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8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目的 制备具备完整空间构型且纯度在90%以上的灭活HIV-1病毒,用于HIV疫苗研究.方法 应用化学制剂2,2'-dlthiodipyridine(aldrithiol-2;AT-2)灭活HIV-1病毒,对灭活的病毒超速离心浓缩并洗涤去除灭活用的化学制剂AT-2.采用分子筛技术去除灭活病毒中残存的杂质蛋白质.结果 250μmoL/L AT-2与HIV-137℃作用1 h可以彻底灭活病毒的感染性,同时保留病毒的免疫原性.灭活的病毒纯化后检测不到AT-2的残留,检测牛血清蛋白残余量低于50 ng/mL.结论 灭活的HIV-1病毒经过纯化后纯度达到95.6%,可以满足作为HIV疫苗研究的免疫刺激剂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2.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肺组织内血栓形成的情况。方法使用H1N1病毒A/California/7/2009(CA7)株和H3N2病毒A/Brisbane/10/07株,对BALB/C小鼠、Scid小鼠、NOD/LTJ小鼠、BALB/C-nu小鼠、NOD-Scid小鼠和icosl-KO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检测小鼠感染后肺组织病毒拷贝数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H1N1和H3N2滴鼻攻毒的各组小鼠均染毒,病理表现为程度略有差异的间质性肺炎。13只H1N1病毒感染小鼠和6只H3N2感染小鼠在肺组织中观察到多个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栓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血小板。结论各品系小鼠感染H1N1和H3N2流感病毒后均可能出现肺组织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流感病毒在雪貂组织中的分布与唾液酸受体的关系.方法 用病毒分离的方法分析流感病毒H5N1( SZA06H,A/VN/1203/04),SH1N1,H3N2(Brisbane/09,HK/09)在雪貂各组织中分布,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雪貂各组织的唾液酸受体的分布,并通过体外实验证实活病毒与组织上受体的结合.结果 H5N1(SZ)和H5N1(A/VN/1203/04)在雪貂的肝、脾、肺、肠中有分布,H5N1(A/VN/1203/04)在脑组织中也有分布,而SH1N1、H3N2( Brisbane/09,HK/09)只分布于肠组织.而唾液酸受体SAα2,6Gal和SAα2,3Gal的Ⅰ型受体分布于脾、心、肺、肠、脑组织中,和SAα2,3GalⅡ型受体分布于肝、脾、心、肺、肠、脑组织.SH1N1病毒与SAα2,6Gal能结合,而H5N1与SAα2,3Gal结合.结论 H5N1能在雪貂的多器官组织组织中分布和繁殖,而H3N2和SH1N1仅能在肠组织中分布繁殖.SAα2,6Gal和SAα2,3Gal受体在雪貂多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说明唾液酸受体是病毒进入的门户,但不是病毒分布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84.
回顾近10年来中药复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发现临床使用理气解郁法的同时,十分重视活血化瘀、理气化痰、醒脑开窍、宁心安神、益肾调精等治法的运用。中药复方所用药物顾及了卒中后抑郁症气机郁滞,同时又存在瘀、痰、虚等因素的病机。但临床研究中存在诊断和评分标准不统一、样本量偏小等问题,应该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RT-PCR及病毒分离等方法,鉴定SARS感染性动物模型是否成立,并对疫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用3周岁的健康SPF级恒河猴8只,分为SARS实验感染动物模型组及疫苗组(Sino 3 SARS灭活疫苗20030904批肌内注射,免疫2次)。经鼻吸入Sino 1 SARS毒株,病毒攻击后7d动物进行安乐死。自病毒攻击后的第一天起每日连续采集动物咽拭子标本,病毒攻击后的第二天、第五天、第七天采集血浆标本。将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及RT-PCR检测.结果:模型组动物病毒攻击后第一天至第七天咽拭子RT-PCR检测均为阳性。注射疫苗组动物仅在病毒攻击后第一天咽拭子RT-PCR检测呈阳性。模型组动物血浆RB-PCR检测呈现阳性,疫苗组动物血浆RT-PCR检测均为阴性。病毒分离结果显示仅在模型动物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病毒,未在疫苗组动物的咽拭子标本分离到病毒.血浆标本中均未分离到病毒.结论:RT-PCR及病毒分离可以及时有效地检测出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可作为模型鉴定、疫苗评估及药物筛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6.
T载体克隆在病毒样颗粒表达载体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带某些限制酶切位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克隆入表达载体的效率。方法将带Hind Ⅲ酶切位点的PCR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转化BL21-DE3 E.Coli,提取质粒后,用Hind Ⅲ酶切,电泳分离并提取纯化的目的片段。然后,与经过相同的限制性酶酶切的表达载体pNCCL1连接。结果经T载体克隆酶切构建的内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核酸的病毒样颗粒表达载体,方法简单快速,每次均可获得成功。而采用直接酶切扩增产物的构建方法,未获得成功构建的表达载体。结论T载体克隆可用于对直接酶切效果不好(如Hind Ⅲ)的PCR扩增片段的表达载体的连接构建,方法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87.
