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9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阐明了中医学的本质是立体的状态医学,论述了状态医学可以分为健康状态、疾病前驱状态、疾病状态;状态医学的病机为“不平“、“不荣“、“不通“以及建立状态医学的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52.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真武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对照试验的疗效.为其进一步完善真武汤临床研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真武汤及其加减方临床对照研究试验,筛选合格文献,文献质量评价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2版关于随机时照试验(RCT)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对照试验3l篇,其中单中心27篇,多中心4篇;省级及其以上医疗和研究机构4篇,市级22篇,市级以下单位5篇.按照Coch砌e评价标准,均属于C级.[结论]从现有研究来看,真武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心力衰竭疾病较对照组更有优势.但是可供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所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多出现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53.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当前疾病的表现日趋复杂,脏腑兼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为适应新形势下诊疗需要,近些年来,对脏腑兼证的研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抗痴呆1号对老年人脑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病人随机分组,治疗组10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抗痴呆1号",2次/d,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开始第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辨证施治法分为肾精不足、痰浊阻窍、瘀血内阻、肝肾阴亏、脾肾两亏等型,分别选用清官寿桃丸、洗心汤、补阳还五汤、知柏地黄丸、还少丹等方药,必要时进行加减,疗程设置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有效48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2.4%.对照组痊愈2例,有效17例,无效¨例,总有效率为63.3%.结论抗痴呆1号对老年性痴呆、脑血管性痴呆和境界性痴呆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以对境界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5.
中医是状态医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运用均值对人体状态进行测量,往往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了基值的概念.认为人体在处于平衡态时体内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反映了该个体的基础情况,可作为比较的基准,当平衡态被破坏,体内的部分指标会偏离基值,根据指标的属性与偏离的趋势,我们可以对病证的进展提供预警与诊断治疗的线索及疗效的判定.本文探讨了基值的概念、依据及如何运用归一化算法和证据理论对基值及其变化的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6.
近几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学科的传统研究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特别对于以人体生命为研究对象的中医学来说,多学科交叉、渗透、协作已经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基本趋向。现代医学就是成功利用和借鉴近现代多学科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针药刺络综合疗法对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对72例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针药刺络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临床痊愈35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针药刺络综合疗法对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8.
中医诊疗仪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无论从诊断和治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一个伟大的知识宝库.但是与现代医学相比,虽然中医学认识理念先进,但是其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促进了中医工程的发展,无论是诊断还是诊疗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现代化的中医诊疗仪器.目前,中医诊断仪器以舌脉象仪研究为主,逐渐向四诊综合分析平台发展;中医治疗仪器以电针仪、针麻仪、激光治疗仪、经络导平仪及磁疗仪器为主.将目前研究的中医诊疗仪器分为中医诊断仪器、中医治疗仪器与中药仪器3类,并对其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9.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方法]应用本课题组研发的中医诊断仪器——中医脉象仪、中医舌象仪以及自制中医证候量表,进行动态的望、闻、问、切"四诊"检查,采集中、西医临床客观化量化指标,采用IBM SPSS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脉图、舌图、中医证候量表等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状态及疗效,且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与西医现有疗效评价指标相比具有一定关联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疗效评价指标能客观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状态变化,为今后开展疾病疗效评价的无创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0.
陆小左教授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病机为"不通、不荣、不平",在临证治疗中形成了"针药并施、多种治疗方法综合应用"的学术思想,常以自创"冠心病方"为基础方进行辨证加减,药物组成为桂枝、瓜蒌皮、薤白、厚朴、丹参、檀香、砂仁、党参、五味子、炙甘草、麦冬、生地黄、干姜、半夏,并结合针刺(针刺主穴为:内关、巨阙、膻中、心俞、厥阴俞,并根据病情辨证加减)以及耳穴调平(基本取穴:心、皮质下、交感、神门、肝、脾、肾、内分泌)、艾灸(主穴为:心俞、厥阴俞、膻中、巨阙、内关)、按摩等方法综合治疗冠心病,在临证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