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缺乏较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IL-17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促炎作用,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关。现就近几年关于IL-17的生物学特点、信号转导及其与JIA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小儿热性惊厥T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对82例热性惊厥患儿、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40例正常小儿进行有关免疫检测。用微量全血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McAb-APAAP法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和CD25抗原、HLA-DR抗原表达;用生物素 亲和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γ-干扰素(γ-IFN)水平;用酵母花环实验,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单纯型热性惊厥的每分钟脉冲数(CPM)及刺激指数(SI)分别为5 609.4±3 587.4,20.5±15.6;复杂型的CPM及SI分别为 2 817.3±2 422.8,11.0±8.40,均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0 305.9±12 810.3,69.2±45.2)及上感组(9 785.2±7 509.8,44.5±39.8),差异有显著性(P0.05)。RBC 3bR花环形成率复杂型为(9.1±4.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5.8±5.7)%及上感组(13.5±5.1)%,差异有显著性(P<0.05)。RRC IC花环形成率单纯型为(3.0±1.0)%,复杂型为(2.6±0.7)%,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7±1.3)%及上感组(3.9±1.4)%(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的T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损,尤以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儿童心前区撞击伤后引起心包积血,轻者起病隐匿,经过缓慢,但临床表现较为严重,而且常被误诊为化脓性心包炎.国内鲜见报道,现将本院近5年遇到的4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 男,9岁.4周前与同学打架,左胸被拳击中.面色日渐苍白,疲乏无力,上腹发胀.检查:呼吸急促.颈静脉充盈,心界扩大,左侧更甚,心音遥远.腹部膨隆,肝剑下6cm、肋下4cm,边钝,肝颈回流征(+),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及心包液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Χ线胸片:心影呈烧瓶  相似文献   
14.
1999—07~2001—07月间,我们对76例非不可逆性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行推拿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男53例,女23例,平均年龄52岁,其中原发病为心血管病者22例,脑血管病17例,肿瘤  相似文献   
15.
核因子-kB与川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kB(NF-kB)是调节多种炎症和免疫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其过度激活与许多病理现象有关,已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本文综述了NF-kB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与川崎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小儿血性心包积液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小儿血性心包积液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血性心包炎患儿中化脓性血性心包积液26例,结核性血性心包积液11例,心脏创伤性综合征4例,肿瘤性心包炎2例。化脓性心包积液可使用抗生素及心包穿刺抽液等方法治愈,但要注意转外科治疗的指征;结核性心包积液可使用抗结核药物、皮质激素、利尿剂及心包穿刺抽液治愈;心脏创伤性心包积液可通过心包穿刺抽液治愈;肿瘤性心包积液可通过心包穿刺抽液短暂缓解心包填塞症状。结论:对大多数小儿血性心包积液可经内科疗法治愈。心包穿刺抽液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是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儿童丙种球蛋白耐药性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耐药性分为丙种球蛋白耐药组和非丙种球蛋白耐药组,选择30例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外周血4~5 ml,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L-23P19与RORrt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丙种球蛋白耐药组外周血PBMC中Th17细胞占CD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非丙种球蛋白耐药组、健康对照组,且非丙种球蛋白耐药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耐药组及非丙种球蛋白耐药组RORrt基因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非丙种球蛋白耐药组IL-23P19基因mRNA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表达与丙种球蛋白耐药型川崎病发病具有相关性,这为丙种球蛋白耐药型川崎病的诊治及预后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有利于减少川崎病患儿心血管损伤的后遗症,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段炤  林智平  徐汉云  徐坤  邹峥 《江西医药》2012,47(10):913-915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以临床确诊的85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及NK细胞;用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IgA、IgG、IgM、C3及C4;并与72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患儿的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数降低;血清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IgM水平高于健康儿童。血清C3及C4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手足口病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细胞因子变化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12、转化因子-β(TGF-β1)在川崎病(KD)治疗前后的血清水平,了解这3种细胞因子与川崎病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7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在药物治疗前和治疗2~4周及8~12周进行血清IL-1β、IL-12、TGF-β1水平检测,与20例正常小儿的细胞因子进行比较。结果川崎病患儿在药物治疗前,其血清IL-1β和IL-12水平皆显著高于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2~4周及8~12周,这2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选注降低,同时血清TGF-β1水平显著上升和临床表现改善或消失。结论在发病初期,血清IL-1β和IL-12水平升高,对川崎病起致炎作用,在疾病恢复期血清TGF-β1水平升高起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