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正古人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现代名医岳美中谓"中医治病的巧处在分量上",可知剂量在临床用药中至关重要。药典中规定的剂量为安全剂量范围,并非临床最有效的剂量,更何况人有虚实强弱之分,疾病有轻重缓急之别,故合理运用中药剂量以取得最满意疗效是临床医生不断研究和实践的过程。本文将从肺系、心脑系、脾胃系、肝胆系、肾系五个系统论述近5年临床中重剂中药治顽疾的现状,对临床治疗顽疾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2.
近年来,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高校大量扩招,招人学生良莠不齐,有的学生对中医学专业的认识存在偏差,虽身在课堂,但心在异处;另一方面,遵照国家高等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3.
正古人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现代名医岳美中谓"中医治病的巧处在分量上",可知剂量在临床用药中至关重要。药典中规定的剂量为安全剂量范围,并非临床最有效的剂量,更何况人有虚实强弱之分,疾病有轻重缓急之别,故合理运用中药剂量以取得最满意疗效是临床医生不断研究和实践的过程。本文将从肺系、心脑系、脾胃系、肝胆系、肾系五个系统论述近5年临床中重剂中药治顽疾的现状,对临床治疗顽疾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复方泽泻滴丸对豚鼠内耳眩晕症模型的影响,为复方泽泻滴丸的新药研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豚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阳性药物组,模型+药物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采用进口醋酸去氨加压素腹腔注射4ug.kg-1.d-1,共7d后,将剂量加大为6ug/kg继续注射3d进行豚鼠耳蜗膜迷路积水造模,24h后对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各组按方案进行给药一周后处死取材,采用耳蜗切片后应用Image-ProPlus6.0分析软件系统观察内耳组织平均中阶面积(SMA)增加率及形态学的变化来研究耳蜗膜迷路积水的变化情况,用来验证复方泽泻滴丸的药效。结果:利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阳性对照组以及中剂量药物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说明中剂量组疗效显著,接近于阳性药物的疗效,治愈到接近正常状态。高剂量药物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组间有差异0.01P0.05,说明高剂量组有效但疗效不及中剂量组明显,治疗到正常状态还有一定差距。模型组及低剂量药物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低剂量组疗效微弱用量不足,接近未经治疗的模型组的状态,和正常状态有明显差异。结论:中剂量复方泽泻滴丸对内耳眩晕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5.
浅谈牛樟芝的生长与分布,型态与特征。研究牛樟芝的性味、经归与功效、四气与五味,毒性。如何炮制牛樟芝,它的用药禁忌,剂量与用法,功效与应用。经研究牛樟芝可作为肿瘤治疗的辅助性用药。  相似文献   
106.
苑述刚  阮时宝  樊巧玲 《光明中医》2009,24(11):2215-2217
本文针对新时期高等中医药教育出现的新问题,从方剂学科基础体系、学科结构及教学方法等诸方面来进行改革创新。几年来,通过对多个班级的实践证实了该改革研究对夯实学生中医基础,增强学生临床处方能力与科研思维,打造新型中医实用人才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对久泻宁颗粒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 ,以提油量为指标 ,对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三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药材不浸泡 ,加 5倍量水提取 7h ,可提取较多的挥发油。  相似文献   
108.
方剂学教改实践及学科建设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中医学院方剂学科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人才梯队合理、研究方向稳定、学术特色鲜明的省级重点学科。通过对方剂学教改实践、科研现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了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9.
《仁术便览》为明代张洁所注,是一本综合性的方书,其中对泽泻、白术的应用有其独到之处。多根据历代的本草著作所述二药的功效来组方用药;用五苓散或胃苓汤来治疗各种的湿证。总之,对泽泻、白术的运用仍以治水液代谢失常为主,并且能够治疗多种病症,用以健脾燥湿,利水除饮。  相似文献   
110.
山楂的中药学及临床文献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朝至明清时期历代医学文献中关于山楂临床应用的记载整理分析,总结山楂的历史沿革及应用配伍规律,为山楂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