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回顾性分析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自2007年5月到2011年2月共对42例Ⅲ型(Ruedi-Allgower分型)Pilon骨折患者施行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跨踝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9~69岁,平均38岁。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7~25个月,平均14个月。均未发生皮肤坏死或骨不愈合。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型Pilon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前因为髓核细胞在培养扩增时的表型去分化问题使髓核细胞移植受到限制。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FGF-2)已经被证明能促进单层软骨细胞扩增时的分化潜能,而FGF-2对髓核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力图阐明髓核细胞单层培养扩增时其表型的改变,同时观察FGF-2对髓核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33.
急性马尾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马尾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手术预后不良.诊治过程中首先需了解发病前基础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内占位病人是马尾神经急性受压易患人群.早期病理诊断如膀胱、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和免疫化学介质也参与其复杂的病理过程,其中5-羟色胺作用所致持续性微血管血流减少引起的疼痛,比神经机械压迫引起的疼痛更严重.针对病因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早期手术能打破神经根水肿恶性循环.越早手术,神经恢复的可能性越大,且术前症状持续时间、恶化程度与预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股骨颈骨折是矫形外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但对于Gar-denⅠ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出现临床的漏诊鲜见有报道。作者对3例GardenⅠ型股骨颈骨折温诊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2例;平均年龄77岁。平均误诊时间7.67天。按Garden[1]分型全部病例均为Ⅰ型(左髋2例,右航1例)。每例均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2例分别于2天、14天后摄片发现骨折线,并且骨折瑞米移位。1例7天后来院经X线摄片证实骨折,并且骨折端移位。1.2典型病例女,用岁。不慎跌倒致左髓肿痛1天来诊。查体:左胜无明显肿胀,左下肢未见畸形,左下肢…  相似文献   
35.
退变性腰椎滑脱力学模型建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L4,5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椎体的应力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通过Simpleware与Ansys软件建立DLS有限元模型,计算模拟不同加载条件下滑脱椎体力学特性,并通过平均刚度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腰椎轴向负载情况下,L4/L5椎间盘应力大于L5/S1,L4,5关节突受力小于L5、S1。L5椎弓根峡部应力集中最为显著,前屈位及后伸位峡部的应力均明显增大,前屈位更为显著。平均刚度的计算与文献报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了有限元模拟的有效性。结论L4,5椎体退变性滑脱后该节段椎间盘压应力集中分布在前部纤维环,而远端L5、S1关节突关节则承受了较多的轴向载荷。各种加载条件下L5椎弓根峡部应力集中最为显著,是一个局部的高应力集中区域,使腰椎滑移程度有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测髓核摘除术后腰椎小关节的应力分布变化。方法取新鲜青壮年尸体下腰椎标本6具,在L4下关节突、L5上下关节突、S1上关节突分别贴横形和竖形微细应变片进行力学测试。首先在髓核摘除前测量各应变片在轴向加压、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工况下的应变值;然后在所有标本上行单侧L5/S1开窗髓核摘除术,在同样加载条件下测量应变值;最后在所有标本对侧行L5/S1开窗髓核摘除术形成双侧髓核摘除,重复加载测量应变值。结果轴向加压工况时3种实验力学状态应变量均无差异;前屈工况时L5下关节突竖形应变量髓核摘除前与双侧髓核摘除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伸工况时L5上、下关节突竖形应变量双侧髓核摘除状态与其它2种实验力学状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侧屈工况时3种实验力学状态应变量均无差异;旋转工况时L4下关节突竖形片应变量髓核摘除前与单侧髓核摘除相比、单侧髓核摘除与双侧髓核摘除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5下关节突横行片应变量双侧髓核摘除状态与其它2种实验力学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上关节突竖形片应变量髓核摘除前与双侧髓核摘除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后邻近关节突稳定性保存良好,但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术后下腰椎邻近节段关节突在前屈、后伸、旋转运动时与髓核摘除前比较应变量显著增高,稳定性下降,需要给予适当的稳定措施。  相似文献   
37.
肩锁关节脱位临床较为常见,可分为AllmanⅠ~Ⅲ度[1].Allman Ⅲ度肩锁关节损伤是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关节囊完全断裂.国内对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多主张手术治疗[2].本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42例,按Karlsson标准[3]评定:优30例,良12例;无钢板螺钉折断、骨不连、感染等并发症,8~14个月内固定物取出后未发生再脱位,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比较侧前方入路与侧后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创伤性及预后的影响,期望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2019年3月接诊的136例拟行椎间盘切除术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8例;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A组采取侧前方入路,B组采取侧后方入路;记录2组围术期各项信息,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指数,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B组住院时间为(10.81±2.04) d,短于A组的(13.57±2.79) d,术中出血量为(550.18±32.27) mL,少于A组的(746.81±23.29) mL,术后引流量为(144.75±30.92) mL,少于A组的(214.01±21.89)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93、40.738、15.076,均P<0.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变化趋势相同;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症状明显缓解,未见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复发病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侧前方入路和侧后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后者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上具有优势,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39.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陈旧必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不全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9例,术后肌力进步、感觉改善;术前C-D级15例中13例恢复满意,恢复到E级的共8例,其中1例病程长达24年,术后肌力进步Ⅰ-Ⅱ级。2例疗效欠佳。结论: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晚期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者有效。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