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44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郑红斌  陈咸 《中医杂志》2003,44(1):76-76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发展,日本汉方医学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并在当今日本医疗事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许多学术特点已与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大不相同,今择其主要方面,阐述如下。 1 重视腹诊,忽略脉象中医自《内经》始就特别强调脉诊在诊察疾病时的重要作用,强调色脉合参,并对诊脉时间、方法、脉象表现以及主病等有着详细论述。其后又有中医大家如王叔和、李时珍等推崇演绎,使脉诊作为四诊的重要方法成为中医临证诊病的必察项  相似文献   
72.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更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发,并与结...  相似文献   
73.
胃祺饮阻断胃癌前病变组织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之胃祺饮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胃癌前病变(PLGC)的抗增殖作用。方法:甲基亚硝基胍溶液诱发Wistar大鼠癌前病变状态,用胃祺饮(中药组)与叶酸(对照组)预防和治疗,观察对胃粘膜萎缩和不典型增生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及对病变粘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1 H-ras基因蛋白、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结果:中药组能明显阻断化学致癌物对粘膜的炎性损伤,改善癌前病变组织粘膜萎缩和不典型增生程度,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中药组合治疗后PCNA指数、P21 H-ras基因蛋白阳性指数分别为12.78%、10.34%,并能增强癌前病变组织细胞凋亡指数,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为主的胃祺饮通过改善PLGC患者气虚血瘀的血瘀的病理基础,降低病变组织增殖水平,诱导细胞正常调邙,从而对胃癌前病变细胞的增殖和良好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74.
马贵同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脾胃病应注意四点其一,首重审证求因,察症细致入微;其二,精于辨证论治,强调健脾补虚;其三,善调脾胃升降,重视胃气存无;其四,博采中西之长,拓宽治疗思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5.
正麦纤散是郑红斌教授运用麦芽纤维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这一访日留学研究成果,结合临床经验配伍而成。本实验旨在探讨在此基础上酌加白及组成的新麦纤散对UC大鼠结肠黏膜炎症及血清白介素(IL)-34、IL-35的影响。1材料1.1动物:60只SD大鼠,雄性,体质量200±20g,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合格证号:SCXK(沪)2013-0016,饲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相似文献   
76.
中医学对日本汉方医学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中医学与日本汉方医学形成发展的关系及其影响作了探讨。对汉方医学自无到有,由盛而衰,由衰而复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总结。旨在探索中医学对世界医学的贡献,并为中医全球化发展战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从阴火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治则方药诸方面对李东垣著名的阴火理论作了探讨,立足东垣阴火本议进行解析,认为阴火理论乃东垣脾胃内伤学的基础,并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8.
高倩倩  卢爱妮  何怡  郑红斌 《新中医》2019,51(5):305-307
简版:增生性疾病归属于中医学瘕瘕、积聚、痞块等范畴,不同医家及论著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有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大都认为与虚、气、痰、瘀、毒密切关系。笔者总结中医对增生性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可为其临床防治提供经验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丁酸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损伤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虽然发病原因与病理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但许多证据表明其与肠黏膜对肠道微生物的免疫混乱有关,肠道微生物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丁酸作为肠道膳食纤维由微生物发酵的主要终末产物之一,是肠上皮细胞重要能量来源,它维持肠道内稳态,在诸多方面如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与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结肠黏膜的防御屏障与改善通透性等影响着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0.
总结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践经验,提出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前提下,明确培养目标,加强经典学习,强化培养过程,发挥师承优势,严格学位授予以及提高服务水平等改革举措是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说明其工作思路、主要做法以及工作成效,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深化中医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的创新作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