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医学论文的分析和综合 医学论文是对医学某一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临床工作的总结性报告,是医学科技工作者运用比较、归纳、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来分析、阐述和表达临床医学研究过程中新理论、新观点、新发现、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成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2.
目的:为明确肾移植术后因供肾、受肾性别差异而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移植肾存活率不同而进行性激素水平的研究,明确性激素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相关性及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肾移植组患者各20例,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性激素睾酮(T)、雌二醇(E_2)水平,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CD4~+CD25~+Treg占CD~+T细胞比值。结果:肾移植术后女性E_2水平逐渐由高变低,男性T水平逐渐由低变高,CD~+CD25~+Treg水平也随时间相关性而逐渐升高,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E_2水平平稳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平稳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肾移植男性受者早期2周内调节T细胞水平与正常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门诊随访肾移植达2年患者其调节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T与CD4~+CD25~+Treg术后均依时间相关性而逐渐上升,以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随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恢复,患者性激素水平及CD4~+CD25~+Treg水平均逐渐恢复正常。排除体重、年龄、透析时间、HLA配型、缺血时间、术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T与CD4~+CD25~+Treg有明显相关性,男性在肾移植术后不仅可以通过雄激素直接抑制效应T细胞发挥主要免疫抑制作用,还可以通过增加CD4~+CD25~+Treg水平来发挥次要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3.
雌二醇诱导的小鼠隐睾模型的建立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雌二醇诱导的小鼠隐睾模型,并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 35只雄性新生BALB/c仔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n=15)于牛后第3~30天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4 μl(4 μg/d),溶剂对照组(n=10)皮下注射等量丙二醇,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生后第35天,观察各组睾九位置、大小,采用HE染色、透射电镜进行组织形态学观测.结果 实验组隐睾发生率100%,均为双侧隐睾,而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无隐睾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睾丸大小明显缩小,生精小管上皮数日减少,管腔消失,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核皱缩,支持细胞和问质细胞核仁空泡变性,未见成熟精子.结论 通过雌二醇干预法能成功诱导小鼠隐睾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隐睾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PRR11表达水平,并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PRR1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RR11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61.54%(32/52),低表达率为38.46%(20/52),癌旁正常组织中高表达率为32.69%(17/52),低表达率为67.31%(35/52),PRR11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83,P<0.01)。PRR11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PRR11的高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临床分期(χ^2=6.206,P<0.05)、病理分级(χ^2=5.398,P<0.05)明显相关,与年龄(χ^2=0.433,P>0.05)、性别(χ^2=0.612,P>0.05)、肿瘤大小(χ^2=0.599,P>0.05)、淋巴结转移(χ^2=2.359,P>0.05)无明显相关。结论PRR11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患者对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36例DME患者,在接受连续3个月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0.5 mg 康柏西普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黄斑区浅层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和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的变化。结果 DME患者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前BCVA为0.26±0.02,3次注射治疗后BCVA分别为0.42±0.04、0.51±0.04及0.54±0.04,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前CRT为(472.42±9.68)μm,3次注射治疗后CRT分别为(339.33±6.73)μm、(320.89±7.60)μm、(300.14±5.60)μm,治疗后CR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CVA及CRT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E患者治疗前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为(44.27±0.04)%,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44.28±0.04)%、(44.32±0.04)%、(44.32±0.04)%;治疗前的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为(52.96±0.04)%,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52.94±0.04)%、(52.87±0.04)%、(52.87±0.04)%;治疗前浅层FAZ面积为(0.56±0.08)mm2,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0.56±0.08)mm2、(0.56±0.08)mm2及(0.56±0.08)mm2;治疗前深层FAZ面积为(0.75±0.10)mm2,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0.75±0.09)mm2、(0.75±0.09)mm2及(0.75±0.09)mm2,治疗后患者浅层及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和FAZ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DME患者连续3个月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BCVA,降低其CRT,并对视网膜毛细血管VD及FAZ面积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6.
由于眼外伤、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晶状体先天异常及不明原因均可导致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内,发生玻璃体疝继发青光眼,甚至造成视网膜水肿,严重影响视力,所以手术取出脱位晶状体至关重要。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玻璃体切割套管针吸出脱位晶状体手术18例(19只眼),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治疗鼻源性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观察了5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对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2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男126例, 女109例, 年龄(24.71±8.93)岁, 根据术后24个月内是否出现再梗阻分为发生再梗阻组(21例)和未发生再梗阻组(214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的病例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 腹腔镜手术组再梗阻发生率高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组[12.41%(18/145)比3.33%(3/90), χ2=5.63, P<0.05]。发生再梗阻组术中出血量高于未发生再梗阻组[(297.60±136.00) ml比(232.80±99.28) ml, t=2.76,P<0.01]。发生再梗阻组术后引流量高于未发生再梗阻组[(854.50±198.30) ml比(560.40±133.70) ml, t=9.26,P<0.01]。发生再梗阻组术后感染率高于未发生再梗阻组[61.90%(13/21)比5.14%(11/214), χ2=67.20, P<...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对比儿童与成人单纯睾丸卵黄囊瘤的特点,提高睾丸卵黄囊瘤的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8年7月病理确诊的单纯性睾丸卵黄囊瘤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患者年龄18岁设为儿童组,11例患者年龄≥18岁设为成人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表现、临床分期、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儿童组年龄6个月至5岁[(1.38±0.89)岁],肿瘤大小0.9~6.0(2.48±1.12) cm;成人组年龄25~49岁,中位年龄34(29,46)岁,肿瘤大小3.5~6.3(5.16±1.32) cm;两组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为患侧睾丸无痛性肿大,4例(6.3%)儿童,5例(45.5%)成人以睾丸疼痛就诊。儿童与成人组肿瘤直径及首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儿童组24例行化疗,1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PLND);成人组5例行化疗,3例行RPLND。所有患者术前甲胎蛋白(AFP)均不同程度升高。病理结果示肿瘤细胞小,核仁明显,胞质多空泡,形态不规则,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内外可见透明小体。10例患者失访,余65例随访10~78(52.00±23.78)个月;儿童组2例单纯转移,3例单纯复发,3例复发伴转移,5例死亡;成人组5例单纯转移,1例单纯复发,1例复发伴转移,4例死亡。结论:成人与儿童睾丸卵黄囊瘤在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治疗、预后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儿童睾丸卵黄囊瘤患者多为临床I期,首选根治性睾丸切除术,预后良好;成人患者恶性程度较高,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应联合根治性睾丸切除术、RPLND及化疗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