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外伤性肾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超选择性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动脉假性动脉瘤(renal arterial pseudoaneurysm,RAP)临床上很少见,其破裂出血可造成严重后果,临床处理相当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方法治疗RAP患者共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结肠癌局部外侵的S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SCT增强扫描判断结肠癌局部外侵的准确性。方法  32例结肠癌患者术前 1周内行腹部CT平扫与SCT增强扫描 ,并测原发病灶与局部肠周围脂肪间隙内异常软组织影的强化值 ,与原发病灶有相同或相近强化程度的判断为癌组织浸润。SCT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2例结肠癌侵犯相邻结构 ,CT准确显示。 19例原发病灶与 40个相邻结构粘连 ,SCT增强扫描判断有癌浸润的 2 8个 ,病理结果为 2 5个。结论 SCT增强扫描判断结肠癌局部外侵的准确率为 92 .5 % ,基本可反应癌组织局部外侵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136例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选取增强扫描R-R心动周期0%~100%的10组图像(间隔10%),评价不同重建时相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图像质量等级及可评价冠状动脉数,选择显示最清晰的一组记录时相。对最佳时相的薄层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二维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重建。结果每位患者的3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各时相之间显示可评价冠状动脉血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建相位窗40%、50%、70%和80%与其它相位窗之间在显示高质量冠状动脉数量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前降支、左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在80%和70%相位窗上显示最佳,其次是40%和50%相位窗。结论选择最佳时相进行图像重建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心脏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4.
晚近的生化分析业已证实引起胃肠道淀粉样变性病的淀粉样蛋白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化学类型:淀粉样蛋白A(AA)与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性病有关;与原发或骨髓瘤相关的轻链蛋白(AL);各种不同类型的家族性淀粉样变性病中前白蛋白(AF)和发生在长期血液透析病人的β_2微球蛋白(AH)。作者旨在探讨淀粉样蛋白的化学类型与淀粉样变性病的组织学和放射学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选择与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非癌性咯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选择性与超选择性栓塞支气管动脉等出血血管对内科治疗疗效不佳的非癌性咯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35例非癌性咯血患者 ,总共 63支出血动脉进行了选择性与超选择性栓塞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在术后即日停止新鲜出血 ,即时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长期成功率为 94% ( 32 /34 )。结论 通过对出血的支气管动脉进行选择性和超选择性栓塞 ,是治疗非癌性咯血有效安全的方法 ,可以作为首选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46.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岁,因“ 发热伴腹胀5天”于2003年8月24日入院。患儿5天前在无特殊诱因下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最高时达40.1℃,不伴寒战、抽搐。无咳嗽、咳痰及腹泻。体检:神志清楚,咽充血,双肺未闻及罗音,H R 132次/ 分,心前区可闻及II/6SM 杂音。腹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浊音(-) 。辅助检查示:胸片可见双肺纹理增粗,双肺中下野中内带见有小斑片状影,心影增大,肋膈角锐利。心脏彩超、ECG正常。B 超见腹腔、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胆囊壁水肿增厚图像。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EPS ESR 正常。支原体抗…  相似文献   
47.
小瞳验光适应范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散瞳验光法,不仅耽误诊病时间,而且影响患者的学习与工作,自小瞳验光法报告后(1)为屈光状态的检查开辟了一条新路。小瞳验光与散瞳验光究竟有多大区别,适应范围如何,能否推广小瞳验光技术,国内文献报告不多,为此本文比较分析了我科自1981年1月至1982年7月资料完整的282验光病例报告如下: 方法凡屈光不正患者,除常规检查裸眼远、近视力外,均作详细的外眼及检眼镜检查,以除外眼病及眼各屈光系统异常的干扰。验光顺序:1.先行小瞳检影,检出被检眼的屈光类型及屈光度后,再行主观插片法得出满意的矫正度数,记录之。2.然后给患者散瞳检影,同法得出满意的矫正度数,记录之。为第一对照组。3.待7~10天瞳  相似文献   
48.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43例脑血管病变和颅内肿瘤患者行CTA检查,全部病例均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容积重建(3D-VR)等技术显示脑血管,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43例患者CTA脑血管主干及1~3级分支血管显示率为100%;CTA检查未见异常4例,动脉瘤20例,血管畸形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7例,脑肿瘤4例,其中21例行DSA检查,13例行手术治疗;与DSA比较,CTA对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12/13),CTA清晰地显示了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其详细关系,CTA显示的瘤体小于手术所见;CTA显示的畸形血管团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CTA显示脑血管狭窄、中断部位、形态与DSA一致;CTA显示了肿瘤与周围血管和颅骨间的三维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各种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及显示血管与其他颅内病变的三维空间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是诊断颅内病变的重要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9.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科学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意识管理医院,不断地充实医疗内容,使医院真正发挥自身功能,做好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是长期以来摆在医院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不断地借鉴国内外的管理经验,认真反省过去,改变观念,结合医疗行业地实际,树立良好的未来形象是全面开展医院各项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
<正> 胸腔积液的局部治疗是临床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我院自1996年—1997年对27例病人进行了局部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较好。1、资料与方法1·1 本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72岁。胸膜间皮瘤2例,恶性淋巴瘤9例,小细胞肺癌10例,乳腺癌6例,化疗5次的6例,4次6例,2次11例,1次4例。1·2 用物 胸穿包1个,无菌手套1付,无菌输液器1套,50ml注射器1付,常规消毒物品1套。1·3 药物 遵医嘱备好化疗药物(DDP、ADM、MMC卡铂等),生理盐水500ml,利多卡因1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