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59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5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猪囊尾蚴囊液及头节囊壁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及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了分离测定,结果显示了囊尾蚴与宿主骨骼肌组织、囊液与囊体组织之间三种同工酶谱的界同,据此对囊尾蚴的代谢活动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研究绿原酸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 RBL-2H3 脱颗粒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不同质量浓度(3.125、6.250、12.500、25.000、50.000、100.000、200.000 μg·mL-1)的绿原酸作用于 RBL-2H3 细胞,通过实时细胞分析(RTCA)系统检测绿原酸干预后引起的细胞指数(CI)值变化,以评价 RBL-2H3 细胞脱颗粒情况;利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化学荧光法测定组胺释放率;底物显色法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类胰蛋白酶释放量;网络药理学预测绿原酸诱导RBL-2H3 细胞脱颗粒的潜在机制,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预测通路的主要靶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绿原酸质量浓度 ≥ 6.25 μg·mL-1时,可使RBL-2H3细胞的CI值在给药20min后呈现先快速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绿原酸质量浓度 ≥ 12.5 μg·mL-1时,RBL-2H3 细胞逐渐变圆甚至呈现多边形;与对照组比较,β-氨基己糖苷酶、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释放量显著增加(P<0.05、0.01、0.001)。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绿原酸致细胞脱颗粒作用可能与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信号通路相关;qRT-PCR 结果证实,与对照组比较,绿原酸可显著增加 ERK1p38MAPK mRNA表达(P<0.05、0.01),但对JNK mRNA表达影响不显著。结论 绿原酸可通过激活ERK1、p38 MAPK通路诱导 RBL-2H3 细胞发生脱颗粒,具有潜在的诱发类过敏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抑郁患者的食管动力指标、pH值监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GERD患者100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情况,分析抑郁和无抑郁患者在食管动力、pH值监测指标存在的差异。结果 100例GERD患者中,合并抑郁的患者47例;GERD合并抑郁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RE,33例)为70.21%,明显高于无抑郁的患者(P<0.05);GERD合并抑郁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远端收缩积分(DCI)分别为(7.20±0.98)mmHg和(350.24±65.59)mmHg·s·cm,明显低于无抑郁患者(P<0.05),而食管体部收缩前沿速度(CFV)、pH<4的总时间比例、立位pH<4的时间比例、pH<4反流次数、pH<4大于5 min反流次数和DeMeester评分分别为(4.11±0.98)cm/s、(20.02±5.54)%、(7.81±0.62)%、(56.60±6.30)次、(10.40±2.10)次和(17.50±1.30)分,明显高于无抑郁患者(P<0.05);合并抑郁患者中,RE...  相似文献   
154.
肺癌尚缺乏简便有效的生化诊断方法。现有的若干方法大多涉及检测体液中与肺癌相关的物质;如血清唾液酸总量(TSA)、α_1抗胰蛋白酶(AAT)及α_1酸性糖蛋白(AGP)。测定这些物质对肺癌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也有人认为特异性不高,鉴别诊断有困难.  相似文献   
155.
郭虹  陈风 《临床医学》1998,18(1):22-23
我院在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共对7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再通率为64.0%(48例)。其中发现14例于溶栓后短时间的ST段极度抬高,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再灌注性ST段抬高。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均符合溶栓条件,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为49~65岁,平均54.4岁。梗塞部位:前壁3例,前间壁4例,下壁3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贫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关系.方法 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以及血浆白蛋白(Alb)、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和CRP,记录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以rHuEPO用量/Hct比值(EPO/Hct)作为EPO抵抗指标.结果 96例患者中57例(占59.4%)CRP升高(CRP增高组),39例(占40.6%)正常(CRP正常组),CRP增高组rHuEPO用量、EPO/Hct比值、Fib和CRP水平均高于CRP正常组,Hct、Hb、血浆白蛋白(Alb)低于CRP正常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EPO/Hct比值的因素有CRP、Alb和透析疗程(R2=0.388,P=0.039).结论微炎症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C-反应蛋白升高是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收集成都军区总医院肾内科行HD的75例患者,检测75例HD患者一般临床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高分辨彩色B超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按患者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水平分为nPCR≥1.0组及<1.0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颈动脉硬化情况。结果nPCR≥1.0组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清除率(Kt/V)显著高于nPcR<1.0组而患者CRP、颈动脉平均IMT、颈动脉增厚阳性率、斑块阳性率显著低于nPCR<1.0组;HD患者nPCR与CRP、Alb、BUN、Scr、颈动脉平均IMT显著相关,患者CRP与Alb颈动脉平均IMT显著相关。结论nPCR为HD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的有用指标,与炎症状态、颈动脉硬化及营养状况有关,炎症、营养不良、动脉硬化互为因果,炎症可能为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综述2-氰基-3, 12-二氧齐墩果烷-1, 9(11)-二烯-28-酸(CDDO)的合成及其衍生物的A、C环, C-2和C-17位等位置的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方法 以近年来该领域的国内外文献为基础, 对2-氰基-3, 12-二氧齐墩果烷-1, 9(11)-二烯-28-酸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 2-氰基-3, 12-二氧齐墩果烷-1, 9(11)-二烯-28-酸及其类似物构效关系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2-氰基-3, 12-二氧齐墩果烷-1, 9(11)-二烯-28-酸及其类似物, 并设计合成出活性和选择性更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探讨改良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 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1例进行改良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自2008年4月~2011年6月笔者共进行肘部远端桡动脉或尺动脉与肘正中静脉或其交通支静脉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3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全部病例及时通畅率100%,无感染以及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内瘘长期使用通畅率93.5%.结论 改良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通畅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对于不能建立腕部内瘘通路或腕部内瘘通路失功能患者,是建立内瘘手术又一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0.
郭虹 《现代预防医学》2013,(4):748-749,755
目的了解通州区当前食用盐加碘水平和3种不同人群碘营养状况。方法对采集的居民户食用盐和不同人群尿碘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5.8%和97.2%。学龄儿童、成人和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69μg/L、178μg/L和326μg/L;未检出尿碘﹤20μg/L样本,尿碘﹤50μg/L的样本中学龄儿童、成人和孕妇尿碘比例分别为2.20%、2.00%和1.40%,尿碘﹥100μg/L的样本中学龄儿童为86.6%、成人为84.5%,孕妇为93.0%。结论通州区现阶段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指标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判定标准。学龄儿童和成人营养状况处于适宜水平,孕妇碘尿碘中位数偏高,人群碘的摄入量不均衡。建议今后应把特殊人群的碘营养监测作为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