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44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肾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孕期保健的妊娠高血压孕妇90例(妊娠高血压组包括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各30例)和健康妊娠孕妇30例在建保健卡初期及妊娠末期肝肾功能的变化,分析肝肾功能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孕晚期各组Cr和UA升高值差异显著,并且随着妊娠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升高越明显(P〈0.01)。孕晚期肝功能变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血尿酸和肌酐显著升高.肝功能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2.
就《内经》脾主四时理论从其发生渊源、理论内涵以及临床指导意义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脾主四时理论由来于五行学说,首见在《管子》,奠定在《黄帝内经》,是古代五行时空配属关系的体现,在《内经》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中得以全面确立;其理论内涵包括脾主四时之中以及四季之末两大学说,并在土生万物特性中得以统一;突出体现于张仲景、李东垣和叶天士等相关的脾胃思想之中,对中医脾胃学说的发展以及中医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64.
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实验大鼠 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清肠栓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及其影响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模型组、清肠栓高、中、低组共6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兔结肠粘膜蛋白免疫法制作实验UC模型,并进一步随机区分预防与治疗2个实验组,而后按预防组第2~21天,治疗组第22~35天分组给药后,断头取结肠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视察,按统一标准评分,Ridit统计分析.结果:空白组大鼠结肠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仅表达少量的ICAM-1蛋白分子,造模组大鼠大量表达,清肠栓与SASP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大鼠UC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粘附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65.
胃祺饮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观察胃祺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阻断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综合法诱发大鼠癌前病变状态,用胃祺饮与叶酸参与预防和治疗,观察对胃粘膜急性损伤及萎缩的预防治疗作用,以及对病变粘膜组织中髓过氧化脂质(MPO)、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酶(CSH-Px)、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水平的影响。结果中药组能明显阻断有害因素对粘膜的炎症损伤,改善病变组织粘膜萎缩程度,优于叶酸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可提高GSH-Px水平,阻断NO的过度产生,下调组织中EGF及EGFR水平,有效地消除多种有害因素对胃粘膜的诱癌作用。结论胃祺饮对胃癌前病变细胞的增殖有良好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66.
心肾相交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肾相交理论是医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发端于《周易》,肇启自五行,源出于《内经》,确立在《千金》,发展于后世。  相似文献   
67.
68.
69.
郑红斌教授从事中医药教学与临床多年,长期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具有独到心得,临床疗效颇佳。笔者有幸随师临证,感其遣药加减灵活,方简效专,受益匪浅,兹将其辨证思路与用药经验总结如下,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70.
脾主长夏是《内经》中脾主时令3种说法之一,其中大多数篇章均持此观点.脾主时令之所以有3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主要由于历代五行学说多有差异,尤其是五行时空配属中的五行与时令的相配问题,说法更不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脾主时令配属上的不统一.从《内经》时脏入手,指出《内经》成书前或成书时,中医对脏的确立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时脏的配属没有统一的说法,只有当人体五脏的概念最终确立后,时脏之间的配属模式才最终产生并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