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鼻咽癌高发区EB病毒感染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2(IL-2)水平.方法:免疫酶法检测血清EBVCA-IgA确定EB病毒感染者44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人18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IL-2水平;比较其血清TNF-α及IL-2水平.结果:EB病毒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TNF-α分别为(37.5±18.7)pg/mL及(23.2±9.6)pg/mL,P<0.01;而IL-2分别为(14.4±7.1)pg/mL及(18.7±6.4)pg/mL,P<0.05.结论:EB病毒感染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增高而白介素2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耳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常继发感染,长期不愈。我们从1978年初至1993年底,共收治先天性耳瘘管继发感染并多次手术不愈的病人26例,行改良扩大根治手术,全部一次性治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6例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7~22岁。瘘管位于左侧13例,右侧5例,双侧8例。感染灶在耳前者20例,耳廓上发际处3例,延及乳突部2例、外耳道1例。全部病例均继发感染3次以上,术前长期流脓不愈。曾作过1次切除术者15例,2次9例,3次2例。  相似文献   
13.
郭亿莲  孙一帆  张丽娟  王明松 《广东医学》2012,33(16):2452-2454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在鼓膜穿刺抽液、药物、手术治疗前后不同时期中耳共振频率的变化,为SOM临床早期诊断及不同时期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中耳分析仪对SOM患儿38例(64耳)在鼓膜穿刺抽液、药物、手术治疗后的7、14、21 d和正常儿童20例(40耳)分别检测记录鼓室压图、静态声导纳值、镫骨肌反射阈、中耳共振频率值,观察中耳共振频率值的变化,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OM患儿的中耳共振频率范围为250~500 Hz,平均(325±100.5)Hz,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液、手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后21 d)3组的前后对比,中耳共振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压图为B、C型在中耳共振频率≤450 Hz与>450 Hz中,抽液及手术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耳共振频率检测可以发现中耳微小病变,动态观察中耳共振频率的变化判断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为儿童SOM的早期诊断和不同时期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舒拿鼻喷雾剂与中药鼻敏方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等剂量内舒拿喷雾剂鼻内局部应用,同时,观察组口服中药鼻敏方,对照组予口服西药开瑞坦作为对照,分别于治疗结束后1月、半年、1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1月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半年、1年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舒拿鼻喷雾剂与中药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其远期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心理因素与突发性聋疗效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的心理因素与疾病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突发性聋患者于入院时作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测查 ,并计算出 9个因子分。对入院时发病情况相似、听阈接近的同一年龄组患者采用相同治疗方案治疗后 ,将 9个因子分与出院时听力改善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9个因子分中焦虑因子分与出院时听力改善程度呈线性回归关系 ,即焦虑程度越重 ,听力改善程度越轻。结论 对突发性聋的治疗要注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鼻咽炎初步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分析鼻咽炎临床特征。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4年来纤维鼻咽镜检查的鼻咽部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鼻咽炎病患病率为65.3%,多与其它上呼吸道炎症并存。单纯鼻咽炎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咽不适等的多样化分布特点;EB病毒感染者绝大多数表现为鼻咽炎,以鼻咽部粘膜表面粗糙、暗红色充血为主要特点。结论 鼻咽炎是临床常见病,鼻咽不适及EB病毒感染是鼻咽炎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立仰头试验配合手法复位在颈源性耳鸣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为颈源性耳鸣提供简易、快捷的诊治方法;方法先对颈椎触诊及X线检查确定颈椎病变的耳鸣患者行纯音测听检查,了解听力损失情况,再对耳鸣伴有颈椎病变的患者(颈源性耳鸣[1]cervicogenic tinnitus)进行直立仰头试验检查,根据病程将其分为两组;A组≤2周,B组2周~3个月,然后应用耳鸣障碍量表(tinnitushandicapinventory,THI)对直立仰头试验阳性的患者复位前后进行评分及主观性耳鸣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复位前纯音测听大多伴有听力下降,听力下降多集中在4k-8KHz,A组复位前患者THI评分分值平均为38.25±19.12,复位后患者THI评分分值平均为19.08±12.06,复位前后TH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组复位前患者THI评分分值平均为41.52±18.46,复位后患者THI评分分值平均为38.68±16.13,复位前后THI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复位后耳鸣主观改善总有效率82.7%,B组总有效率21.9%;结论直立仰头试验配合手法复位是诊治急性颈源性耳鸣简易、快捷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与静脉给药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初次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90例,两组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又分为A1、A2组和B1、B2组,PTA≤70dB患者为A1、B1组,PTA〉70dB患者为A2、B2组。A组采用常规疗法加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B组采用常规疗法加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1)B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P均〈0.05)。(2)A1组总有效率为72.oo%(36/50),A2组总有效率为40.00%(16/40),B1组总有效率为81.25%(39/48),B2组总有效率为61.90%(26/42);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及A2组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1组与B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种治疗方法,听力损失程度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因此对PTA≤70dB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给药途径,而对PTA〉70dB的患者,如情况允许应尽可能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鉴定其致聋基因突变,同时在大规模耳聋人群队列中对鉴定出的致病性突变致中国人群耳聋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完善家系成员的问卷调查、听力学检查、体格检査等临床检查,同时采集血液样本,通过耳聋相关基因的大规模平行测序(MPS)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致病基因鉴定。总结及分析鉴定出的致病性突变在中国耳聋基因研究战略联盟(CDGC)耳聋数据库中的检出情况。结果 在一个早发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家系中鉴定出MYO15A基因NM_016239.4:c.8182C>G(p.Arg2728Gly)/c.9861C>T(p.Gly3287=)复合杂合突变,为该家系耳聋患者的致聋原因。其中MYO15A基因c.9861C>T(p.Gly3287=)同义突变通过改变剪接导致基因功能缺陷,其在中国广西壮族人群中次要等位基因频率为0.2%(3/1 438),在其他人群及公共数据库中均未检出。结论 研究确定了MYO15A基因c.9861C>T(p.Gly3287=)在中国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的致病性,该突变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富集明显。通过研究强调了在致病基因鉴定时,高频与同义突变并非过滤的绝对指标,尤其是在某些地区富集格外明显的突变,应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活血化痰法与益气养阴法在喉癌前病变显微喉手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为喉癌前病变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 将34例喉癌前病变病例分为益气养阴治疗组及活血化痰治疗组,对两组术后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量化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喉癌前病变症状、体征及防止复发恶变方面的优劣.结果 临床采用活血化痰法对喉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干预治疗作用,与益气养阴法比较,可以在喉显微术后较快缓解症状、改善体征,延缓或减少复发(P<0.05).结论 临床采用活血化痰法对喉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干预治疗作用,临床上采用活血化痰大法防治喉癌前病变应该是一个正确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