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目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疾病,且疗效不佳,因此,对AD早期出现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诊断尤为重要。颈动脉狭窄与MCI关系密切,该文就颈动脉狭窄与MCI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2.
<正>目前颈动脉狭窄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几乎所有脑动脉重建术后的患者均会发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脑灌注增加。但只有与术前基线水平相比CBF>100%(通常以TCD或其他灌注成像检查显示同侧动脉下游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超过100%)才定义为高灌注状态。当脑部过度灌注而出现临床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年龄≥75岁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112例,根据年龄分为≥75岁组33例,<75岁组7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置入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间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率、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和临床终点事件。结果≥75组和<75岁组支架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7.1%和97.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2%和11.4%。术后随访期间,2组支架置入后动脉再狭窄率分别为12.1%和11.4%,≥75岁组生存率明显低于<75岁组(χ2=2.013,P=0.029)。结论年龄≥75岁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生存率低于<75岁患者,但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动脉再狭窄率及mRS评分无差异,支架置入治疗≥75岁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对脑血管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制定针对性策略加强广西社区脑血管病防治。[方法]通过问卷方式于2008年3月、8月、10月、12月分别对柳州、防城等地社区医生进行脑血管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单位医师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认识程度相当低,15.93%缺血性脑卒中后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对脑血管病可控制因素认识大部分只局限于高血压和糖尿病(占85%以上),95%脑血管病出院后没有继续进行二级预防。[结论]广西部分社区医生脑血管病知识相对匮乏,基层医生对脑血管病的防治存在较大缺陷。  相似文献   
25.
钟维章 《广西医学》1997,19(3):445-446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早期诊断及误诊分析(附28例报告)广西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钟维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激素的大量应用及免疫缺陷病的增多,其发病率有递增趋势。本病误诊率高,病死率高。我院...  相似文献   
26.
钟维章 《健康生活》2010,(12):19-19
康医生: 我是一个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患者,合并有房颤。不知道能不能彻底治疗?  相似文献   
27.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因受限于较窄的治疗时间窗、低再通率等因素,部分患者并未获得显著的疗效。血管内机械取栓的出现不仅扩大了治疗时间窗,而且可以使患者获得更高的再通率。目前对桥接治疗(采取静脉溶栓后再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与直接血管内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尚存争议,本文针对桥接治疗与直接取栓治疗的优势与局限、临床证据、随机对照试验等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537例经行DSA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分布特点、狭窄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1)537例脑梗死患者中,脑动脉狭窄371例(69.1%),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65例(30.7%),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10例(20.5%),颅内外均狭窄96例(17.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OR=1.018)、长期饮酒(OR=2.566)、Hcy(OR=1.039)、HDL(OR=0.165)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3)不同的动脉狭窄程度,其危险因素也不同。长期饮酒、糖尿病、Hcy是脑动脉中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长期饮酒为脑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饮酒、Hcy、LDL则为脑动脉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且颅内动脉狭窄率高于颅外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不同,危险因素也有差别,因此根据狭窄程度,有针对性地干预其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9.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发生于颅内静脉或静脉窦的一种少见血栓形成疾病。该文就CVT的病因、机制、诊断、治疗、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55例脑出血患者和正常对照组58例脂蛋白脂酶基因PvuⅡ多态性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PvuⅡ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P 67.24%,P-32.76%;脑出血组PvuⅡ等位基因频率为P 63.63%,P-36.37%;脂蛋白脂酶基因PvuⅡ等位基因频率在脑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患者组血清TG、L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脑出血患者组血清HDL-c、ApoAI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脂蛋白脂酶PvuⅡ酶切多态性与脑出血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