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目的 研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多发性抽动症6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左乙拉西坦,对照组给予硫必利,根据患儿抽动减少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用药剂量个体化.结果 两组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观察不同输液装置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输注甘露醇时静脉炎发生情况。方法将100例需注射甘露醇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按用药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头皮钢针,对照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均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为1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25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4天均有患者发生静脉炎,平均发生时间为(1.90±0.909)d,对照组第2~6天均有患者发生静脉炎,平均发生时间为(3.72±1.17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相对于头皮静脉针而言,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小,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 in children,BECTS)的始发年龄与语言障碍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63例BECTS患儿和30名对照组儿童应用韦氏儿童智力测试(C-WISC)的子测验言语部分进行语言功能的评估.结果 所有63例BECTS患儿的语言检测均较30名对照组儿童差.其中初始发病年龄小于6岁患儿的语言检测尤为差(语言检测总分39.21&#177;1.40),与发病年龄≥6岁的患儿(语言检测总分44.48 &#177;2.23)比较,语言功能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言功能与癫(痫)持续时间、惊厥次数、治疗状态和中央颞区棘波偏侧或双侧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语言功能与始发年龄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ECTS始发年龄小的儿童的语言功能较差,始发年龄偏大的儿童的语言功能相对较高,但较对照组儿童的语言表达功能差.BECTS始发年龄可以较好地预测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4~6岁儿童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的加强免疫原性与安全性。方法 分别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市招募曾有8月龄和18月龄接种过1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MMR疫苗免疫史的4~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5、6岁组,进行MMR疫苗加强免疫研究。接种MMR疫苗前与接种后35~42 d各采集血标本3 ml。在研究期间,主动监测疫苗接种后30 min、1 d、2 d、3 d、4~12 d,以及13~42 d的不良事件。血清采用酶标法检测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IgG抗体。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研究组间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共500名完成免后采血儿童纳入免疫原性分析,535名儿童纳入安全性分析。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37%,轻度不良事件最多。局部与全身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37%和20.00%。局部不良事件的症状以接种部位发红为主,全身不良事件以发热症状为主,其次为咳嗽、皮疹、流涕等。在4~6岁进行1剂MMR疫苗加强免疫后,麻疹抗体、腮腺炎抗体与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9%以上,3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仅腮腺炎抗体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麻疹与风疹抗体相关结果均无差异。免前阴性者的麻疹、腮腺炎及风疹抗体GMC均低于免前阳性者。结论 在4~6岁儿童中进行MMR疫苗的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在4~6岁之间的加强免疫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传染科传染性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到2016年9月间,选取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患者120例,包括传染性肝病,结核,艾滋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所有患者均需进行静脉采血及输液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采血及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实验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采血及穿刺.统计对比2组的操作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采血及输液总操作时间、穿刺次数(5.1±1.4)次(1.2±0.1)次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实验组患者血标本溶血发生率(1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传染科传染性患者中运用效果显著,可在传染科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桥本脑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6-07我院神经内科桥本脑病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特点及预后。结果反复性共济失调、抽搐、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减退为主。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明显升高,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头颅MRI 6例正常,5例小脑损害,4例颞叶损伤,激素治疗有效,随访6~12个月,6例痊愈,3例复发,3例症状缓解伴智力、语言功能低下,2例症状加重,1例失访。结论桥本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一种,对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反应良好,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降低致残率尤其重要。建议血清TPO-Ab作为儿童桥本脑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6收治的20例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患儿中男12例,女8例,主要病因为病毒感染及惊厥发作,头颅磁共振(MRI)显示胼胝体压部椭圆形病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轻微,预后好。结论儿童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症状轻微,头颅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及可逆性,病因虽多,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早期GBS患儿H反射和F波的异常率。方法对12例1周内行肌电图检查的GB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异常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H反射和F波在早期儿童GBS中异常率高。结论 H反射和F波异常不是诊断GBS的标准,但H反射和F波异常率高时应高度考虑为GBS,达到及早治疗、提高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