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0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6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60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连续性血液净化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救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坪吸衰竭,是一组连续变化的临床综合征,往往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最早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主要病哩改变是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导致的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治疗上遵循呼吸病学与危重病医学紧密结合的原则,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改善肺氧合功能,多器官功能支持(MOST)以及调节液体平衡等.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转导反义内皮素转换酶 (ECE)核酸的气道上皮细胞对尘螨过敏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尘螨过敏患者 2 1例 ,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根据实验要求分为 :未刺激组 (A组 )、反义ECE上皮细胞 +PBMCs组 (A1组 )、对照组上皮细胞 +PBMCs组 (A2 组 )及螨刺激组 (B组 )、反义ECE上皮细胞 +PBMCs+尘螨提取液组 (B1组 )、对照组上皮细胞 +PBMCs+尘螨提取液组 (B2 组 ) ,共培养 72h ,螨刺激组同时加入尘螨提取液 2 0 μg/ml。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5 (IL 5 )、γ干扰素 (IFN γ)。结果2 1例患者中有 12例患者经尘螨刺激后IL 5释放明显增加。将 12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 ,未经尘螨刺激时 ,A1组IL 5和IFN γ水平分别为 [(6 0± 1 3)× 10 -9g/L]和 [(6 3± 2 6 )× 10 -9g/L],A2 组为 [(7 5± 1 1)× 10 -9g/L]、[(70± 5 2 )× 10 -9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尘螨刺激后 ,B1组的IL 5水平和IFN γ分别为 [(8 2± 1 6 )× 10 -9g/L]、[(10 0± 4 1)× 10 -9g/L],B2 组分别为[(12 0± 1 8)× 10 -9g/L]、[(15 3± 71)× 10 -9g/L],两组IL 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4 7) ,而IFN γ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  相似文献   
93.
华南地区粉尘螨主要变应原Derf2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克隆并分析华南地区粉尘螨主要变应原Derf2的cDNA片段。方法广州地区收集、鉴定、培养的粉尘螨,提取总RNA,RT-PCR扩增其Derf2片段,连接入T载体,测序和分析。结果Derf2片段长度为558bp,与GenBank公布的Derf2(D10448)的核酸序列比较,在62个核苷酸处插入了87个核苷酸,插入点前后的核酸序列没有差异,按原读码框进行读码显示插入了29个氨基酸,插入点前后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结论获得华南地区粉尘螨的Derf2cDNA片段,和已公布的序列相比,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前、后呼气流速受限(EFL)情况,并与常规的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作为判断指标的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探讨EFL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判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非急性发作期哮喘30例患儿,采用呼气相气道内负压(NEP)法检测患儿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前、后EFL情况.结果 3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息儿中,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阳性者(BPT阳性组)19例,阴性者(BPT阴性组)11例.BPT阳性患儿激发前、后FEV1分别为(1.71±0.52)L和(1.21±0.34)L,FEV1下降率为(29.04±7.49)%,19例BPT阳性患儿激发前和激发后分别有1例和3例出现卧位EFL,坐位时均无EFL,患儿3分法EFL和5分法EFL激发前(分别为1.05±0.23和0.05±0.22)与激发后(分别为1.16±0.37和0.26±0.6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55和1.714,P分别为0.163和0.104).BPT阴性患儿激发前、后FEV1分别为(1.89±0.80)L和(1.79±0.78)L,FEV1下降率为(6.09±5.29)%,11例BPT阴性患儿激发前与激发后均无EFL.结论 NEP法检测EFL不能敏感反映传统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判断标准(FEV1下降≥20%)的变化,其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可行性和阳性判断标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5.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支气管哮喘防治研究之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 1999年 11月第三届全国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学术会议至今已经过 3个年头了。 2 0 0 2年 11月份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 ,尽管文章不比上一届多 ,但会议的代表明显增多 (110 0多名 ) ,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 ,令人欣慰。更重要的是 ,创新性的、具有特色的防治研究增多了。在基础研究领域 ,除了紧跟目前国外热门的课题 ,如共刺激信号、CpG寡核苷酸序列、β2 肾上腺受体基因多态性、各种转录因子 [活化蛋白 1(AP 1)、NF κB、GATA 3、GATA 4 ]、磷酸激酶、蛋白激酶、金属基质蛋白及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9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病程迁延、缓慢进展、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临床特征,患者因严重通气功能障碍常出现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COPD除造成器质性损害外,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精神活动,甚至导致焦虑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97.
