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4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282篇
内科学   221篇
皮肤病学   26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585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222篇
  7篇
中国医学   315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特点。方法:取SD胎鼠NSCs悬浮培养,光镜观察细胞形态,使用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半乳糖神经鞘氨醇酶(GalC)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培养第3代后使用ELISA法测量其GDNF及NGF分泌量,连续测量6代。结果:光镜下第3代细胞仍保持较多NSCs特征,至第6代,大部分干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少部分分化为神经元或少突胶质细胞。第3代细胞GDNF的分泌量较低,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分泌量逐渐增高;而第3代细胞NGF的分泌量较高,但其分泌有一个高峰期(第6代),随后逐渐下降。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NSCs干细胞阶段分泌GDNF的能力较低,而分泌NGF的能力较高;进入分化阶段后,分泌GDNF的能力提高,而分泌NGF的能力有所减弱。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应注意时程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长病程1型糖尿病(T1DM)患者残余胰岛功能与自身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法测定的血清C肽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T1DM综合管理门诊中长病程(病程≥10年)自身免疫T1DM患者的胰岛功能进行评价。将空腹或餐后2 h C肽高于仪器检测敏感度下限(16.7 pmol/L)定义为胰岛功能存留,否则为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通过回顾2018年至2020年北京市肿瘤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EQA)的结果,分析北京市范围内医学实验室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现况.方法 每年通过统一配送的方式将10个批号的肿瘤标志物质评物质一次性发放到各参加实验室,每次测定5个批号,然后实验室将其检测结果回报给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对2018年至2020年3年的EQA结...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总结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后复发,应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进行再次修补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既往LIHR术后复发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APP再次修补。术中在高位T型离断疝囊,旷置远端疝囊及既往补片,重新放置补片。 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2±18.1)min,术后住院时间1~5 d,术后尿潴留3例(5.5%),腹股沟区血清肿3例(5.5%);无肠道损伤、膀胱损伤,无补片感染;电话或信件随访4~28个月,无再次复发患者。 结论T型离断疝囊、旷置补片的TAPP术治疗既往LIHR术后复发的腹股沟疝患者是可行的,由于高位T型离断疝囊,避免剥离既往手术创面,旷置原补片,使得手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通过在脱细胞组织基质材料生物补片临床应用中运用引流技术与否的对比研究,探讨引流技术的可靠性和必要性。方法 将43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2组,均应用Biodesign Surgisis(SIS)生物补片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实验组21例运用引流技术,对照组22例不运用引流技术,对2组患者术后指标及血清肿、术后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观察对比,运用引流装置与不运用引流装置患者在术后血清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各项指标及术后感染、术后慢性疼痛、术后异物感、术后复发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引流装置可以减少脱细胞组织基质材料生物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anemia,AIHA)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DLBCL合并AIHA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治疗及转归。  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中位发病年龄60(49~73)岁。确诊时血红蛋白中位数69.5(55~85)g/L,网织红细胞比例中位数6.65%(1.2%~14.7%),Coombs试验全部为阳性。6例患者中Ann Arbor分期:Ⅲ期4例,Ⅳ期2例;IPI评分3分4例,4分1例,5分1例。AIHA发生于DLBCL之前2例,AIHA与DLBCL同时发生2例,AIHA发生于淋巴瘤确诊之后2例。4例患者联合化疗及激素治疗,2例患者单用化疗;其中3例患者存活,3例患者死亡,中位总生存期17个月。  结论  DLBCL合并AIHA临床少见,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疗效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DLBCL的缓解程度。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对肝癌Hep G2细胞生长、迁移及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人正常肝细胞株QSG-7701细胞的药物毒性实验筛选出芦荟大黄素对人正常肝细胞无明显毒性的最大无毒浓度(TC0);以TC0为最高浓度并稀释成3个不同的芦荟大黄素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人肝癌Hep G2细胞为芦荟大黄素组,另设置未加药物Hep G2细胞为空白组;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两组细胞作用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细胞小室移动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迁移能力;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分析芦荟大黄素对Hep G2细胞F-actin表达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 NOS),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芦荟大黄素对人正常肝细胞株QSG-7701细胞的TC0为50μmol·L-1,以TC0为最高浓度,将芦荟大黄素(10,30,50μmol·L-1)作用于Hep G2细胞;与空白组相比,芦荟大黄素组细胞培养48 h后增殖抑制率升高,且呈剂量递增型(P0.01);芦荟大黄素组细胞培养48 h后划痕距离增宽,迁移能力降低,且呈剂量递减型(P0.01);F-actin面积缩小,排列紊乱且不规则,边缘模糊,且呈浓度递减型(P0.01);芦荟大黄素组细胞NF-κB p65表达增多,p-e NOS表达减少,且呈浓度递减型(P0.01)。结论:芦荟大黄素可能通过增强NF-κB p65,降低p-e NOS表达,促进F-actin解聚,减少微丝形成,从而降低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发挥其抑制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黑色素抗原转录子Brn-2在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可识别抗原-1(melanoma antigen recognized by T cells 1,MART-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92-1、92-2、Me1285和Ocm3 细胞中Br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含不同长度MART-1基因启动子序列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质粒pGL3-Luc构建成融合表达载体pGL3-p286-Luc及pGL3-p2956-Luc,与pEV-Brn-2融合表达质粒共转染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细胞。分别测量四种细胞系中p286组、p2956组、p286+Brn-2组、p2956+Brn-2组细胞荧光素酶表达变化,并观察Brn-2对上述细胞MART-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92-1、92-2、Me1285、Ocm3细胞系均可检测到Br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Brn-2蛋白电泳带大致在相对分子质量47 000处。pGL3-p2956-Luc及pGL3-p286-Luc重组质粒经ApaI和NheI双酶切可切出2956 bp和286 bp 2个条带,pEV-Brn-2重组质粒经EcoRI和BamHI双酶切可切出1329 bp条带。pEV-Brn-2重组质粒分别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Ocm3、Mel285、92-2、92-1进行磷酸钙法转染,Western blot检测可见四种细胞系均表达Brn-2蛋白。缺乏Brn-2时,所有细胞的MART-1的p286均显示出活性,MART-1阳性细胞系(92-1、92-2、Ocm3)p286活性高于阴性细胞系(Mel285)。p2956活性不同细胞系表现不同,92-1、92-2中较高,Ocm3中其活性与细胞密度相关,MART-1阴性细胞系中p2956近乎无活性。共转染Brn-2后明显下调92-1、92-2、Ocm3中启动子p286及p2956活性(P<0.05);阴性细胞系Mel285中,Brn-2对启动子活性无影响(P>0.05)。结论 Brn-2表达于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并下调阳性细胞系MART-1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内服、荆黄熏洗方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术后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内服、荆黄熏洗方坐浴治疗;对照组90例术后采用痔康片口服、荆黄熏洗方坐浴治疗,观察2组术后第1,3,5,7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评分变化,记录2组术后肛门疼痛、水肿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同时观察与用药相关的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肛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同期(P0.05);治疗组术后肛门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内服、荆黄熏洗方坐浴在减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