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口腔科学   4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1.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青少年骨性安氏Ⅰ类牙列拥挤或双牙弓前突患者19例,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疗程22~27个月。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舌骨垂直及水平位置相关指标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水平向位置及舌骨垂直向位置的测量指标均增大,多数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Ⅰ类错畸形经过两年的拔牙矫治后舌骨位置趋于较后下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骨性Ⅱ类与骨性I类错骀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美学指标的变化差异。方法选取骨性Ⅱ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7例及骨性I类双颌前突患者2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每位患者均拔除了4颗双尖牙。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软组织美学指标的测量分析。结果骨性Ⅱ类组患者矫治前后上唇倾角(A’Ls—FH)、颏沟倾角(Pg’B'-FH)、Z角和面突角(G—Sn-Pg’)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性I类组患者矫治前后上唇倾角、颏沟倾角和Z角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前后两组在z角、面突角均存在差异。矫治前后两组无论组内或组间面角(NsPg'-FH)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1分类及骨性I类双颌前突错黯畸形患者面型影响均较大,两组拔牙矫治前后的侧貌差异主要存在于颏部。面角非衡量骨性Ⅱ类1分类及骨性I类双颌前突是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侧面型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上、下颌骨内埋伏尖牙正畸临床较为常见,由于上、下颌尖牙生长发育的原因(3(+)3在4(+)4萌出后才萌出),尖牙的发育异常往往早期不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上、下颌骨内埋伏尖牙对上、下颌牙的正常发育有潜在危害,如果能够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可保持上、下颌前牙列的功能和美观,对牙颌正常发育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对31例上、下颌骨埋伏尖牙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选取1992~1999年至我科就诊的错畸形病例的石膏模型191付,要求为恒牙、牙数完整,牙冠清晰.年龄12~35岁,平均18.5岁,男65付,女126付,AngleⅠ类65付,AngleⅡ类68付,AngleⅢ类58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戴用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OSAD)患者的睡眠结构变化。方法选取行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D患者61例,接受口腔矫治器治疗前后均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将患者分为治疗后成功组52例及不成功组9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分期比率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成功组治疗前后S3、AI、HI、AHI、LSpO_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成功组治疗前后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呼吸参数AI、AHI、LSp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戴用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治疗成功的OSAD患者深睡眠百分比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与青少年在内收上前牙的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差异。方法:选择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完成的上颌前突并拔牙矫治患者79例,其中成人患者38例,青少年患者41例。在其矫治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上对4个上颌切牙进行牙根形态观察及冠根长度的测量,以获得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定性及定量资料。利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治疗后成人患者上颌中切牙的根吸收量大于侧切牙,成人患者上颌中切牙的根吸收量亦大于青少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成人与青少年患者上颌中切牙的牙根吸收等级分布存在差异(P〈0.01)。结论:成人在上颌前牙的内收矫治中中切牙的根吸收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7.
无鼾老年人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无鼾正常老年男女性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52项测量项目的正常值范围并作比较。方法摄取无鼾正常老年男性38名、女性18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上气道及周围结构52项测量项目,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建立两组人群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52项测量项目的正常值范围,老年男性上气道矢状面较宽,软腭、舌体较大,但软腭、舌体占口咽腔比例、上下颌骨关系、下颌平面角、软腭及舌的倾斜度、下气道咽后壁厚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男女人群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不尽相同,老年女性上气道矢状面宽度较男性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安氏Ⅰ类错(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的上颌舌侧弓形特点.方法:测量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后的上颌牙(牙合)模型60 副(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各30 副)得出其舌侧牙弓宽度、深度的均值及标准差,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绘制其舌侧弓形图作分析比较.结果:拔牙组前牙区舌侧牙弓宽度、深度均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磨牙区舌侧牙弓深度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的牙弓形态前牙区较一致,前磨牙、第一磨牙区2 组差异较大,从第一磨牙远中舌尖向后弓形又趋于一致.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的上颌舌侧弓形整体形态相似,但拔牙组前部弓形较非拔牙组深.  相似文献   
19.
正常男性青、老年人上气道结构的矢状面测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无鼾正常男性青年及老年人群上气道及周围组织 5 2项测量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比较两组间差异。方法 摄取无鼾正常男性青年 47名、老年 3 8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使用开发软件测量上气道及周围结构 5 2个测量项目 ,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 两组人群多为低角面型。老年组下颌骨颏部靠后 ,会厌及舌骨靠前下方 ,上气道鼻咽径及会厌至咽后壁距较宽 ,悬雍垂尖至咽后壁距较窄 ,软腭长而肥厚 ,舌体厚而较直立 ,与软腭接触长度大 ,舌及软腭占口腔及上气道面积较大。结论 二组上气道结构有差异 ,应分年龄段建立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20.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运用,分析其矫治特点,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用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对II类,III类及开He等30例错He进行矫治。结果 30例错He用此方法进行乔治,均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能对临床上较难治的病例处理得相对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