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长生降压液对老年肾虚证高血压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老年肾肾虚证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单盲对照法,分治疗组(肾阴虚组、非肾阴虚组)、对照组,观察了长生降压液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生降压液对血压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肾阴虚组血压达标率为92.52%,非肾阴虚组为84.38%,而对照组为70.71%。在降血压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症状及肾虚症状,降低外周阻力,提高主动脉顺应性,缩短体外血栓长度,降低全血粘度。说明长生降压液是通过多途径治疗高血压病的。  相似文献   
52.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持续性右下腹疼痛4天”入院。入院时查体:T38.5℃,BP110/80mmHg,P90次/分,R20次/分;急性痛苦病容,心肺正常,腹平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腰大肌实验阳性。既往体健,生有一子。辅助检查:WBC19.3×109/L。入院诊断考虑为;急性阑尾炎。给予术前准备后在股沟或阴囊入口处。隐睾是男性生殖持硬麻下行阑尾切除术。取右下腹麦器官先天性畸形中的常见病,睾丸发氏切口。术中见;阑尾无明显异常,生时在胎儿脊柱两侧、膈肌下方后腹回盲部下方一椭圆形实质性包块,大膜处,随胎儿的发育睾丸逐渐下降,小约3cm…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估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两组在我院收治的7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组为联合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先行腹腔热灌注化疗(IHIPC)3次,然后再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另一组为单一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单纯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53.85%,单一化疗组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25.64%,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联合化疗组的患者在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87%、84.62%、69.23%,单一化疗组分别为92.31%、64.10%、46.15%,两组患者在第3、5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能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率,且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4.
天麻促智冲剂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目的:观察天麻促智冲剂(TMC)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VaD患者采用TMC治疗,每次1包(5.0g/包),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二个疗程。结果:给药后可以显著增高不同痴呆量表成绩;显著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对脑地形图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异常血粘度患者可以降低其不同切变率下全血粘度,且降低血浆粘度,对红细胞变形和聚集指数异常均有显著改善作用。结论:提示TMC对肝阳上亢型老年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5.
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是一组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元和胶质成分构成的肿瘤,通常表现为良性病程。因较少见,对其影像学表现往往缺乏足够认识,术前诊断正确率极低。本文通过对55例病理证实的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6.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治疗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对32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行同期切除术为治疗组,同期内未行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27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术后以XELox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1、3和5年累积生存率为92.5%、53.1%、34.6%。对照组1、3和5年生存率为66.7%、18.5%、0。两组总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资料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6例患者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例膈下积液,3例胆漏,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的根治性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治疗手段;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同期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的幸存时闻和幸存后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灌注成像参数平均最大相对脑血流量(mean maximum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_(max))在预测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表达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0例胶质瘤(高级别20例,低级别30例)3D-ASL图像,应用热点法获得肿瘤实体部分的平均最大相对脑血流量。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以上病例的组织学标本进行MVD表达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CBF_(max)值、MVD值分别为1.69±1.27、25.43±13.03,20例高级别胶质瘤平均rCBF_(max)值、MVD值分别为3.18±1.46、58.69±20.3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级别呈正相关(r=0.620、0.698,P0.01),rCBF_(max)值与MVD值呈正相关(r=0.723,P0.01)。结论 rCBF_(max)值有助于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且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可从一定程度上术前预测胶质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术(LRFA)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并评价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78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为LRFA组32例,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组)21例和手术切除组25例。检测各组术前和术后肝功能和AFP的变化,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进行术后KPS功能状态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肝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术后3月时,3组的ALT、AST、GGT、ALP、AFP各指标明显低于术前(P〈0.05);ALB术后1周下降明显,至术后1月逐渐恢复正常(P〈0.05);3组的TBIL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LRFA组和PRFA组术后3级疼痛明显低于手术切除组;3组VAS疼痛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RF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12,0.007),手术切除组的伤口感染发生率与LRF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5,P=0.008)。(4)术后6月前,手术切除组的KPS评分低于LRFA组和PRFA组,而后各时间点3组评分相近。(5)3组术后6、12、18、24个月的肝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RFA组的生存曲线均高于PRFA组和手术切除组。(6)手术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高于LRFA组(P〈0.05),LRFA组与PRF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RFA治疗HCC兼具腹腔镜和射频消融的优点,术后肝功能和AFP的恢复程度与PRFA、手术治疗方法相当。该方法有助于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并发症少,肝内复发率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高,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肝癌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LRFA)在特殊部位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39例经螺旋CT证实的肝癌患者实施LRFA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单病灶者25例,2个病灶者14例,共计53个病灶,分别位于肝脏表面、膈顶部、心包及毗邻胆囊、胃肠的肝肿瘤,肿瘤平均直径为3cm。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病灶LRFA平均时间为30min,平均总手术时间为45min。未出现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一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病灶完全坏死率达100%。随访12~24个月,2例发现肝内新病灶,4例消融部位复发,采用TACE或再次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结论LRFA安全性好、恢复快、疗效确切,已成为包括位于特殊部位肝癌微创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