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及亢心宁胶囊的药效学原理。方法:用甲状腺片制备大鼠甲亢性心律失常模型,定量逆转录方法(RT-PCR)测定心肌内电压依赖性K^ 通道mRN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内电压依赖性K^ 通道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经治疗后,西药组、中+西组、亢心宁高剂量组的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电压依赖性K^ 通道是心肌电活动的主要离子通道,电压依赖性K^ 通道水平下降,可能会导致动作电位复极化时间延长,进而易诱发心律失常,亢心宁胶囊可通过提高心电压依赖性K^ 通道的表达水平防治甲亢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2.
枳鳖胶囊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枳鳖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以40%四氯化碳花生油皮下注射结合高脂饲料、酒水饮料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枳鳖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并作肝脏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肝组织HE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枳鳖胶囊"可显著降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降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Ⅳ-C);明显减轻大鼠肝细胞损害、肝脏脂肪变性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枳鳖胶囊"有较好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和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的作用;并能使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逆转,从而使肝纤维化逆转.  相似文献   
33.
麻芥冲剂治疗大鼠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麻芥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卵白蛋白致敏法制备AR大鼠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鼻炎康组、麻芥冲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余组造模后并分别给药,疗程15d。观测大鼠鼻部症状并计分,检测血中组胺吸光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麻芥冲剂高、中、低3剂量组均可有效改善大鼠鼻部症状,叠加量化计分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麻芥冲剂高、中剂量组组胺吸光度显著下降(P<0.05),但各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麻芥冲剂可以有效改善AR大鼠模型鼻部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中组胺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4.
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也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其中,怎样沿着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尤为重要。文化作为中医药特有的资源,目前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反却成了中医药国际化的屏障。因此,注重文化交流,将中医药文化置身于国际大文化的环境中,才能使世界范围更多的人们认识和了解其科学文化的内涵。中医药的优势在我国,这一优势的重要基础,即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今后的产业化、国际化中药新药开发研究进程中,注重这一优势的作用,将更好地促进我国中药新药开发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3支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近期预后.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从中选择3支冠状动脉闭塞的患者31例,将其分为院内死亡组和生存出院组.进行多因素比较分析.结果院内死亡因素主要是心功不全和心律失常.左前降支近端闭塞院内死亡率高于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P<0.01).结论3支病变的AMI中,左前降支近端闭塞是院内死亡的最重要因素,应尽早实现再灌注.  相似文献   
36.
干扰素与中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GN)是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一种主要肝外病变。随着肾穿刺活检的普遍开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开展诊断率不断提高 ,目前认为HBV引起的肾脏病变 ,不仅是免疫介导的损害亦可能有病毒直接侵犯 ,因而我们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加抗乙肝病毒药—干扰素(IFN -α)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8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观察对象 参照国内有关文献〔1 ,2〕并符合下列条件 :(1 )血清HBV标志物阳性HBV -DNA阳性 ;(2 )有肾实质损害表现 ,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脏病 ;(3)肾组织切片中找到…  相似文献   
37.
门纯德先生运用当归四逆汤治证举隅山西省大同医专刘彬门九章《伤寒论.厥阴病篇》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方以当归、桂枝、生白芍、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组成,主治血虚受寒、四肢厥逆、脉细欲绝,临证多以四肢厥冷、脉沉细为诊断辨...  相似文献   
38.
目的:建立芪元颗粒提取纯化后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芪元颗粒提取纯化后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06 nm。结果:回归方程为Y=9.628 6X+0.035 1,r=0.997,芦丁在0.008~0.048 m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66%,RSD为2.04%。结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以作为芪元颗粒提取纯化后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9.
哲学认识论主张一切认识都只能从现象开始,从现象人手,透过现象才能抓住本质,这是认识的一般规律。因此,重视现象的观察,是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要求。就疾病认识而论,不论中医还是西医,也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症状体征都是必须重视的诊断依据。因此,中医也好,西医也好,都对各种疾病的症状体征进行过详细的描述。就西医而言,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40.
关于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医家各有不同认识。如王履"以地黄为君",吴仪洛则"八味地黄丸主用之味为桂、附",现代7版《方剂学》与吴仪洛持相同观点。但以温补学派"一阳陷于二阴之中"理论分析,则以附子、地黄阴阳同补,以阳化阴,以阴涵阳,共为君药。根据炮附子配伍地黄的阴阳原理,近现代医家祝味菊又延伸出附子分别配伍磁石、茯神、酸枣仁等的用药规律,并用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