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目的:建立TaqMan-MGB技术实时定量检测人IL-6 mRNA的方法,并用于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牛膝多糖诱导下IL-6 mRNA的表达。方法:(1)抽取人外周静脉血,EDTA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Trizol裂解液提取总RNA,将总RNA逆转录为cDNA,PCR扩增IL-6后纯化PCR产物,与pMD 18-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α。提取重组质粒DNA,作为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的标准品。建立TaqMan-MGB技术实时定量检测IL-6 mRNA的方法。(2)终浓度分别为0、100、200、400、800和1 600 mg/L的牛膝多糖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定量检测IL-6 mRNA的表达。结果:(1)酶切分析、PCR扩增以及测序结果均证实IL-6 cDNA成功重组到pMD 18-T载体上。(2)TaqMan-MGB技术检测IL-6 mRNA线性范围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3)牛膝多糖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IL-6 mRNA表达增高。结论:TaqMan-MGB技术能较为精确地定量IL-6 mRNA。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及血浆可溶性HLA-G(sHLA-G)水平与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技术,对125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及133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中66例重型和15例危重型EV71感染HFMD患儿及133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中sHLA-G水平.结果 EV71感染重症HFMD组HLA-G 14 bp插入/缺失基因型多态性14 bp-/-、14 bp+/-和14 bp+/+的频率分别为49.6%、42.4%和8.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4.6%、48.9%和16.5%,两组基因型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50,P=0.020);两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30,P=0.005,EV71感染重型组血浆sHLA-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Z=-9.692,P=0.000),危重型组血浆中sHLA-G水平明显高于重型组(Z=-2.420,P=0.016).结论 HLA-G 14 bp插入/缺失基因型多态性与儿童EV71感染有关联,血浆sHLA-G水平可作为EV71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3.
冠状动脉的多层计算机成像技术(MSCT)因其无创及检查方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表现形式之一的钙化往往影响冠脉狭窄程度的判读.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是通过多层螺旋CT(MDCT)定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1],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敏感标记,已经成为目前冠心病无创诊断的指标之一,但其在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仍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检测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及血浆可溶性HLA-G(sHLA-G)水平,探讨其与儿童EBV感染I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技术,对102例EBV感染IM患儿及165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了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采用ELISA检测了51例EBV感染IM患儿及146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sHLA-G水平.结果 EBV感染IM组与正常对照组HLA-G 14 bp插入/缺失基因型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2,P=0.034),两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6.672,P=0.01);EBV感染IM组血浆sHLA-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72,P<0.01),EBV感染IM组不同基因型间血浆sHL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09,P=0.048),14 bp+/+基因型组血浆sHLA-G水平明显低于另两组基因型(Z=-2.376,P=0.018).结论 HLA-G 14 bp插入/缺失基因型多态性与儿童EBV感染IM的发生有关,携带14 bp-/-基因型或缺失14 bp等位基因的儿童可能更易发生EBV感染.血浆sHLA-G水平可作为EBV感染IM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感染状态与其感染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住院婴幼儿(0~3岁)病例,以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ence immunoassay,CLIA)定量检测其HCMV—IgM以及HCMV—IgG,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检测HCMV-IgM阳性者尿液标本中病毒核酸载量,分析婴幼儿HCMV的感染状态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在900例患者中,HCMV—IgM阳性病例为161例(17.9%),即HCMV现症感染率达到17.9%;HCMV—IgG阳性者738例(82%),即82%的婴幼儿通过胎盘获得HCMV—IgG抗体,其中148例为HCMV—IgM及HCMV—IgG同时阳性(16.4%),即16.4%的婴幼儿在从母体获得了HCMV—IgG抗体的基础上感染了HCMV;HCMV—IgM及HCMV—IgG均阴性者为73例,即未获得HCMV感染及免疫力的患者占8.1%。在161例现症感染患者中,有59例检测到HCMV的DNA(36.7%),即约有一半的现症感染患儿出现了病毒活动性感染。结论虽然绝大部分婴幼儿从母体获得了HCMV—IgG抗体,但由于该抗体缺乏中和病毒的作用以及0~3岁婴幼儿免疫系统的不完善,有超过四分之一(17.9%±8.1%)已经感染HCMV或者将受到HCMV感染的威胁,且活动性HCMV感染主要发生在婴儿组(28d~1岁)。该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肝功能损害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因此加强HCMV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目前出现了对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耐受的病毒突变,开发疫苗将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自然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和TGF-β1mRNA的表达格局。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了15例早期自然流产及20例同期正常早孕要求行人工流产者蜕膜组织的TNF-α和TGF-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流产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98±0.52和1.08±0.10;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34和1.41±0.23。统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自然流产病人的蜕膜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而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母胎界面TNF-α和TGF-β1mRNA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7.
睾丸支持细胞分泌的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是其功能的重要标志物[1] 。本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生育与不育男性精浆中Tf含量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84例不育男性来自本院不育门诊病人 ,性生活正常 ,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 ,婚后 2年以上未育 (排除女方不孕 ,男性无精子症、精液液化不全、生殖系统感染及精索静脉曲张 )。不育男性按WHO标准分为 :正常精子密度组 4 8例 ( 2 3~ 38岁 ) ,精子密度≥ 2 0× 10 6/ml;少精子组 36例 ( 2 2~ 4 0岁 ) ,精子密度 <2 0× 10 6/ml。正常生育男性 2 0例…  相似文献   
28.
16层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与导管法造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16层CT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55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做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其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在55例患者冠状动脉的568节段(血管直径≥2mm)中,CT图像能够满足管腔评价者为492节段(占86.6%),其中16层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7.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和98.1%;16层CT显示高度狭窄(≥75%)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和98.7%,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4. 6%和 99. 3%。结论:如果冠状动脉 CT 图像能够满足管腔评价, 16 层 CT 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很高。在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初步诊断以及介入治疗的筛选方面,16 层 CT可以部分取代传统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hVEGF165)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1stemce11s,MSCs)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将40只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PBS组、MSCs心肌移植联合基因治疗组(MSCs—GENE组)、MSCs心肌移植组(MSCs组)以及基因治疗组(GENE组)。心肌局部注射所构建MLC-2v/pIRES2-EG-FP-hVEGF165与MSCs,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型、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renb1ot)检测hVEGF165蛋白表达。结果:PBS组、MSCs+GENE组、MSCs组以及GENE组的I型胶原PCR产物灰度比分别为(0.359±0.010)、(0.240±0.012)、(0.313±0.058)、(0.230±0.011);而Ⅲ型胶原分别为(0.831±0.011)、(0.842±0.015)、(0.917±0.058)、(0.688±0.015);TGF-β1分别为(0.548±0.067)、(0.370±0.012)、(0.561±0.014)、(0.369±0.098);MSCs+GENE组TGF-81与GE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显著低于PBS组和MSCs组,提示TGF-β1表达下调;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分别为(0.436±0.072)、(0.290±0.023)、(0.337±0.021)、(0.333±0.011),其中MSCs组与GE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Cs组与GENE组的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减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SCs—GENE组进-步使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减低;TGF-β1表达分析结果显示,hVEGF165基因治疗较MSCs移植使TGF-β1表达下调的作用更显著。结论:MSCs移植与hVEGF165基因治疗有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表达,降低I型/III胶原比值,增加心肌顺应性,减轻心肌胶原网络重塑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综合分析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9月到2013年4月接收的10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改良型他汀序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TC、LDL-C以及TG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他汀序贯的治疗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