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目的分析儿童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方法将154例弱视儿童随机分为集中治疗组和家庭治疗组,在两种方式治疗半年后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比较两组各项依从性、态度和疗效。结果集中治疗组在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态度、家长配合依从性和配合态度以及疗效方面均优于家庭治疗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集中治疗组戴镜依从性和家长监督作用也较高。结论提示弱视治疗的依从性来自患儿良好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家长正确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以及尽可能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方式。集中治疗方式有益于提高患儿和家长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索北京某大型综合医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管理术后VTE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病案首页数据,查询2012 - 2017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出院诊断包含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肺血栓栓塞症(PE)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采用1∶2匹配方法选择出院诊断无DVT或PE的患者,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纳入试验组患者373例,对照组患者710例。高龄、麻醉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长是术后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术前住院日长、术前采用血栓风险评估、术后采用物理抗凝措施是降低术后VTE风险的因素(P<0.05)。(3)术后卧床时间对不同性别患者的术后VTE的发生风险影响不同;体腔开放性手术的术后卧床时间对术后VTE发生的OR值为1.24(95%CI:1.12~1.38),高于腔镜手术(1.14,95%CI:1.09~1.19)。结论 高龄、麻醉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发生术后VTE的风险较高,而术前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术后采取物理抗凝措施可以降低术后VTE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描述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诊疗流程,评价CABG诊疗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为CABG诊疗流程的重组和标准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绘制了CABG诊疗流程图;从医疗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入手,深入了解了该医院CABG诊疗流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论该医院CABG诊疗流程在医疗质量和效率方面尚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较大的重组空间。  相似文献   
34.
目的运用病例组合指数(CMI)分析不同医生对某一疾病患者的不同年度变化治疗方式及费用差异,指导评估医生的治疗行为和结局。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胸外科肺恶性肿瘤疾病患者(ICD-C34)住院病例的住院首页信息,提取患者疾病诊断的CMI。分析不同医生治疗该类患者的费用,住院时间等治疗相关情况的差异,并按年度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各位医生诊治患者的C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生的对该疾病的治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住院费用为因变量,CMI、年龄、术式以及医生等为自变量的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CMI对住院费用具有影响。医生治疗费用的差异可能与其选择的术式及手术水平相关。结论不同医生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情况存在差异,采用CMI对医生诊疗行为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控制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住院流程分析与重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住院流程各阶段的问题,针对问题对原流程重组进行了研究。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收集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1997年全年以结节性甲状腺肿为第一诊断进行手术治疗的住院病历共131份。(二)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运用作业流程重组进行研究。以结节性甲状腺肿每个患者的住院天数为因变量,年龄、性别、诊断、费用、疗效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日与年龄和是否为单一诊断相关。按20%的比例单纯随机抽样27份病历进行调查。(三)作业流程系统性重组和整合过程:深刻理解原流程 →…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疾病分类系统结构的修改,建立临床版模型,并以此为框架,在汇总、整理北京地区实际在用临床诊断名称及编码的基础上,制定标准编码,开发完成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北京临床版.这个规范标准在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成功应用两年,成功支持北京地区诊断相关组(DRGs)应用,能够支持传统疾病分类工作,可提高编码精度,满足了新的更高的信息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评估弱视儿童的注意品质,探讨弱视与注意的关系.方法 对30例(50眼)弱视儿童(试验组)和30例(60眼)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测试.结果 试验组儿童的注意分配能力为0.92 ±0.09,注意广度为5个点,对照组儿童的注意分配能力为0.87±0.12,注意广度为6个点,2组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9个点外,其余点数上试验组儿童正确率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儿童的注意转移速度为(0.38±0.16)s-1,划消效率为0.11±0.04,对照组儿童的注意转移速度为(0.64±0.30)s-1,划消效率为0.18±0.06,试验组儿童注意转移速度和划消效率均显著落后于对照组儿童(均为P<0.005).不同弱视程度的儿童在注意广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弱视儿童虽然具备了同龄正常儿童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注意广度,但注意转移能力和注意稳定性都明显低下,并且弱视程度对注意广度有一定影响,说明弱视儿童的注意品质尤其是注意的转移和稳定性能力存在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38.
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本项目组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对该医院"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流程"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本文将描述该医院急性心肌梗死"院前诊疗流程"和"急诊诊疗流程",并对这两个流程的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9.
丁娜  夏志伟  陈剑铭  王艳君  赵钰  包娜  武锋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3):1235-1236,1239
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医院的出院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晓度、利用度及满意度.方法 对调查日前半年内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53名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出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情况、影响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因素等.结果 35.4%的被调查者曾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但因本次住院疾病就诊者仅占8.8%.曾经就诊的患者中,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医环境满意度最高,为38.4%;对医疗技术满意度较低,为16.8%.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18)岁,未就诊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4±21)岁,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结论 三级甲等医院出院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缺乏了解,进而不信任且不选择社区就诊.而实际就诊过的患者,多数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儿童弱视治疗依从行为的心理因素和提高治疗依从性的途径.方法 选择集中治疗和家庭治疗2种常用弱视治疗方式分组,综合治疗半年以上后对2组进行依从性问卷调查和疗效比较,分析2组患儿及家长的依从行为、态度和疗效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 集中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91.96%,家庭治疗组总有效率75.76%,2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集中治疗组患儿的治疗行为(戴镜、遮盖、训练)依从性均超过91.00%,所有患儿意识到自己眼睛得病了,80.25%的患儿能积极配合治疗,家庭治疗组患儿各项治疗行为依从性和态度明显较差,尤其在遮盖、认知、需要和行为习惯上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家长的治疗依从行为(重要性、稳定性、持续性)和态度(学习、认知、信心)集中治疗组各项均在85.00%以上,家庭治疗组除监督行为外都在70.00%以下,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儿童弱视治疗的依从性来自患儿良好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家长正确的认识和心理状态、以及尽可能个体化的治疗方式,集中治疗有益于提高患儿和家长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