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和HBV DNA与肝功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及HBV-M和HBV DNA与肝功能检测间的关系。方法对576例血清标本进行PreS1及HBV-M和HBV 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步检测。结果PreS1、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2.05%和61.81%,两者符合率达74.65%;在HBsAg(-)和正常对照组PreS1、HBV DNA均为阴性;在HBsAg、HBeAg与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三种阳性模式组中,PreS1阳性率(87.25%、55.71%、68.21%)、HBV DNA阳性率(94.02%、29.29%、45.66%)在各组中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5);PreS1与HBV DNA阳性符合率为92.03%、53.57%、68.21%,差异有显著性(P<0.05);PreS1阳性组和PreS1阴性组ALT、AST异常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reS1主要存在于HbsAg阳性携带者中,且与HBeAg、HBV DNA关系密切,是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的又一血清学指标,同时PreS1阳性还与肝功能损害有关。PreS1联合HBV-M及HBV DNA和肝功能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模式及HBV DNA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1例PHC、13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在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V感染率达97.4%(147/151),HBV DNA阳性率为74.8%(113/151),平均水平为5.6±1.1 lgcopies/ml;HBsAg(+)、HBeAb(+)、HBcAb(+)90例(59.6%),其血清HBVDNA检出率为76.7%,平均水平为5.1±0.9lgcopies/ml;HBsAg(+)、HBeAg(+)、HBcAb(+)38例(25.2%),血清HBVDNA检出率100.0%,平均水平为6.4±0.9 lgcopies/ml。结论 PHC患者HBV感染率高,HBV与PHC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清HBeAg自发性发生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载量下降,要警防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开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进一步掌握我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类及影响母婴安全的危险因素。方法:在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对全市21个接生单位,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回顾性调查。统一使用出缺陷儿登记卡、围产儿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出生医学记录,对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活产8106人,出生缺陷发生5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6.66‰。先天畸形种类为16种,先天畸形儿中以胎儿水肿综合征、脑积水、无脑儿、唇腭裂、两性畸形、肢体畸形为常见,54例先天畸形儿有32例死亡,占59.26%。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监测,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及产前诊断等干预措施,是优化人口,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病历资料 患者,女,58岁.因"反复排便后晕厥3年",于2009年10月28日入院.该患近3年无诱因反复出现排便后晕厥,每年发作2~3次.安静状态和活动时均可发病.患者每次均先出现乏力,全身不适,胸闷,略感心前区不适,无明显心前区疼痛,无心悸,伴头晕,无头痛.随后突然要排便,一般排1~3次便,为中等量到少量的成形或糊状便,在排便过程中患者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逐渐加重,最后出现晕厥.  相似文献   
15.
邓庆梅  李飞  刘秀霞 《安徽医药》2013,34(3):325-327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胱抑素C(CysC)判断肾小球滤率的价值。方法对235例患者分别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及使用苦味酸速率法和酶学传导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以99Tcm-DTPA清除率测得的GFR作为评价的标准,分析CysC、Scr、BUN和GFR之间的相关性;按照GFR值将患者分4组:A组GFR≥90 ml(/min.1.73 m2),B组60~89 ml/(min.1.73 m2),C组30~59 ml(/min.1.73 m2),D组<30 ml(/min.1.73 m2),依据单侧肾小球滤过率GFR<40 ml/min(60岁以上<35 ml/min)为肾滤过功能减退依据,比较CysC、Scr、BUN 3指标诊断各组分肾GFR下降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235例患者,随着GFR下降,血清CysC、BUN、Scr均逐渐升高(P<0.01),血清CysC与GFR之间呈负相关(r=-0.649,P<0.01),血清CysC与Scr、BUN之间呈正相关(r=0.850、r=0.874,P<0.01)。A、B、C组患者血清CysC诊断分肾滤过功能下降敏感度分别为58.82%、76.56%和95.51%,均优于Sc(rP<0.01)、BUN(P<0.05);A、B组患者血清CysC诊断分肾滤过功能下降特异度低于Scr、BUN(P<0.05)。结论测定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用来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是一种可行、敏感的指标,测定方法简便,对预测早期肾损害迅速灵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ESBLs(-)肺炎克雷伯菌73株和ESBLs( )肺炎克雷伯菌31株进行11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ESBLs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测得.结果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阳性率为29.8%.ESBLs( )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率显著低于ESBLs(-)菌.ESBLs( )菌株对亚胺培南、氨曲南的敏感率最高,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次之;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及哌拉西林耐药性很强.结论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较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其有很高的活性,这些数据对临床经验用药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8例NAFLD患者,按1:2比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12例)和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组(B组,26例),观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酶学、腰围、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以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转氨酶均下降,B组转氨酶复常率高于A组(75%对56%,P<0.05);体重指数(BMI)在A组从26.0±3.4降至3个月的24.8±3.3和6个月的24.3±3.1(P<0.05),B组从26.5±3.3至25.4±2.5和25.0±2.3(P<0.05);腰围在观察期间2组均下降(幅度2cm至4cm);6个月治疗后空腹、糖耐量试验2h(OGTT-2h)血糖/胰岛素和甘油三脂浓度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B组高于A组(P<0.05);代表胰岛素抵抗的指标HOMA-IR在2组均明显改善(P<0.05),B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NAFLD患者予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在改善肝酶学的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方面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肥胖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潜在的致死性疾病,由于肥胖是其最重要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减重干预是其最基础且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总结了目前关于肥胖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减重干预手段[包括非手术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知信行干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减重药物治疗、中医疗法)、手术干预(减重代谢手术)]及其实际应用效果,并指出目前缺少明确的操作流程,相关研究样本量较少,且研究结论存在争议,急需搭建一个关于肥胖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减重干预的多学科团队协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