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CT征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颅底骨质破坏和颅内侵犯的CT征象及侵犯途径。方法和材料:应用全身CT机对64例经病理证实为NPC且伴有颅底骨质破坏或颅内侵犯的患者进行轴位成像。结果和结论:CT轴位扫描可以显示几乎所有颅底骨质结构的改变和颅内侵犯。颅底骨质结构改变主要有三种表现:吸收破坏、增生硬化或两者共存。破坏部位以枕骨斜坡、蝶骨体部和岩尖最多见,分别占20.1%、17.9%和16.7%。侵犯途径可分为前、前上、上、外上和后上五种,以上和后上最多见。作者认为颅底骨质破坏及颅内侵犯对临床分期,放疗方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同时强调颅内侵犯时采用冠状位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32.
<正>患者,男,5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髋部疼痛,近日疼痛进行性加重。体检:跛行步态,右髋部外侧局部叩击痛,无红肿,皮温正常,右髋关节活动尚好。X线片示:右侧股骨粗隆间可见多囊样密度减低区,大小约4.4 cm×4.8 cm,内见残留骨嵴,无硬化边,略膨胀,内后侧皮质不连续,髋关节间隙未见异常。CT示:右侧股骨上段髓质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  相似文献   
33.
原发性大肠淋巴瘤的CT及钡灌肠检查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影像检查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PGIL)的诊断及分期中有重要作用。现根据 8例原发性大肠淋巴瘤的CT及钡灌肠表现 ,结合文献 ,分析并探讨CT及钡灌肠的诊断价值。一、临床资料8例原发性大肠淋巴瘤均符合Dawson诊断标准[1] ,其中5例经手术、3例经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 ,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 8例均行CT平扫 ,其中 6例行CT增强扫描。 8例中 ,5例行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全组男性 3例 ,女性 5例 ;年龄2 2~ 76岁 ,平均 4 9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 8例 ,腹部肿块6例 ,体重减轻 4例 ,便血 4例 ,大便习惯改变 3例 ,肠梗阻 1例。根据文献 [2 ],本…  相似文献   
34.
肝脏转移瘤经脾门静脉造影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脾门静脉造影CT(CTSP)在肝转移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全身CT扫描机,采用动态系列扫描程序对22例肝转移瘤患者进行CTSP检查,并与B超、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作对照。结果 B超、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CTSP对病变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7.7%、60.4%和68.9%,91.7%;对小病变(直径小于或等于1cm)的检出率分别为32.7%、38.6%和48.3%,91.8%,CTSP与其他3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直径大于1cm的病变,4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SP对肝内转移瘤病变的敏感度高,可提供精确清楚的病灶定位,是术前选择适宜手术对象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5.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何杰金氏淋巴瘤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原发于鼻咽部的淋巴瘤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多见,作者现报告一例鼻咽部淋巴瘤伴颅内弥漫性浸润。 患者,女,17岁,因头痛、烦渴、多饮,多尿、停经5月余而入院。患者约半年前无诱因、出现搏动性头痛,继而出现烦渴,多饮,一日饮水4000ml,昼夜间各有小便4-5次,以后渐出现视物模糊、重影。临床诊断为垂体性尿崩症。查体:鼻咽顶部圆形隆起,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NPC眶内侵犯的CT特点。材料和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10例NPC患者中伴眶内侵犯的CT资料12例。采用西门子SOMATOM PLUS全身CT扫描机对鼻咽及眼眶进行轴位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5mm。其中6例采用Angiografin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①鼻咽癌患者110例,其中伴眶内侵犯12例,其发生率为10.9%;②眶内侵犯部位:眶尖8例(其中4例包绕视神经,1例视神经增粗),占66  相似文献   
37.
CT导向肺内肿块穿刺活检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收集了我院 3 7例肺部孤立性肿块患者 ,在CT导向下进行穿刺活检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3 7例肺内孤立性肿块患者 ,男性 2 8例、女性 19例 ,年龄 2 5~72岁 ,平均 4 7.8岁。胸部CT检查示 :肿块位于肺野外带 2 1例 ,中带 9例 ,内带 7例。肿块直径最小 1.5cm ,最大 7cm ,以 3~ 5cm多见。1.2检查方法( 1)CT扫描机 :为西门子公司的SO MATOMPLUS全身CT机。( 2 )穿刺针 :采用 18G( ф =1.2mm)或 19.5G( ф =0 .95mm)切割式穿刺针 ,配合使用VITESSE全自动活检…  相似文献   
38.
百草枯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目前提出的百草枯中毒治疗方案较多,然而这些治疗措施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1-3].我们早期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结合抗感染、抑酸、抗氧化、营养支持等疗法,成功救治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  相似文献   
39.
螺旋CT容积重建在髋臼骨折中术前、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四维容积重建技术(VRT)在术前、术后髋臼及骨盆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SiemensPlus4螺旋CT机对8例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利用阈值,不透明度,明亮度的选定完成术前、术后骨盆容积重建、多方位切割观察骨盆解剖结构,并进行术前,术后容积重建图像比较。结果:VRT图像清晰的显示了术前髋臼损伤的立体形态,术后髋臼及骨盆金属内固定物的形态、位置,骨折块复位的效果及骨折愈合的情况。结论: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是髋臼及骨盆骨折诊断的有效手段,VRT对于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及术后手术效果的判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及容积重建技术(VRT)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使用Siemens Plus4螺旋CT机对23例骨盆损伤患者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MPR、SSD及VRT重建观察损伤细节,并与二维CT(2DCT)比较。结果 MPR、SSD及VRT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骨折的细节。VRT重建可立体直观显示技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结论 螺旋CT MRP、SSD及VRT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对诊断复杂性骨盆骨折应作为首选。VRT对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