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乌灵胶囊治疗心血管病伴心理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疾病恢复期、迁延期和慢性过程中的患者常伴有心理障碍.我院用中药乌灵胶囊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心理障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2.
炮制对马钱子生物碱成分和毒性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测定了不同马钱子炮制品中士的宁、马钱子碱和麻黄碱含量,并进行了急性毒性、镇痛作用和消炎作用的研究。结果提示:麻黄炙马钱子可以减毒增效,其中麻黄甘草炙马钱子法和麻黄醇提液炙马钱子法较佳,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直肠癌术前介入化疗后与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改变的关系。方法32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经供血动脉灌注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1、23天和7~10天取直肠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化疗后TGFβ1灰度值持续升高,化疗后7~10天升至27.11,明显高于化疗前(13.34);细胞增殖指数(PI)在化疗后第2天明显降低(38.88%),然后逐渐升高,化疗后7~10天较化疗前增高(62.70%),化疗后第1天凋亡指数(AI)显著升高(20.07‰),随后逐渐缓慢下降,但化疗后7~10天仍高于化疗前(11.79‰)。TGFβ1灰度值与PI值呈明显正相关(γ=0.54,P<0.01),而与AI值无关(γ=0.02,P>0.05)。结论介入化疗后7~10天内药物能持续诱导直肠癌细胞凋亡,但随着时间推移,其诱导作用减弱;而癌细胞增殖在化疗后2天内暂时受抑制,然后逐渐变活跃。TGFβ1参与促进化疗后直肠癌细胞增殖,而与化疗诱导直肠癌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检测VEGF,iNOS和eNOS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9例骨巨细胞瘤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iNOS和eNOS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iNOS和eNO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57.1%和71.4%。骨巨细胞瘤组织Jaffe病理分级间MVD比较,Ⅲ级>Ⅰ级(P<0.01),Ⅲ级>Ⅱ级(P<0.01),而Ⅰ级与Ⅱ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VEGF阳性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VD为37.7±10.5/高倍视野,VEGF阴性的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VD为24.5/高倍视野±6.8/高倍视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iNOS阳性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VD为37.9/高倍视野±10.9/高倍视野,iNOS阴性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VD为25.2/高倍视野±7.1/高倍视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eNOS阳性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VD为35.4/高俯视野±11.7/高信视野,eNOS阴性骨巨细胞瘤组织中MVD为25.6/高倍视野±5.8/高抬视野,两备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与iNOS表达均阳性者21例,VEGF表达阴性,而iNOS阳性者7例,二者表达有相关性(P<0.05)。VEGF与eNOS表达均阳性者19例,VEGF表达阴性,而eNOS阳性者16例,二者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MVD是评估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VEGF,iNOS与eNOS在骨巨细胞瘤中有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湿热敷预防经外周血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116例患者按化疗时间顺序分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置管后护理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湿热敷,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炎2例,占3.45%;对照组患者发生静脉炎8例,占13.79%,经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湿热敷可以预防或降低经外周血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82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病人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病人情况分别采取以下4种术式:A组,后路单纯植骨融合术18例,均Ⅰ度滑脱;B组,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31例,Ⅰ度11例,Ⅱ度20例;C组,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19例,Ⅰ度2例,Ⅱ度13例,Ⅲ度4例,包括椎间盘突出3例,椎管狭窄3例;D组,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14例,Ⅰ度1例,Ⅱ度10例,Ⅲ度3例,包括椎管狭窄6例(Ⅰ度1例、Ⅱ度4例、Ⅲ度1例),椎间盘突出4例(Ⅱ度3例、Ⅲ度1例)。[结果]随访6个月~6a 6个月,平均3a8个月,单纯植骨融合组(A组)18例中15例融合,其融合率83%、滑脱复位率0.03%,根据下腰痛的FRS评分标准,其改善率52.69%。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B组)的31例中30例融合,其融合率96%,滑脱复位率83%,改善率56.20%。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组(C组)融合率89%、滑脱复位率90%、改善率59.85%。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组(D组)融合率100%、滑脱复位率92%、改善率61.08%。[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针对不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不同因病人的病情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研究丁香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love,AEC)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和Panc-28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明确其分子机制。方法 Panc-1、Panc-28细胞经AEC作用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克隆形成检测细胞群体依赖性情况;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cleaved-PARP、Bax、Bcl-2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给药72 h时25 μg·mL–1 AEC就能抑制Panc-1、Panc-28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6.21±3.57)%和(22.44±4.92)%(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 μg·mL–1 AEC作用Panc-1、Panc-28细胞24 h显著诱导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1.52±0.34)%和(30.88±0.73)%(P<0.01);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3.59±1.04)%和(13.27±0.85)%(P<0.01)。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50 μg·mL–1AEC能显著抑制Panc-1、Panc-28细胞的集落形成(P<0.01)。Transwell试验结果表明100 μg·mL–1AEC处理Panc-1、Panc-28细胞48 h后,迁移数目分别由对照组(275±7)个减少到(165±15)个,(227±25)个减少到(124±16)个(P<0.01),侵袭数目分别由对照组(179±19)个减少到(106±7)个,(132±7)个减少到(61±5)个(P<0.01)。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表明,100 μg·mL–1 AEC能显著诱导Panc-1、Panc-28细胞中cleaved-PARP(P<0.01)、E-Cadherin的蛋白表达(P<0.05),提高Bax/Bcl-2比值(P<0.01)。结论 AEC能诱导Panc-1、Panc-28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及Bax/Bcl-2比值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脂蛋白 (a) [LP(a) ]、纤维蛋白原 (Fig)、C 反应蛋白 (CRP)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和Gensini积分评价 168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 ,并用常规方法测定患者血清LP(a)、血浆Fig、血清CRP水平。结果 :①血浆Fig、血清LP(a)、CRP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 ;②血清LP(a)、CRP增高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③血浆Fig、血清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积分呈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66、0 2 61,P均 <0 0 5。结论 :血清LP(a)、血浆Fig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0.
陈晓亮  黄元伟 《浙江医学》1998,20(3):147-149,156
通过苯那普利和硝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病的治疗观察,比较两者疗效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AngⅠ,AngⅡ)、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影响,及两组药物对高血压靶器官的改善情况。结果示苯那普利降压效果与硝苯地子相似(P>0.05)。苯那普利明显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左室心肌重量减轻;硝苯地平明显改善TXB_2、6-keto-PGF_(1α)的平衡,降低血液粘稠度,但对左室心肌重量无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