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的全国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现已广泛地用于临床医学检验 ,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测定在国内是开展最早和最为广泛的临床PCR检测项目 ,但由于人员操作水平 ,实验室管理以及试剂盒质量的参差不齐 ,加之质控措施的缺乏 ,临床测定情况较为混乱 ,不少实验室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测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问题。为此 ,我们对全国临床HBVDNAPCR测定现状进行了室间质量评价。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 .材料 :质评用“血清盘” :为本室自制 ,共 2 2份样本 ,样本情况见表 1。上述“血清盘”中HBVDNA强阳…  相似文献   
88.
用不同的ELISA试剂盒检测抗-HCV弱阳性血清标本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用于抗 HCV检测的ELISA试剂盒现状。方法 使用四家国产和一家进口抗 HCVELISA试剂盒检测 ,结果不一致的样本再用CHRONRIBA3 .0SIA检测确认 ,并对RIBA测定阴性及不确定的样本用RT PCR方法测定HCVRNA。结果 对所选择的 2 8份抗 HCV弱阳性样本 ,五家ELISA试剂盒测定的假阴性率为 2 5 .0 %~82 .1%;不同试剂盒间的测定结果有较大程度的不一致性。随机两家试剂组合 ,测定的假阴性率降至 14 .3 %~ 46.4%。两家国产和一家进口试剂组合使用 ,可使测定的假阴性率降低至 3 .6%~ 14 .3 %(P <0 .0 1)。结论 目前国内使用的抗 HCVELISA试剂盒对弱阳性样本的检出率差异明显 ,因此对于抗 HCV初检阴性的献血员站应使用不同于初检试剂的国产或进口试剂盒进行复检 ,以降低HCV感染的经输血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9.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性测定室内质控物浓度的选择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建立定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室内质量控制质控物浓度选择和Levey-Jennings质控图在不同批试剂间连续作图的方法。 方法 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ELISA测定为例,先按NCCLs EP5文件评价方法对系列质控血清(含量分别为0.2、0.5、1.0、2.0和5.0 ng/ml)的批内和批间测定精密度,并根据任一次测定值(S/CO)最好的线性相关确定回归直线方程(y=bx a),选择计算得到的S/CO值减去精密度测定中得到的3倍批间CV%与该S/CO值的乘积(意即3倍SD)仍大于1的质控物,作为室内质控使用。不同批试剂间质控图的连续,则在换用新批号试剂时,用新批号试剂测定上述系列质控血清,得到一新的直线方程(y2=b2x2 a2)。原批号试剂同样也可得一直线方程(y1=b1x1 a1)。根据两个直线方程即可得到y2/y1之间的换算因子,从而可以将新批号试剂对相同室内质控血清的测定值换算回去,在原质控图上继续作图。结果 所用的HBsAg ELISA测定方法测定含量分别为0.2、0.5、1.0、2.0和5.0ng/ml质控血清的批内变异分别为11.08%、9.49%、9.83%、9.18%和7.25%,批间变异分别为13.25%、14.03%、15.11%、13.29%和9.92%。任选一次测定的具有最好相关的回归直线方程y=3.509x 0.180,可选择的室内质控血清浓度可为0.5或1.0ng/ml。换用其它两批  相似文献   
90.
乙型肝炎病毒DNA标准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国内用于HBV DNA扩增检测的血清标准物质。方法用HBV DNA阴性血浆将阳性血浆稀释至含量约1.00×106拷贝/ml,0.5 ml/支分装,然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检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罗氏公司的PCR内标定量方法。检测室温14 d、37℃7 d、2~8℃6个月和-20℃时制备物的HBV DNA含量变化,确定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2年内不定期检测8次-20℃和-70℃保存时制备物的HBV DNA含量变化,确定其长期保存的稳定性。取30份样本分别检测其HBV DNA含量,并与混合后样本的HBV DNA含量进行比较,确定制备物的均匀性。制备标准品的HBV DNA含量通过与国际标准物质比对及根据国际标准物与制备标准物的吸光度值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获得。结果该标准物质HBV DNA定值为(1.03±0.21)×106U/ml。稳定性实验表明制备物在室温、37℃和2~8℃时的HBV DNA含量与对照组(-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52、0.949、1.300,P值均>0.05);-20℃保存2年的制备物HBV DNA含量与对照组(-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9,P>0.05)。均一性检测结果表明瓶间不精密度为4.46%,批内精密度和总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50,P>0.05)。结论该制备物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要求,可以作为用于核酸扩增检测的HBV DNA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