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目的探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诊急性肺栓塞患者125例,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CTPA检查,根据其影像学特征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与CTPA对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应用价值。结果125例疑诊患者采用CTPA检查确诊为急性肺栓塞者89例,排除急性肺栓塞者36例,共检出栓子数量641个,腔内呈不均匀低密度影,左侧肺动脉栓子共55个、右侧肺动脉主干栓子187个、右下肺动脉栓子93个、支气管分支及肺叶动脉栓子306个,血管均呈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确诊组心电图呈IRBBB(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典型的SⅠQⅢTⅢ型、V1导联T波倒置、V2导联T波倒置、V1-V2导联ST段抬高<0.1mV、心房颤动、顺钟转位征象的比例明显高于排除组(P<0.05);确诊组患者右室增大、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栓比例明显高于排除组(P<0.05);采用心电图诊断急性肺栓塞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8.80%、84.27%、30.56%,超声心动图分别为92.00%、95.51%、83.33%,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分别为95.20%、97.75%、88.89%,联合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采用CTPA可准确进行急性肺栓塞疾病诊断,但其为有创检查,且价格相对昂贵,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较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费用低廉,可作为早期急性肺栓塞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42.
背景:封堵器植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内后会增加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造成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封堵器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间隔缺损组46例、动脉导管未闭组43例及室间隔缺损组35例,均采用封堵器封堵。封堵前、封堵后6 h、封堵后24 h、封堵后12个月对比3组外周血中CD 62p、CD 63结果与结论:封堵前3组外周血中CD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2p、CD 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外周血中CD62p、CD63和凝血酶敏感蛋白水平均于封堵后6 h达到最高值,尤以房间隔缺损组及室间隔缺损组升高显著,之后逐渐下降;至12个月时,动脉导管未闭组、室间隔缺损组CD 62p、CD 63水平恢复至封堵前水平,而房间隔缺损组CD 62p、CD 63水平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明显高于动脉导管未闭组、室间隔缺损组(P 〈0.05);3组间不同时间点凝血酶敏感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封堵器植入后,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患者血小板功能活化明显,尤以房间隔缺损更甚,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43.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适用于双侧肺部均有严重病变、肺功能进行性减退、内外科措施无法进一步治疗的终末期肺病患者。为确保人体肺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展,先期动物实验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是非常必要的。2003年4~9月,我院成功地进行了18次单肺移植动物实验,现将手术配合的有关经验与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气管、主支气管狭窄疾病在临床上甚为少见 ,患者常因气道狭窄而致气道阻塞 ,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肺部感染 ,甚至最后可能因窒息而死亡[1] 。它的治疗一般情况下可先行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扩张术等 ,疗效不佳时 ,可考虑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声门重建术、喉气管切开移入移植物、T型管支撑治疗气管狭窄等 ,但气管、主支气管切除重建术常是解决呼吸道梗阻最重要的手术方法[2 ] 。 2 0 0 3年 2月我们成功的为 1例气管、主支气管狭窄患儿施行了此项手术 ,术后效果较为满意 ,现将手术配…  相似文献   
45.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1] ,适用于双侧肺部均有严重病变、肺功能进行性减退、内外科措施无法进一步治疗的终末期肺病患者。为确保人体肺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展 ,先期动物实验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是非常必要的。 2 0 0 3年 4~9月 ,我院成功地进行了 18次单肺移植动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 调查手术患者对医源性语言满意度及需求,为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0年4-6月实施手术的660例普通外科和妇产科患者,就其医源性语言满意度及需求情况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手术患者对医源性语言中发生:麻醉前等待期间,医护出现闲聊现象;术中冰冻结果告知方式;手术即将结束时医护人员说话随便现象满意度较低.90.0%以上的患者希望能听到鼓励、关心的话语,不希望听到与自己手术无关的话语.结论 避免医源性语言对患者的刺激,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语言交流以及"无声"语言的运用,以减轻手术患者的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中采用不同温度的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对患者心率、血压、心律及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开胸手术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用与室温相同(22~24℃)的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实验组用加热至接近胸腔温度(38~40℃)的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冲洗前、冲洗后体温的变化,冲洗前后心率和血压的变化,麻醉恢复期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心室颤动及寒战的发生率.结果 冲洗前,两组患者体温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冲洗后,对照组患者体温下降明显,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对照组患者冲洗胸腔后,心率增快、血压降低,且与冲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完全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心室颤动及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温冲洗液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不明显,可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有利于患者麻醉期恢复;但单纯加温冲洗亦不能完全阻止体温的下降,可考虑采取综合性的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冠心病患者162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观察组),单纯冠心病患者82例(对照组),两组均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受累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单支病变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病变发生率为4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为40.0%、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发生率为7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及39.0%(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更为严重(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可累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多呈弥漫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AMI后AL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试验组28例,硝普钠(SNP)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抗ALHF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rhBNP与SNP,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液体出入量、全身临床状况、左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随访记录1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给药24 h后试验组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72 h后,试验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1);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氧饱和度的增加及中心静脉压的降低在1,6 h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中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的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hBNP是治疗AMI后ALHF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