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蕊  陈金萍 《医学信息》2018,(24):112-114
目的 分析我院脊柱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100例,根据预防用药时间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37例,记录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CRP、PCT及感染诊断。结果 观察组手术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6.11±2.96)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观察组高于住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长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对于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并没有更多优势;可通过监测CRP、PCT及综合评估是否发生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42.
王蕊  陈金萍 《医学信息》2018,(21):125-128
目的 对我院急诊依替米星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阅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急诊科依替米星处方共2599张,依据疾病的治疗指南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依替米星使用率排名前三位的诊断为腹腔感染(59.87%)、皮肤软组织感染(58.91%)、泌尿系感染(55.91%),将依替米星作为该诊断的经验性用药与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不符。依替米星用于年龄较轻、无基础疾病青壮年的呼吸道感染治疗亦为不合理用药。结论 我院依替米星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应遵循疾病的治疗指南并结合病原学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建议不要将依替米星作为经验性治疗的常规推荐。  相似文献   
43.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方法:将1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分别于入院、教育干预10周及出院1年进行服药依从性评定,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主要因素,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育干预10周及1年时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1年内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疗效,降低复发,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用CT三维重建术诊断儿童气道异物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快速诊断及治疗该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469例发生气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469例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CT及X线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比较用CT及X线诊断儿童气道异物的效果。结果:儿童气道异物的高发年龄段为1~3岁。该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包括呛咳、突发喘息、呼吸困难及阵发性哭闹等。可导致儿童发生该症的异物种类较多,其中,以豆类居多。用CT三维重建术诊断儿童气道异物的灵敏度为99.88%,特异度为99.91%,诊断率为97.65%。用该方法诊断儿童气道异物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均优于用X线检查,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气道异物的临床表现包括呛咳、突发喘息及呼吸困难等。用CT三维重建术诊断儿童气道异物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且所得图像清晰直观。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6.
从腧穴的原始概念文献记载探讨阿是之法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阐明阿是之法的精髓是以患者对力的敏感为标准来定位腧穴。热敏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则说明热敏灸探感定位是以出现热敏灸感为标准来判定腧穴。两者虽均以患者感觉为标准,但热敏灸探感定位是从另一新的角度、采用新的方法来定位腧穴。认为热敏灸探感定位是阿是之法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7.
48.
GR和HSP70在大鼠严重多发伤后肝组织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从组织细胞受体水平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严重多发伤后肝脏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严重胸部撞击伤伴单侧股骨肌折模型,肝组织GR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最大结合容量,免疫印迹法测定其蛋白含量,HSP70采用免疫印变法测定其蛋白含量,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严重多发伤后肝组织GR的最大结合容量及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12h降至最低,24h有所恢复;,HSP70在伤后迅速增加,8h达到峰值,24h仍持续在较高水平。但肝脏病理无明显改变;血清生化指标ALT,TB的改变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意义。结论 GR在严重多发伤后肝组织细胞的抗损伤机制方面可能起着重要作用,HSP70可能参与了肝组织细胞抗损伤机制的启动。  相似文献   
49.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1月97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7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中44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4%;其中术前>2 h用药的11例,术前0.5~2 h用药的18例,术后用药不超过24 h的19例,术后用药未超过48 h的3例,超过48 h的16例。结论:应加强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