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
背景川芎嗪可抑制脑海马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在体内吸收后能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并广泛分布于大脑皮质、脑干、纹状体、海马、小脑和中脑等部位.目的探讨川芎嗪及其不同药物浓度经腹腔注射对青霉素致痫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结构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9/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择健康清洁级SD大鼠4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为5组,即手术对照组、青霉素致痫组和川芎嗪10mg/kg,200mg/kg,40mg/kg组,每组8只.方法大鼠麻醉开颅,暴露大脑皮质记录区域,采用BL-410生物功能实验系统记录左右两侧脑电,应用青霉素诱发青霉素致痫组和川芎嗪10 mg/kg,20mg/kg,40 mg/kg组大鼠大脑皮质癫痫样放电.手术对照组在麻醉开颅手术1 h后取大脑;青霉素致痫组在青霉素诱发癫痫1 h后取大脑;川芎嗪10 mg/kg,20mg/kg,40 mg/kg组在青霉素诱发癫痫放电稳定后,再分别腹腔注射川芎嗪10 mg/kg,20 mg/kg,40mg/kg,待抑制作用最明显时取大脑.分别制备脑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结构变化.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手术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正常.②青霉素致痫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结构出现明显的改变,核固缩,胞浆溶解,出现空泡状结构,胞质内未见尼氏体.③川芎嗪10 mg/kg组大鼠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核固缩,胞浆溶解,出现空泡状结构,胞质内尼氏体减少.④川芎嗪20mg/kg组大鼠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神经细胞内空泡减少,胞浆增多,胞浆内可见少量尼氏体.细胞结构形态有所改善.⑤川芎嗪40 mg/kg组大鼠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细胞核大而圆染色浅,胞质内可见块状的尼氏体,细胞结构形态趋于正常.结论青霉素致痫后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异常,不同剂量的川芎嗪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而高剂量川芎嗪的改善作用尤其显著,其抑制大鼠癫痫样放电活动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增生期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关系,探讨它们在皮肤血管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增生期皮肤血管瘤标本中eNOS,iNOS和VEGF的表达,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42例血管瘤组织表达VEGF,32例表达iNOS,37例表达eNOS,血管畸形表达较弱或不表达eNOS,iNOS和VEGF;eNOS表达阳性者MVD与表达阴性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iNOS表达阳性者MVD与表达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表达阳性者MVD与表达阳性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iNOS对VEGF的表达和在调节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VEGF和iNOS两者对血管瘤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黄褐斑患者血脂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L)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每天静脉滴注川芎嗪160mg,疗程15天,测定治疗组静脉滴注川芎嗪前后LPO、SOD的含量变化,对照组直接从静脉取血测定LPO、SOD的含量。结果:川芎嗪治疗后,黄褐斑患者LPO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升高,黄褐斑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川芎嗪能明显降低黄褐斑患者LPO含量,升高SOD含量,对治疗黄褐斑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损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1例SLE患者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损组中面部红斑(71.4%)、血液系统损害(71.4%)、关节痛(71.4%)、发热(57.1%)、12腔溃疡(50.0%)、肌肉痛(35.7%)、浆膜炎(19.0%)、神经症状(14.3%)等肾外表现和抗双链DNA抗体(57.1%)、抗SSA抗体(85.7%)、抗SSB抗体(35.7%)、抗核小体抗体(42.3%)、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35.7%)、血清补体C3(71.4%)、血清补体C4(7S,6%)、血沉(78.6%)等免疫学特征阳性发生率较无肾损组有明显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肾损患者的肾外表现和免疫学特征复杂,但仍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45.
川芎嗪对癫痫模型海马内信号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monophosphate,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的变化及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TMP治疗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海马内cAMP、cGM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cAMP、cGMP含量明显增加,cAMP/cGMP比值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TMP治疗组与癫痫模型组比,cAMP含量明显增加,cGMP含量则明显减少,cAMP/cGMP比值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抑制癫痫放电作用与其调节海马内cAMP、cGMP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川芎嗪+缺血/再灌注组(TMP+I/R),分别测定各组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Ca2+-Mg2+-ATP酶的含量及肝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川芎嗪治疗组肝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SOD,GSH-PX,Ca2+-Mg2+-ATP酶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能减少大鼠脂质过氧化,改善ATP酶的功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47.
川芎嗪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和离体两种方法观察:在体以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etas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含量。体外实验采用小鼠离体肝细胞原代培养,并建立D-Gal诱导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检测TMP对其的影响。结果:TMP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GPT、GOT,降低XOD活力和过氧化物终产物MDA的含量。对氧化应激引起的肝脏GSH含量下降具有升高作用。TMP可以显著降低离体培养中染毒肝细胞中的GPT水平。结论:提示TMP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川芎嗪对大鼠癫痫放电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大鼠癫痫放电时其大脑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通过青霉素致癫大鼠模型,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川芎嗪对双侧大脑皮层癫痫放电,观察川芎嗪对癫痫放电频率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大脑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川芎嗪可使大鼠癫痫放电频率减慢,并且随着频率的减慢,大脑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形态也恢复正常。结论:川芎嗪能明显押制大鼠癫痫放电,并使神经元内的细胞器结构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9.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心脏IRI动物模型,用同位素法测定正常及IRI心组织的NOS活性;用Western印迹和逆转录PCR法分析eNOS和iNOS在IRI过程中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心脏eNOS活性、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2~6 h后均增高,3天后降低,21天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心脏iNOS活性、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12 h后开始表达,3天达高峰,然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单纯缺血并不引起NOS活性的明显变化,再灌注损伤使NOS的mRNA表达增加,酶的合成增多,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脑室内注入神经肽Y(NPY)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致痫大鼠海马结构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实验组脑室注射NPY(6nmo1/5μl),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5min后再注射IL-1β(2500U/kg),观察痫性发作持续时间并于痫性发作后2小时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齿状回(DG)和海马CA3区BDNF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实验组痫性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DG颗粒细胞层、分子层的BDNF免疫反应性高于对照组相应各层,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CA3区锥体细胞层、放射层及腔隙层免疫反应性均高于对照组相应各层,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DG分子层和CA3区放射层及腔隙层免疫反应性分别高于颗粒细胞层和锥体细胞层免疫反应性,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A3区分子层未见BDNF免疫反应性表达.结论脑室内注射NPY可缩短痫性发作时间,促进致痫大鼠海马内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