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雷公藤内酯微乳凝胶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微乳凝胶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方法:通过急性、慢性炎症动物模型观察本品的抗炎作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本品的镇痛作用.结果:雷公藤内酯微乳凝胶在20~120 μg·kg-1剂量范围内(以雷公藤内酯计)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的耳廓肿胀、棉球致大鼠的肉芽组织增生和角叉菜胶致大鼠的足趾肿胀,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继发性病变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延长热板致痛的潜伏期.结论:雷公藤内酯微乳凝胶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2.
醋酸曲安奈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醋酸曲安奈德(TA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考察醋酸曲安奈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AA-NLC)对离体猪耳皮肤的透皮吸收行为。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了TAA-NLC,并对其微观形态、药物和脂质材料的物理状态、粒径及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等进行研究,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TAA-NLC的透皮吸收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AA含量。结果:TAA-NLC的微观形貌呈类球形粒子,NLC中液态脂质的加入使固体脂质的结晶度降低,药物在NLC中可能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存在。NLC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6.47±4.65)nm,多分散指数(PI)为0.176±0.035,Zeta电位为-(45.18±2.73)mV,包封率为(93.06±3.52)%,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1.762t1/2 0.9383,r=0.9804),24h药物累计透皮量明显低于对照制剂(市售TAA溶液剂),皮肤滞留量达对照制剂的6.82倍。结论:所制备的TAA-NLC可以降低TAA皮肤透过量,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成为TAA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33.
该文综述了该课题组近3年来关于雷公藤甲素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工作,包括固体脂质纳米粒、微乳和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表征、药理及毒理等.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纳米载药系统可维持较好的药效,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肝癌的短期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VEGF、MMP-9、OP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TACE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TAC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15、30d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肿瘤新生血管抑制情况、肿瘤控制情况及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清VEGF、MMP-9、O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观察组血清VEGF、MMP-9、OP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血清VEGF、MMP-9、OP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血管控制率、疾病控制率(DCR)及术后1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肝癌可以有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几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ACE术后血浆VEGF、MMP-9、OP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纳米化炉甘石(煅)替代传统方剂——生肌八宝散中轻粉的可行性。方法:用打孔法和琼脂二倍稀释法观察炉甘石(煅)、纳米炉甘石(煅)及复方替代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杆菌的生长影响,并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炉甘石(煅)纳米化前后对各种细菌的抑菌作用有显著差异(P0.01);将纳米化炉甘石(煅)替代生肌八宝散中的轻粉,处方生肌八宝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MIC和MBC的测定结果与抗菌活性的结果是一致的。结论:将传统中药方剂——生肌八宝散中的轻粉用纳米化炉甘石(煅)替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徐海帆  谭风波  陈华兵 《中国药房》2012,(23):2185-2187
目的:观察自拟方剂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5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2组均采用常规三野照射,接受6mV-X射线直线加速器照射,每次200cGy,每周5次,3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组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加服自拟方剂,每天1剂,3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统计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3例,无缓解19例,总有效率75.64%;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61例,无缓解10例,总有效率87.18%;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放疗后出现骨髓抑制45例,放射性食管炎22例,放射性气管炎26例,胃肠道反应15例;治疗组患者放疗后出现骨髓抑制21例,放射性食管炎15例,放射性气管炎19例,胃肠道反应8例;2组毒副作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自拟方剂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放射治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全身状况。  相似文献   
37.
陈华兵  刘少琼 《新中医》2009,(12):73-74
目的:观察两面针洗剂治疗Ⅰ期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纽35例采用两面针洗剂配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配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2组均治疗10天为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71.4%,对照组为42.9%;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1.4%。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面针洗剂治疗Ⅰ期肛裂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16层螺旋CT对11例AIH患者行平扫和CTA扫描。将采集的薄层数据在AW4.3工作站上行MPR和VR重建。结果:A型IMH 3例,B型IMH 8例。MSCT主要征象为:11例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大于5mm,呈等密度或高密度,无内膜片撕裂及真、假两腔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内膜钙化内移4例;内膜渗漏3例;穿透性溃疡3例。结论:MSCT结合MPR和VR重建技术能准确、直观地显示IMH的范围和其它并发征象,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湿热内蕴型和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以观察不同证型Th1/Th2的状态.方法 收集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湿热内蕴型和脾肾阳虚型各10例),并与10例正常人对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L-2和几-10的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L-4和IFN-γ浓度,测定IL-2/IL-10比值和IFN-γ/IL-4比值.结果 湿热内蕴组患者IL-2升高明显,其炎症反应属于IL-2诱导的Th1型免疫反应,而脾肾阳虚组患者IL-10升高明显,属于Th2型免疫反应.结论 湿热内蕴型患者主要是以Th1型免疫反应为主,而脾肾阳虚型患者主要以Th2型免疫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比分析CT平扫和动态增强CT检查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良、恶性将60例经病理证实为SPN的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西门子16层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行平扫+动态增强后不同时间点扫描,比较各组多期的动态增强参数,CT征象,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恶性SP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而良、恶性肺结节在动态增强后120s的CT值、20min廓清值和廓清率和廓清线性斜率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2、3型TDC中良、恶性SPN的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1),而余下各型TD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796,其敏感性为61.7%,特异性为86.5%;运用CT征象诊断恶性SPN,则ROC曲线下的AUC为0.964(P0.01),其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88.7%;动态增强参数联合CT征象诊断SPN性质时,ROC曲线下的AUC为0.975(P0.01),其敏感性为99.3%,特异性为90.5%。结论与CT平扫相比,动态增强CT扫描可同时观察SPN的形态学特征和强化指标,联合运用动态增强参数和形态学特征,可有效提高恶性SPN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