求实开拓协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载耕耘不辍 ,五十载春华秋实。热烈祝贺《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创刊 5 0周年 !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 ,我很乐意为《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表达自己对她的喜爱。作为一名医生 ,我亲历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斗争的洗礼 ,我愿借创刊 5 0华诞之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和体会。SARS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在面对这场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 ,医务工作者历史性地被推向了前台 ,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今天 ,我们已经取得了抗击SARS的阶段性胜利 ,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献身精神也赢得了公众的尊敬。在欢庆胜利的时候 ,我…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广州城市青少年特应性的流行情况,探讨特应性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关系,明确主要的吸人性变应原。方法2002年4至5月在广州市参加儿童哮喘和变应性疾病的国际性对比研究(简称ISAAC)第三阶段调查的10所学校学生中,每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采用5组9种吸人性变应原(屋尘螨、粉尘螨、猫毛、美洲大镰、德国小镰、混合草花粉、混合树木花粉、链格孢属真菌、混合霉菌)对1187名学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哮喘定义为:既往或近12个月胸部有喘息声、胸闷或曾被医生诊断为哮喘,有哮喘、鼻炎、湿疹中的任1种疾病视为有变应性疾病史。变应原皮试反应的风团直径大于阴性对照3mm以上为阳性,有1个或以上变应原反应阳性视为特应性。特应性程度及变应原阳性反应强度分别以特应性指数(AI)及皮肤指数(SI)分级表示。结果随机抽取1543人参加调查,实际应答率为77.0%(1187/1543),其中男性为51.6%(613/1187),女性为48.4%(574/1187),年龄12~17岁(中位数14岁)。哮喘的患病率为9.4%(111/1187),其中合并鼻炎率为81.1%(90/111),合并湿疹率为24.3%(27/111)。686例有鼻炎史患者合并哮喘率为[13.1%(90/686)],高于无鼻炎史者[4.2%(21/501),OR值为3.444,95%可信区间(CI)为2.110~5.622,P〈0.01];200例有湿疹史患者合并哮喘率为[13.5%(27/200)],也高于无湿疹史者[8.5%(84/987),OR值为1.676,95%CI为1.055~2.663,P〈0.05]。特应性阳性率为46.3%(549/1187),其中尘螨(屋尘螨、粉尘螨)皮试反应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1.8%(496/1187)、42.7%(507/1187)]。哮喘患者特应性阳性率为[71.2%(79/111)],高于无变应性疾病者[26.4%(112/425),OR值为6.812,95%CI为4.276~10.853,P〈0.01],且随着合并其他疾病种类的增加而升高。与特应性阴性者比较,特应性阳性是哮喘的危险因素(OR值为3.183,95%CI为2.075~4.883,P〈0.01),且哮喘的患病风险随着特应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哮喘的危险因素有屋尘螨(SI≥2)、粉尘螨(SI=3~4)、美洲大蠊、德国小蠊、猫毛、链格孢属、混合草花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屋尘螨(SI=3~4)、链格孢属阳性仍是哮喘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城市青少年哮喘患者大多属尘螨变应性的,哮喘的患病风险随着特应性程度及屋尘螨皮试反应强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表面气囊张力(Tscm)的测定及其在人机同步性中的意义。方法2005年2月至6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以4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测量其重复呼吸期间的Tscm、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CO2-ET)、口腔压(Pm)和流量(Flow)变化,并观察头部转动对Tscm的影响。结果(1)在正常情况下,Tscm为0,出现压力变化时,他们的PCO2-ET平均为(47.0±1.3)mmHg(1mmHg=0.133kPa)。(2)努力呼吸时,左右Tscm变化是一致的,两者相关系数为0.80±0.08(P<0.001);而当头部向左、右运动时,两侧Tscm的起始时间存在差异,形态和大小也不一致,两侧Tscm的相关系数为0.16±0.23(P<0.001)。(3)Tscm与流速、潮气量和P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776和0.347(均P<0.001)。(4)与Tscm开始吸气时间比较,Flow和Pm分别迟(0.02±0.03)s(P=0.14)和(0.13±0.07)s(P<0.001)。与Tscm呼气时间比较,Flow和Pm分别迟(0.11±0.37)s(P=0.005)和(0.21±0.50)s(P<0.001)。结论胸锁乳突肌表面气囊张力的测定有助于呼吸中枢驱动水平的监测,有可能成为呼吸机的触发、调控和切换信号。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比较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与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4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对221例筛选合格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每日1次)或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2喷/次,每日4次)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周,给药前5min,给药后30、60、120及180min分别测定肺功能。结果首要疗效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谷值反应。治疗4周后噻托溴铵组FEV1谷值反应显著优于异丙托溴铵组[(0.063±0.024)L,95%CI为0.016~0.111L,t=2.63,P=0.009],显示噻托溴铵组患者的通气功能得到持续改善;噻托溴铵组的用力肺活量(FVC)谷值反应在治疗4周时较异丙托溴铵组增高(0.133±0.047)L,t=2.83,P=0.005;与基线相比,给药后0~3h平均FEV1的变化(FEV1AUC0~3h)及平均FVC变化(FVCAUC0~3h)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缓解喘息应急药物的使用量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548)。本研究中噻托溴铵组有12例(10.9%)、异丙托溴铵组有18例(16.2%)发生不良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6,P=0.249)。噻托溴铵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5例,4.5%),无心血管系统异常和心电图异常报告。结论每日1次吸入噻托溴铵18μg较每日4次异丙托溴铵治疗,对COPD患者具有更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噻托溴铵耐受性良好,与异丙托溴铵具有相似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