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6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85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474篇
内科学   285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1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61篇
综合类   1033篇
预防医学   462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411篇
  4篇
中国医学   492篇
肿瘤学   15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目的:分析自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联合华蟾素治疗湿热瘀毒型宫颈癌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8例湿热瘀毒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采用放化疗治疗及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华蟾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5.2%,对照组7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肝肾损伤、脱发、神经毒性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华蟾素治疗湿热瘀毒型宫颈癌临床疗效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2.
医学成像模拟对描述、评估和优化医学成像设备而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模拟的关键是必须有研究对象解剖结构仿真体模或模型.四维小鼠全身体模为影像研究提供了小鼠解剖和生理的仿真模型.精确的模型与成像过程相结合,能提供研究对象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不同的解剖和运动(心脏和呼吸)的大量逼真的成像数据.对研究解剖、生理、机体等因素对医学和小动物成像的影响来说,四维小鼠全身体模有巨大的潜力,其还可用于新仪器研究、图像采集策略、图像处理和重建方式、图像可视化和解释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3.
杨翠萍  吴玉可  吴妙君 《护理研究》2009,(11):2945-294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发展过程、预后以及治疗、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例子痫前期并发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子痫前期并发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最常见是血液系统,其次是肾和肝。[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抢救、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合理用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降低子痫前期并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及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分析安徽省枞阳县1979~2005年钉螺扩散与长江水位的关系,并对特大洪水溃堤的凤仪洲乡血吸虫病疫情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近27年枞阳县累计新增钉螺面积1562hm2,其中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发生在长江高水位当年或之后的2~3年。凤仪洲溃堤后新增的钉螺面积未进一步扩大,但活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和人与家畜的感染率较高。结论洪涝灾害是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反复以及难以控制传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与皮肤病的防治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未病先防”的理念中,将健康宣教也作为“未病先防”的内容之一,对于皮肤病的防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灵活运用脾胃学说、卫气营血学说可以使疾病防患于未然,更能防止病情传变、发展;“瘥后防复”即通过膏方、针灸和适当锻炼的方法以防止疾病的再发或延缓疾病的发生。这些在皮肤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清肺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毒性肺炎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联合清肺口服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咳嗽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肺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是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并减轻炎性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王凡  张亮  郭亚  郑劲松 《安徽医药》2015,(6):1157-115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在严重肝外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严重肝外伤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以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35例为A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29例为B组,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32例为C组。A组采用肝裂伤创面致密缝合手术治疗,B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C组采用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肝裂伤面缝合加肝周填塞手术治疗,对不同手术方案在严重肝外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 C组在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和住院时间上相对A、B组明显较少(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腹腔引流量相对A、B组明显较少(P<0.05);C组治愈率相对A、B组明显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相对A、B组明显较低(P<0.05)。三组肝功能表现均良好。结论采取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加肝周填塞的手术方案治疗严重肝外伤患者时最有效的、也是最安全的,不仅可以减少治疗手术术中、术后出血量,还可以缩短手术与住院的时间,最终提高了对患者的治愈率,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节省了患者的花费,节省了医疗资源,该手术方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狭窄程度与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短期转归的相关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入住的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共137例.根据1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mRS≤2分)和转归不良组(mRS评分>2分),入院当天或第2天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详细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他人口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患者的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结果转归良好组108例,转归不良组29例.转归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2.71±0.22)分比(7.10±0.59)分,t=6.99,P<0.01]和总胆固醇水平[(4.29±0.10)mmol/L比(4.76±0.17)mmol/L,t=2.21,P=0.03]低于转归不良组.转归良好组中基底动脉无狭窄的患者发病比例高于转归不良组[76(70.4%)比5(17.2%),χ2=26.70,P<0.01],而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比例低于转归不良组[4(3.7%)比7(24.1%),P=0.002].二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IHSS评分及基底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是患者短期转归的危险因素(OR=1.658,95%CI:1.327~2.071;P=0.000和OR=2.071,95%CI:1.159~3.701;P=0.014).结论基底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是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短期转归的危险因素,基底动脉狭窄愈严重,脑桥梗死患者的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缺失模式、频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慢性HBV感染者59例,其中HBV携带7例,慢性肝炎31例,肝硬化10例,重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5例.结果 25.4%(15/59)慢性HBV感染者有s区基因缺失,未发现S基因缺失.Pre-S基因缺失均见于C基因型患者.Pre-S基因缺失患者中,20%(3/15)HBsAg、抗HBs共存,与无S区缺失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reS基因缺失与病程(偏相关系数0.28,P=0.049)、抗病毒治疗(偏相关系数-0.451,P=0.036)有密切关系.结论 Pre-S基因缺失在基因C型、严重肝病及活动性HBV复制患者多见,可能与病程长及抗病毒治疗有关.Pre-S基因缺失可导致HBV免疫逃避或免疫治疗失败,可能是肝脏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