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肝移植诊疗经过和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均为女性。术前腹部B超、CT均提示肝实质多发占位性病变: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提示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肿瘤标志物CD31(+)、CD34(+)和FactorⅧ(+)。肝移植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骁悉)二联免疫抑制方案,早期维持FK506血药浓度为8~12μg/L。分别于术后13 d及8 d肝功能恢复正常。术后早期1例并发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治愈,2例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康复出院。随访2年余移植物、受体正常存活,无肿瘤复发。结论肝移植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ERCP治疗39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5例胆道狭窄患者(吻合口狭窄14例,非吻合口狭窄11例)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6例胆漏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16例胆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其中合并胆道狭窄8例)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 ERCP手术成功率为95.9%(94/9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100%(14/14),非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27.3%(3/11),胆漏的ERCP治愈率为83.3%(5/6),结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的ERCP治愈率为81.3%(13/16).结论 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3.
肝移植术后并发消化道穿孔六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并发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6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消化道穿孔,其中4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穿孔诊断时间在肝移植后7~12 d,确诊前2~4 d均有突发性腹部疼痛,但均能耐受,仅有1例腹痛较明显,上中腹压痛及反跳痛,其余5例腹肌不紧张,反跳痛不明显,6例均无明显的寒战及高热,5例的引流物细菌培养发现屎肠球菌感染,另1例未行引流物细菌培养。诊断明确后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剖腹探查及穿孔修补术。结果3例(1例横结肠穿孔,1例胃壁、空肠穿孔,1例空肠憩室穿孔)穿孔直径较大,腹腔污染严重,手术过程中均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分别于修补术后第2、9、3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外3例(1例为回肠穿孔,1例为胃壁穿孔,1例为横结肠穿孔)的腹腔污染较轻,经穿孔修补术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结论既往腹部手术史、医源性损伤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是导致肝移植后并发消化道穿孔的重要原因,而激素的应用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治疗上腹部多器官病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上腹部多器官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上腹部器官恶性肿瘤伴邻近器官转移患者,予以肝脏、胰腺及上消化道全切除术后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A组);9例为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保留其胰腺和全消化道,行单纯肝脏切除后接受上腹部多器官移植(B组).结果 所有受者均于术后1~7 d停用胰岛素,血糖水平较术前下降,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胆红素总量等在术后1周趋于正常水平;C肽在术后1~2周达到正常范围.A组5例受者最长存活326 d,最终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肿瘤复发;B组9例受者中,除1例于术后1个月时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1例于术后12个月时死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外,其他受者均存活.B组存活受者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1例出现胰漏后继发肠瘘,均治愈,随访期间移植肝和胰腺的功能正常,未出现乙型肝炎和肿瘤的复发.结论 终末期肝病伴有胰腺功能障碍患者更适合接受上腹部多器官移植,预后较好,采用保留受者胰腺的上腹部多器官移植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ERCP治疗39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5例胆道狭窄患者(吻合口狭窄14例,非吻合口狭窄11例)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6例胆漏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16例胆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其中合并胆道狭窄8例)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ERCP手术成功率为95.9%(94/9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100%(14/14),非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27.3%(3/11),胆漏的ERCP治愈率为83.3%(5/6),结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的ERCP治愈率为81.3%(13/16)。结论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6.
目的总结7例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我中心完成7例胰肾联合一期移植,采用空肠引流方式。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术后早期采⒚四联诱导方案: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甲基强的松龙(MP)+抗CD25单抗(赛尼哌或舒莱),后改为逐渐过渡至单⒚FK506维持治疗。结果回顾分析以上7例患者围手术期及长期随访情况: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移植肾功能术后即刻恢复,6例患者术后第10天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并完全停⒚外源性胰岛素。共发生急性排斥4例,除1例患者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过程中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后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3例患者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MP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逆Κ恢复。早期的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和出血。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7.
