变化和大头电极在心腔的位置,并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射频消融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4.
窦性心率震荡及其在冠心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心病患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危险度分层及预后预测,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研究领域。目前运用的无创方法如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心室晚电  相似文献   
8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致死性疾病,目前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发生在血管壁的慢性炎症过程,基本病理损害符合慢性炎症疾病的特点,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等。  相似文献   
86.
硫化氧(H2S)是继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之后,新发现的具有心血管活性的气体信息分子。在哺乳动物体内其由半胱氨酸(Hcy)经胱硫醚-β-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催化合成,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缺血损伤等功能。自7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我们通过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TNF-α和IL-6水平与冠心病不同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uSA)测定5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稳定型心绞痛14例)和23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NF-α和IL石水平。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MI组和UAP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P〈0.01)。TNF—α水平与IL-6成正相关(r=0.271,P:0.042)。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IL-6水平重度组和中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并且两组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高水平的TNF-α和IL-6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与稳定性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QRST)的体表心电图(ECG)鉴别诊断价值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0例经心内电生理(EPS)检查及RFCA治愈的WQRST患者的体表ECG(包括食管ECG)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例WQRST患者根据体表ECG特征术前均判断准确;除1例患者家属放弃RFCA治疗外,其余9例均消融成功.结论:体表ECG对WQRST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体表ECG P波不清者辅以食管ECG将有助于鉴别诊断,RFCA是治疗WQRS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以Coxsackie B_3病毒感染BALB/C小鼠为模型,观察了心肌炎小鼠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白介享—2(IL—2)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心肌炎小鼠的NK细胞活性及IL—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分别小于0.001、0.05)。提示NK细胞活性及IL—2含量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应用导管法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5例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儿,分别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15例患儿均诱发出SVT,其中右侧旁路(RAP)6例,左侧旁路(LAP)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消融成功13例(成功率86.7%),1例RAP患儿失败,1例AT患儿未行消融。术后2个月1例希氏束(HIS)旁路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消融成功患儿均无SVT发作,未出现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 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