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质量敏感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毒供应室应用基于质量敏感指标改进的管理模式。对比改进前后的器械检测合格率、B-D试验合格率及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指标。结果改进后消毒供应室器械检测合格率和B-D试验合格率优于改进前(P<0.01)。改进后消毒供应室在器械回收、洗涤、包装、物品发放、灭菌等方面的情况优于改进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的预防过程中,应用质量敏感指标能够有效提高器械回收、洗涤、包装、灭菌等方面的合格情况,保证器械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本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泰利霉素等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本院2005--2007年从各种临床标本收集的97株肺炎链球菌,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这些菌株对泰利霉素等3种新近上市和其他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97株肺炎链球菌对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喹奴普丁-达福普汀也未发现耐药菌株,只是有18.8%的菌株表现为中介。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如下:对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0.8%、58.8%、0%、2.1%、12.8%和64.5%,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85.6%。结论本院尚未用于临床的3种新近上市的抗菌药物泰利霉素、利奈唑胺和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对本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而上述细菌对红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四环素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3.
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影响效果。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有抑郁症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和耐药性情况。 方法 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文献对2010-2016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从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并保存的1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肠毒素和药敏试验。 结果 1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70株产肠毒素,产毒率为59.32%,快餐类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的产毒率偏高。以荧光PCR方法对70株肠毒素阳性的菌株进行肠毒素A-E分型,其中SEA检出率为29.20%、SEB 17.70%、SEC 11.50%、SED 15.93%、SEE 25.67%;携带两种或以上毒力基因的产毒菌株占41.42%。在受检的菌株中,有104株菌不同程度的对一种或多种的抗生素有抗性,占88.14%;青霉素G耐药率高达71.19%;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株,占4.24%,mecA耐药基因检测阳性。 结论 广州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产肠毒素菌株较多,且存在耐药株,甚至MRSA,应加强对广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95.
卧位性早搏国内很少报道,我院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管×,男,17,岁,学生。患者于1979年在学校查体时发现患有“心律失常”即来我院就诊,主诉卧位有时心悸,头晕及情绪紧张,立位及体育活动症状即消失,无其它明显不适。既往无高血压、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及晕厥等病史。查体: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建立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考察其主要组成原料吐根酊的投料情况,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250 mm×4.6 mm,5 μm),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5℃。结果 建立了41个厂家181批样品的HPLC特征图谱,确定其中来自原料盐酸麻黄碱、吐根酊和桑白皮流浸膏的6个特征色谱峰;利用该特征图谱,发现部分厂家存在投入不合格吐根酊原料的情况。结论 该方法建立的小儿化痰止咳颗粒HPLC特征图谱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的控制该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下呼吸道感染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 oprD2 基因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应用双纸片增效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其产MBL的表型及相关的 oprD2 基因、IMP型和VIM型金属酶基因。结果: 157株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经双纸片增效法筛选出20株MBL阳性(12.7%),经PCR方法检测20株MBL阳性株中有13株IMP型基因阳性, oprD2 基因有67株阳性,其余90株缺失(57.3%),未发现VIM型基因。有10株IRPA既携带IMP型基因同时又有 oprD2 基因缺失。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下呼吸道感染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呈较严重的多重耐药。IMP型基因是我院IRPA产MBL的主要基因型; oprD2 基因缺失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技术。方法 针对创伤弧菌vvhA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CPA引物和探针,并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同时验证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对创伤弧菌的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对创伤弧菌菌液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1.28×103 CFU /mL,此法 40~60 min 内即可完成检测。利用CPA法针对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CB型、EA型、CAB型、CA型和EB型等亚型创伤弧菌毒株计算特异性和敏感性,5种亚型中除了CB亚型特异性和敏感性为95.65%和100%,其余亚型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CPA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有效缩短检验时间提高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99.
广州地区阴沟肠杆菌Qnr基因流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基因流行情况。方法以PCR法对62株环丙沙星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检测,并结合试验了解喹诺酮耐药的可转移性。结果 62株阴沟肠杆菌中,qnrA基因阳性30株(48.6%),qnrB基因阳性41株(66.1%),qnrS基因阳性7株(11.3%),qnrA基因和qnrB基因同时阳性16株,qnrA基因和qnrS基因同时阳性1株,qnrB基因和qnrS基因同时阳性2株。结论广州地区阴沟肠杆菌存在qnr基因,应加强qnr基因监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的流行现状及耐药性检测。方法 PCR法对57株环丙沙星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检测,并用琼脂稀释法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测定。结果 57株阴沟肠杆菌中阴沟肠杆菌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89.5%~100%,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64.9%、87.7%、93%、49.1%和100%。qnrA基因阳性19株(33.3%),qnrB基因阳性15株(26.3%),qnrS基因阳性2株(3.5%),qnrA基因和qnrB基因同时阳性8株,qnrA基因和qnrS基因同时阳性1株,qnrB基因和qnrS基因同时阳性1株。结论我院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存在qnr基因的流行,qnr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应加强对该类基因的监测及临床用药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