不同冷保存时间热缺血供肝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国内临床肝移植供肝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无心跳供体供肝,国外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无心跳供体供肝,但无心跳供体供肝这类经历了热缺血的供肝能够耐受冷保存的安全时限尚没有统一标准,也鲜有这方面的临床报道.目的:评价不同冷保存时间的热缺血供肝在临床肝移植中的应用安全性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1/2007-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对象:无心跳供体供肝热缺血时间在10 min内的肝移植病例154例.方法:根据冷保存时间不同分为3组,8 h内组58例,8~2 h组62例,13~16 h组34例.供肝按供体分配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给3组患者,移植后采用相同的免疫抑制方案.主要观察指标:比较3组患者肝移植后谷丙转氨酶峰值、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急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感染,以及移植肝存活和受体存活情况的差异.结果:随访8~32个月,3组患者移植后均未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8~12 h组患者移植后仅谷丙转氨酶峰值高于8 h内组(P<0.05),其余治疗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8 h内组患者比较,13~16 h组患者的移植后谷丙转氨酶峰值、感染发生率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移植肝存活率和受体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热缺血时间在10 min内的无心跳供体供肝能够耐受12 h的冷保存损伤,超过此时限,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移植肝存活率和受体存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8.
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51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病人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83例(16.1%),其中弥漫性脑病67例(13.0%),脑血管意外8例(1.6%),癫痫发作7例(1.4%),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2例(0.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0.4%),部分病例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包括7例癫痫发作中,3例合并颅内出血。分别采取了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其中有7例脑病病人给与持续的人工肝替代治疗,2例颅内出血病人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83例病人中,死亡12例,与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相关病死率为14.5%(12/83)。结论 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颅内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多提示预后不良;重视围手术期的预防,及时采取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挽救性肝移植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单中心376例肝癌患者接受了肝移植,其中36例(9.6 %)为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因肿瘤肝内复发而接受挽救性肝移植者(挽救性肝移植组).挽救性肝移植组中男性29例,女性7例;16例接受右半肝切除,10例接受左半肝切除,其余10例接受不规则肝切除或肝段切除.首次肝切除至行挽救性肝移植的时间为(34.9±16.2)个月(1~63个月).以同期符合米兰标准并接受首次肝移植的14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肿瘤复发情况等.结果 挽救性移植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挽救性肝移植组死亡11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对照组共死亡36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3例.两组手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率、受者存活率以及无瘤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挽救性肝移植虽然较首次肝移植手术难度增加,但不影响患者预后,是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with 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etaptocellular carcinoma(HCC)after primary liver resection.Methods From 2004 to 2008,376 patients with HCC receiv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our single center.Among these patients,36 (9.6 %)underwent 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 after primary liver curative resection due to intrahepatic recurrence.There were 29 males and 7 females with the mean age of 46 years old.Sixteen received right lobectomy,10 received left lobectomy and the others received sectionectomy or segmentectomy.As a control group for comparison,we used clinical data of the 14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rimary OLT for HCC within Milan Criteria.Results The mean interval between initial liver resection and salvage transplantation was 34.9±16.2 months(1-63 months).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transfusion volume and operative time in the salva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umor recurrence rate,survival rate and tumor-free survival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In comparison with primary OLT,although 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 would increase the operation difficulties,it still remains a good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HCC recurrence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相似文献   
70.
背景:移植后肿瘤复发是影响肝癌肝移植疗效的主要因素,如何防止肝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是目前肝移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亚砷酸全身化疗被认为对中晚期肝癌具有一定作用,但在肝移植后的应用还未见报道.目的:观察超出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肝移植后应用亚砷酸全身化疗的对肿瘤复发的干预效果.方法:对23例超出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肝移植后采用亚砷酸行预防性化疗:静脉滴注10 mg/d,连续使用7 d后间隔7 d,重复4次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1~4个疗程.观察以上使用亚砷酸化疗患者的生存、肿瘤复发情况,以及化疗不良反应,并与同期16例未使用化疗的肝癌肝移植患者相比较.结果与结论:经过3~32个月随访,共30例患者出现肝癌复发,化疗组16例,非化疗组14例,复发部位最常见于肺部、移植肝及骨骼.化疗组与非化疗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化疗组复发时间明显延迟(P=0.026);两组6个月、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化疗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化疗组(P=0.037);两组6个月无瘤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年、2年无瘤生存率化疗组显著高于明显非化疗组(P=0.030,0.023).亚砷酸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肝癌肝移植患者静脉使用亚砷酸化疗可以延迟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