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9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81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23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45篇
内科学   399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28篇
外科学   227篇
综合类   1009篇
预防医学   450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479篇
  2篇
中国医学   655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观察吡啶-2,6(1H,3H)二酮生物碱(SH1)对ADP、AA、Collagen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用比浊法测定了SH1体外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SH1对3种诱导剂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2.16%、45.25%、53.67%。大剂量组明显加快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后的解聚速度。SH1显著延长Colagen的诱导起聚时间。结论SH10.8~4.0mmolL-1范围内明显抑制AA、ADP、Cola-gen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其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机制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
报道大鼠受5GyX线全身照射后,腹腔注入人参三醇组甙后14天,观察正常对照组、单纯人参三醇组甙组、单纯照射组、治疗组(照射后注入人参三醇组甙)、预防组(先给人参三醇甙后照射)的大鼠14天存活率,脾指数,大鼠受照前后体重差值的变化,以及大鼠脾细胞对Con A(刀豆蛋白A),PWM(美洲商陆)的诱导增殖反应。观察到各组指标中预防组和治疗组有高于单纯照射组的趋势,结果提示人参三醇组甙对大鼠脾脏的辐射损伤有一定的恢复作用,简要分析了人参三醇组甙辐射防治作用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3.
笔者自1995年起以中药复方“口疮平冲剂”治疗复发性轻型口疮86例,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均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年以上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两组。口疮平组86例,男43例,女43例;平均年龄46.2岁;平均病程10.8年。对照组34...  相似文献   
94.
目的检测替考拉宁等8种抗菌药物对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了337株金葡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在8种药物中,替考拉宁、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对MRSA的抗菌活性相似,MIC90分别为1、2、2mg/L;利福平、克林霉素对MRSA的抗菌活性较差,MIC90分别为256、>512mg/L。未发现对替考拉宁、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但发现有3株MRSA分别对对替考拉宁、去甲万古霉素中敏。结论替考拉宁、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是临床治疗MRSA感染患者的重要药物,合理使用糖肽类抗生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5.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序,进行网上基因相似性检索。结果20株耐氨基糖苷类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别有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和aph(3’)-Ⅵ,以aac(3)-Ⅰ、aac(3)-Ⅱ和aac(6’)-Ⅰ为主。部分菌株同时可含有多种钝化酶基因。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已知相应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普遍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钝化酶基因型主要是aac(6')-Ⅰ,aac(3)-Ⅱ,aac(3)-Ⅰ和ant(2″)-Ⅰ。  相似文献   
96.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从被动消费逐渐走向主动消费.我科于2001年5月推出了“病人择护”这一新举措,4年来血液透析质量明显提高,病人满意率均达95%以上.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7.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liver function and liver fibrosis indexes of th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that were treated by Danshen injection(DI) and magnesium isnglyeyrrhizinate(MI). Methods 80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D1 group(40 patients) and MI group(40 pa-tients). The two groups were used with DI and MI injection for 30 days respaetively and then,the levels of liver function and serum hepatic fibrosis(HA, LN, Ⅳ -C)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reatment by DI and MI could both improve liver function significantly, the effect of Ml group was better than DI group(P < 0.05). Moreover, in improving serum hepatic fibrosis, the effect of DI group was better than MI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The efficacy of the improvement to hepatic fibrosis DI is better than MI, while in improvement of liver function MI is superior to DI.  相似文献   
98.
液相色谱因其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若与光度法结合,便可建立痕量金属离子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分离分析法,可同时分离离子型、分子型及其混合物。用二甲酚橙(XO)光度法单独测定锌离子、铜离子已有报道,由于它们的络合物吸收峰相近.测定时会造成干扰;用甲醇一水作流动相,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99.
我院于 2 0 0 2年引进后中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7例 ,本文就其适应证的选择和预防并发症等有关问题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7例中 ,男 2 8例 ,女 9例。年龄 2 5~ 5 6岁 ,平均年龄 4 1.5岁。椎间盘突出节段 :L4、5突出 2 1例 ,L5S1突出 13例 ,L4、5与L5S1同侧突出 3例。椎间盘突出病理类型 :5例髓核游离 ,其余均为纤维环破裂型。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 ,病人俯卧手术台。用C型臂X线机侧位透视下、在棘突旁 1cm处插入定位针 ,使定位针与病变椎间隙在一条直线上…  相似文献   
100.
肝部分切除术对大鼠门静脉途径肝细胞转基因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对大鼠肝细胞门静脉途径转基因效率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分 4组 ,每组 5只 :A1组 :30 %切肝并于门静脉注射脂质体—质粒 DNA混合物 (lipofectamine- p EGFP- N1DNA complexes,lipoplexes) ;A2组 :30 %切肝并于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NS) ;B1组 :70 %切肝并于门静脉注射 lipoplexes;B2组 :70 %切肝并于门静脉注射 NS。转染后 15 d均以胶原酶消化、Percoll液梯度离心法获取纯化肝细胞悬液 ;以 NS组为对照并以 GFP为荧光标记物 ,用流式细胞仪 (flow cytometry,FCM)分析各实验组肝细胞的转染率。结果 :A1组和 B1组的平均转染率分别为 :(1.12± 0 .5 0 ) %、(3.91± 1.6 8) % ;B1组明显高于 A1组 (P<0 .0 5 )。结论 :与 30 %肝部分切除术相比 ,70%切肝可显著提高大鼠肝细胞门静脉途径转基因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