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清肺消炎丸属于清热化痰止咳剂。从名字上看,这是一个中西结合的命名方式。“清肺”指的是能够清肺热,或者叫做清热理肺。“消炎”指的是这个药的现代医学适应症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感染性疾病,俗称炎症。  相似文献   
18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缬沙坦的药物浓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测定人血浆中缬沙坦的药物浓度。方法 :采用液固萃取法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 :HypersilODSC18(4 6nm×200nm ,5μm ) ;流动相 :乙腈 -0 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 (50∶50 ,pH2 8) ;流速 :1 5ml/min ;荧光检测器 :λex为265nm ,λem为378nm。结果 :缬沙坦的保留时间为5 4min ,定量线性范围0 05~5μg/ml,方法回收率>90 % (n=5) ,日内、日间RSD<10 % (n=5)。结论 :本法快速 ,定量准确 ,可用于血药浓度测定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心脏移植患者连续服用环孢素 A 至稳态后的血药浓度并考查其药动学特点 。 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 5 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服药达稳态后单剂量 <> po 环孢素 A 每次 100 mg , bid 后药物在体内的经时过程 。 结果 5 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 A 的 <> t max 为 (1.60 ± 0.55)h ; <> ρ max 为 (951.60±229.20) μg·L-1 , <> t 1/2 为 (6.53±2.40)h , AUC0~t 为 (5 162.10 ± 1 355.01) μg·h·L-1 。 结论 建立中国心脏移植患者环孢素 A 的稳态药动学参数 。  相似文献   
184.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梁·陶弘景所著的中医方书,由民间中医张大昌于20世纪70年代捐赠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后,经王雪苔、钱超尘等专家的抢救式整理并公开的遗书,目前所见均为手抄本。《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转引了已遗汉代之前方书《汤液经法》的诸多内容,并附有一张关键原理图,即“汤液经法图”。该图在脏腑虚实理论框架下,描述了脏腑虚实辨证,以及由辛、咸、甘、酸、苦五味配伍及五味合化配伍而进行组方治疗的原理,又称为“五味补泻体用图”。全图结构工整对称,搭配巧妙,其逻辑性和严谨性强于《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记载的相关内容,能够基本准确地解释《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所载大小补泻诸方和《处方正范》中所载十二神方的配伍原理,并且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经方具有密切联系。本文介绍“汤液经法图”的历史渊源与来历,详细剖析其组成结构和内涵含义,并以大小补泻诸方和十二神方为例,分析其组方配伍的应用方式,为开展“汤液经法图”的全面研究与复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5.
“汤液经法图”是已遗汉代之前方书《汤液经法》的关键原理图,经梁·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转述而留存下来,是汉·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并进行经方配伍的理论来源,又称“五味补泻体用图”。它采用脏腑虚实辨证体系和五味化合配伍组方的方式,进行疾病的诊疗治疗。本文采用“汤液经法图”所示的五味补泻理论,对《伤寒杂病论》所载的10首治疗各类病证的代表性经方(桂枝汤、葛根汤、三黄泻心汤、栀子豉汤、理中丸、干姜人参半夏丸、麻杏石甘汤、大承气汤、猪苓汤和肾气丸)进行组方配伍的解释分析,尝试探索并揭示了桂枝汤(功效为补肝治风,组方为2个辛补药、1个酸泻药和2个甘缓药,下同)、葛根汤(补肝治风,辛补3酸泻1甘缓3)、三黄泻心汤(泻心止血,苦泻2咸补1)、栀子豉汤(泻心除烦,苦泻1酸收1)、理中丸(补脾益气,甘补2辛泻1苦燥1)、干姜人参半夏丸(泻脾止呕,辛泻2甘补1)、麻杏石甘汤(泻肺清热,苦甘化咸泻2酸补1辛散1)、大承气汤(泻肺通便,咸泻3酸补1)、猪苓汤(泻肾利水,甘泻4咸润1)和肾气丸(补肾强腰膝兼补肝,子能令母实,苦补2甘泻1咸润1辛补2酸泻1甘缓1)的组方原理,为更好的使用和研究经方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86.
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含冰片中成药品种多、临床应用广泛,且不合理用药(不对证使用、重复用药、超长疗程服用等)情形常见。同时,历代本草曾多次记载冰片不当使用的安全风险,现代药理学实验也有相关提示,所以,含冰片中成药应成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关注点。为了规范此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采用“共识报告”的形式,由来自全国多地三级医疗机构的28名药学专家经Delphi法形成。共识形成前进行了充分调研,共识形成中开展了相关问题的文献学统计分析和循证评价,并采用认可度和推荐度评分进行了专家意见的综合,最终形成了含冰片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基本原则”和“药学评价与用药指导的关键原则”两部分共21条陈述及其说明性文字。旨在为医疗机构药师、医师和医保管理者提供含冰片中成药合理使用与药学评价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7.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药》中记载的五脏病证下大小补泻诸方,具有非常严谨的组方规则,而其中辨心脏病下所列的8首方则不完全符合其中组方规律。另书中留存的“汤液经法图”为汉以前已失传《汤液经法》的关键组方原理图,其独特之处在于将中医五行理论、五脏虚实辨证体系与中药五味补泻化合配伍规则完美的融合到一起。本文主要运用“汤液经法图”解构《辅行诀》中辨心脏病文下诸方法式,从五味补泻配伍和病因病机角度分析心病的证治原理,通过研究心病治疗五味化合组方的原义和深义,发现大小补心汤虽形式与一般大小补泻汤存在差异,但其原理仍符合五味化合理论,可能为后人对“汤液经法图”的发挥与应用,属一脉相承。并运用该理论解析心病经典方两首,为该理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经典方剂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