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乳头切除联合冷冻及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的春季角结膜炎的疗效。方法:我们对20例40眼经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的春季角结膜炎者采用乳头切除联合冷冻及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12 ̄18个月,平均14.5个月。结果:除1例2眼术后失访外,术后1个月所有随访病例症状均消失,术后4个月、8个月、12个月均有1例2眼复发。总有效率为95%,治愈率为80%。结论:对于严重的春季角结膜炎患者采用乳头切除联合冷冻及羊膜移植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在应对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方面的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科自2016年3月开始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2015年1月~2016年2月)及实施后(2016年3月~2017年4月)急诊护士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情况。结果:实施后急诊护士工作压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护士职业倦怠量表(MBI)中情绪耗竭(EE)及去个性化(DP)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个人成就感(PA)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改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检测人脂联素基因重组腺病毒(Ad-apM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探讨Ad-apM1的抗氧化效应.方法 将Ad-apM1转染HUVEC,观察对HUVEC增殖的影响.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人脂联素蛋白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水平.结果 Ad-apM1对HUVEC增殖无明显影响,用感染复数(MOI)为50的Ad-apM1转染HUVEC 24、48、72 h后培养液中脂联素浓度显著升高.转染AdapM1的HUVEC细胞SOD显著升高,而丙二醛显著降低(均P<0.05).100μmol/L H2O2处理HUVEC 6、12和24 h后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而转染Ad-apM1可逆转其作用(P<0.05).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Ad-apM1能有效转染HUVEC并分泌人脂联素,具有抗氧化、减轻过氧化氢对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分别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临床菌株和尖锐湿疣(cA)组织中扩增人乳头瘤病毒(HPV)6b型L1和TpN15基因,构建HPV6b L1-TpN15嵌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方法 采用PCR分别从CA组织及Tp临床菌株中扩增HPV6b L1和TpN15基因片段,构建HPV6b L1-TpN15嵌合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PV6b L1-TpN15,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表达的融合蛋白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蛋白质印迹法分析鉴定.结果 HPV6b L1-TpN15融合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了较高表达.结论 原核表达的HPV6bL1-TpN15融合蛋白具较强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36.
3厂家复方门冬维甘滴眼液中抑菌剂的抑菌效力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欣  谭舜  郑丹  黎菊凤  马仁强 《中国药房》2012,(13):1213-1215
目的:考察3厂家复方门冬维甘滴眼液中抑菌剂的抑菌效力。方法:采用菌落计数法,以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为对照,测定3厂家复方门冬维甘滴眼液抑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及黑曲霉作用不同时间(0、7、14、28d)后的活菌数,以菌落的对数下降值为指标,评价抑菌效力。结果:3厂家复方门冬维甘滴眼液中上述各菌第7天的菌落对数下降值均在5.00~5.94范围内,第14、28天均在5.68~5.94范围内。结论:3厂家复方门冬维甘滴眼液抑菌剂的抑菌效力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眼用制剂要求。  相似文献   
37.
背景:有关慢性肾脏病2~5期尚未进入透析阶段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特点的研究较少。有资料表明,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评价动脉弹性功能。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变及影响因素。 设计、时间及地点:非随机病例对照实验,于2006-01/08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完成。 对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情况稳定的16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和28名健康人。 方法:根据肾脏透析预后质量指南慢性肾脏病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肾损伤组(n=38)、中度肾损伤组(n=54)和重度肾损伤组(n=74),28名健康人作对照组。测定各组体质量、血压、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生化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各组间差异,并采用单因素相关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因素。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影响因素。 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间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无差异。 轻、中、重度慢性肾脏病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肾小球滤过率、收缩压、脉压存在差异,随着肾脏损伤的加重,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龄、收缩压及脉压也随慢性肾脏病分期的进展而增加,体重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呈下降趋势。除与性别因素相关外(r=2.305,P < 0.05),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r=0.479,P < 0.001)、收缩压(r=0.556,P < 0.001)、脉压(r=0.603,P < 0.001)、血清肌酐(r=0.287,P < 0.001)和超敏C-反应蛋白(r=0.316,P < 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负相关(r=-0.436,P < 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肾小球滤过率是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独立的影响因素。 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随着肾脏损伤的加重逐渐升高;年龄和肾小球滤过率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硬化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8.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设计、时间及地点:相关性分析,交叉对照实验,于2006-01/08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完成。 对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情况稳定的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方法: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生化学指标、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和主观综合营养状态的评估等4个方面资料。根据SGA营养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49例、营养不良组17例。比较两组脉搏波速度的差异,采用单因素相关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脉搏波速度的相关因素。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血白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 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年龄(r=0.284,P=0.021)、收缩压(r=0.468,P < 0.001)、脉压(r=0.451,P < 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透前血清肌酐(r=-0.347,P=0.004)、转铁蛋白(r=-0.284,P < 0.05)、血前蛋白 (r=-0.318,P < 0.05)、血浆白蛋白(r=-0.263,P < 0.05)和甲状旁腺激素(r=-0.167,P < 0.05)存在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脉压和甲状旁腺激素是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GA营养评估营养状态,营养不良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明显增快,与营养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脉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独立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两者关系密切,营养不良者脉搏波速度值增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在两种类型的营养不良,即Ⅰ型营养不良和Ⅱ型营养不良。前者由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引起,后者的发生与炎症有关。既然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因不同,那么两种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是否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常用营养评价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人体测量学指标,转铁蛋白、胆固醇、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改良主观整体评估(MQSGA)等主观营养评价指标〕能否既可评价Ⅰ型营养不良,又可评价Ⅱ型营养不良。方法以2009年7月—2009年10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MIS>0分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把透析前超敏CRP(hs-CRP)≥5 mg/L作为微炎症状态的诊断标准。把MIS>0分但hs-CRP<5 mg/L的MHD患者分入Ⅰ型营养不良组,把MIS>0分且hs-CRP≥5 mg/L的MHD患者分入Ⅱ型营养不良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观察各组组内营养指标和炎症指标(包括透析前后IL-6和hs-CRP)的相关性及血清清蛋白与其他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Ⅰ型营养不良者55人,占44.35%;Ⅱ型营养不良者69人,占5...  相似文献   
40.
许多人出生时,身上都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胎记。那么这些胎记与健康有没有关系呢?专家提醒读者,大多数胎记无痛无害,但有些可能是疾病的信号。1.橙红色斑(或鲑鱼红斑)约1/3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胎记。它是一种小的、淡红色的斑块,通常平铺在皮肤上。多出现在后脖颈上、两眼中间、前额以及眼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