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174篇
内科学   2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67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3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输液是临床护理重要的工作,软包装输液袋以其无菌性更高、加药后微粒少、输液反应少等优势已在临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72.
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娜  韩英  王美霞  刘俊  王琰璐 《全科护理》2008,6(31):2825-282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周79.2%的病人症状改善,术后2周,白蛋白逐渐升高,术后4周丙氨酸转氨酶逐渐降低,白蛋白逐渐升高;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显效率为30.8%,随访12个月~24个月显效率为37.5%。[结论]加强终末期肝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对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6例初次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2&;#177;7)岁]及3l例血压正常者[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l&;#177;7)岁]。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别。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他们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1)的活性和a2-PI活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t-PA和a2-PI活性明显低于对照者,P&;lt;0.05。PAI-1,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内源性纤溶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70例,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MMSE评分变化,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并分析对比。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对比患者术后3天、5天、7天患者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即刻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有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患者MMSE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患者均有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11.43%高于对照组34.28%,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干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5.
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英  谢良地 《高血压杂志》2003,11(2):98-101
现今认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的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和气囊血管成型术后(PCI)再狭窄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增殖的平滑肌细胞由血管中层向内膜的迁移是内膜增厚的一个重要机制。VSMC迁移的结果可导致内膜中VSMC的大量积聚和结缔组织的形成,进而促进新生内膜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6.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烟雾病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名47岁女性患者确诊溃疡性结肠炎6年,黏液血便间断发作,多次住院治疗.本次住院后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症状,头颅MRA和血管造影提示烟雾病,行右侧颅内外动脉血管吻合术加颞肌贴敷术,术后头晕和视物模糊症状改善.结合患者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考虑烟雾病系溃疡性结肠炎的罕见肠外表现.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制备和筛选在肝细胞膜特异性分布的单克隆抗体,并观察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蔗糖与Percoll细胞分离液联合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膜膜小体,将提取的膜小体免疫BALB/c小鼠,利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体的效价及筛选在肝细胞膜特异性分布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沉淀方法初步鉴定mh7抗原.选取四氯化碳损伤鼠模型及糖尿病模型鼠肝脏标本观察mh7抗原在病理状态下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病理意义. 结果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成功提取到了大鼠肝细胞膜膜小体,免疫BALB/c小鼠后,制备了一批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mh7能特异性分布于肝细胞膜,同时在骨骼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亦有少量分布.免疫荧光及电镜结果亦显示mh7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分布于肝细胞膜,从而证实mh7抗原为肝细胞膜特异性蛋白.mh7抗原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0 000,且其抗原在四氯化碳损伤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显著的区域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区域的表达,在糖尿病模型鼠肝脏中的表达呈明显的区带分布. 结论我们获得了一株抗原表达在肝细胞膜,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000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且该单克隆抗体的抗原仅在肝细胞膜及骨骼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并可能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瘙痒及乏力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肝脏特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女性易患,以胆汁淤积、酶系升高为特征表现,病理以肝内小胆管非化脓性进行性破坏为特征,长期持续性肝内胆汁淤积可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粪便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原(HpSA)在诊断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3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酶免疫法(EIA)检测HpSA,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为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应用不拘分布形式参数法(拟合双正态模型)和非参数法分别绘制光滑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经验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z)评价HpSA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 ELISA和EIA法检测Hp感染阳性数与~(13)C-UBT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例和170例比177例,P值均>0.05).ELISA和EIA法检测HpSA符合率98.58%(Kappa值=0.97).ELISA法检测HpSA的不拘分布形式参数法和非参数法Az分别为0.96和0.95,EIA法检测HpSA的不拘分布形式参数法和非参数法Az分别为0.97和0.94,与完全无诊断价值的机会线下面积(0.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两种方法Az相关系数为0.61,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C曲线作为一种统计学工具可以更加客观、真实的评价诊断试验.ELISA和EIA法检测HpSA诊断Hp感染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均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0.
目前国际上大肠肿瘤的筛查有两种模式:自然人群筛查和伺机性筛查[1].自然人群筛查也称无症状人群筛查.它是通过标准化方法,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多数是由国家相关部门或组织出面,以各种手段促使符合筛查条件的全部人群(或社区、单位),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参与筛查.这种筛查的目的不单纯是检出早期癌,提高治疗效果,更主要的是通过筛查发现痛前疾病,经过适当的干预,降低人群的发病率,起到预防大肠癌发生的作用."伺机性筛查"也称机会性筛查或个体筛查或个案筛查,是一种临床筛查、面对面的检查,可以是受检者主动找医生,也可以是医生根据受检者的危险水平决定筛查.这种筛查所针对的是个体,其目的主要在于早期检出大肠肿瘤,提高治疗效果[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