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目的探讨肝素钠在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输注血小板治疗中是否可以减少血小板的消耗或者延缓血小板的消耗。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在血小板中加入肝素钠(按10单位血小板:10 mg肝素钠),对照组中无添加任何试剂,观察两组输血后12 h内及输血后24 h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通过体重校准后再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12 h内的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内组间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在输血小板中加入小剂量的肝素钠有减少血小板消耗的作用或者是延缓血小板消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至笔者医院生殖中心行孕前检查的男性精液常规分析报告,探究不同年龄男性精液质量差异以及精液液化时间与精子活力等精液质量指标有无相关性等问题。方法 收集并汇总男性精液分析报告1209例,按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精液质量差异;比较液化时间与其他精液质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40岁组各项精液参数显著下降(P<0.01); 液化正常组中,精子活力正常与异常的报告分别有630例和346例,而液化异常组中,分别有129例和10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液化正常组中pH值<7.2、7.2~7.8及>7.8分别有73、661及11例,液化异常组中则分别有13、180及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40岁后精液质量显著下降;液化时间与精子活力及pH值具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不同碘营养状况与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以便掌握对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于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共69例,对其饮食习惯与膳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该地区的碘摄入量设置碘摄入正常范围,采用中位数法将其分为碘足量亚组和碘适量亚组,记录所有人每日碘摄入量与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采用超声对其甲状腺进行检查,了解其碘营养情况与甲状腺超声改变、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关联。结果碘足量亚组TSH指标为(4.63±1.22)pmol/L,高于碘适量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足量亚组FT3指标为(4.72±0.89)pmol/L,少于碘适量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T4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摄入量足量组平均结节数量为(3.0±1.5)个,甲状腺体积为(21.8±6.8)mL,均显著高于碘摄入量适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碘足量组亚临床加减发生率为12.1%,亚临床甲亢发生率为2.0%,加工正常率为88.5%,均高于碘适量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的摄入超出正常范围,会抑制甲状腺功能,出现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的功能异常症状,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明显增加,碘过量时亚临床甲亢的患病危险减少。碘过量是亚临床甲减和临床甲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5.
正先天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1])。临床常见症状包括脐血管出血,皮下黏膜出血,瘀伤,血肿等,并且对切口愈合也存在一定影响[1-4]。目前,针对先天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的治疗,需要使用FFP或输入血制品使自体先天性凝血因子ⅩⅢ活性增高以减少自发性出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预测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的意义。 方法:以“涂层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生物相容性,炎症因子,细胞因子”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2000-01/2009-12相关文章。纳入冠状动脉支架后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与再狭窄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入选16篇文章进行分析。 结果: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有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的损伤,促进体内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收集的资料表明,支架置入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等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有明显的表达,能很好的反映支架置入后局部血管损伤程度和炎症水平及应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结论: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对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的预测性价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他部位粥样斑块的稳定情况,可作为支架置入后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可行临床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8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并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酸等生化指标,根据血糖波动系数(BGFC)分为3组(A组BGFC≤1.5,B组1.5〈BGFC〈3,C组BGFC≥3.0),分析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①各组患者葡萄糖平均值、空腹血糖平均值、高血糖(≥11.1mmol/L)时间比、低血糖(≤3.9mmolfL)时间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②患者HbAlcA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BGFC的增加HbAlc升高。结论T2DM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与HbAlc相关。随着BGFC的升高,HbAlc升高。HbAlc越高的患者可能血糖波动越大。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双侧动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行单纯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组(简称改进组)和筋膜内常规全子宫切除组(简称传统组),每组各30例。探讨两组术后相关恢复指标及对卵巢功能、性激素等的影响。结果改进组与传统组之间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血清FSH、E2,传统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行子宫切除术,对近期卵巢功能影响小,不易引起更年期症状。其远期疗效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9.
从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ecWave<'TM>技术的有创血压的测量方法和基于数据库和模拟器的有效性测试方法.并给出了准确性评价的定量指标,如静态压力、动态压力波的识别准确率、脉率以及响应时间等、为客观地评价有创血压的测量有效性提供一个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0.
脐带真结的产科因素及妊娠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脐带真结的危险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间分娩的脐带真结孕妇17例。结果:脐带真结的发生率为0.24%。Logistic回归相关分析发现脐带真结的发生与男性胎儿、羊水过多、脐带绕颈、脐带过长有关。脐带真结胎儿发生死胎、胎儿窘迫、剖宫产的风险较无脐带真结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怀有男性胎儿、脐带过长、脐带绕颈、羊水过多的孕妇发生脐带真结的风险增加,应仔细地进行B超和彩色多普勒检查以排除脐带真结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