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218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61篇
预防医学   9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37篇
  4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10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56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154例),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又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进行比较。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非进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组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斑块(48.2%)为主,且颈动脉溃疡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非进展组、对照组血清hs-CRP分别为(10.47±5.26)mg/L、(7.23±4.34)mg/L、(1.79±1.08)m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间hs-CRP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和hs-CRP水平的升高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李永红  赵青  安毅 《山东医药》2008,48(47):10-10
患者男,35岁。既往有血脂偏高史,因心前区痛伴胸闷、心慌3d,加重4h入院。入院前3d患者患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发热、心前区痛,伴胸闷、心慌。T37℃~38℃;心前区痛为持续性,深吸气时加重,并伴左侧背痛。曾在外院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4h前患者突然出现心前区痛加重,并伴有背痛、上腹痛、出冷汗,遂急来我院,门诊以“急性心肌损伤”收入院。  相似文献   
993.
康复治疗对冠心病PTCA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冠心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疗产的影响。方法:23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3个月的心脏功能(LVEF)和运动代谢当量(METs)。结果:两组病人介入治疗后3个月LVEF和METs均有改善,康复组病人LVEF和METs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LVEF和M  相似文献   
994.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随访观察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例 1男性 ,5 3岁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6年 ,发作性头晕、心悸、气短 1年 ,每次发病血压 4 0~ 6 0 / 0mmHg ,心电图示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室速呈两种频率 ,分别为 2 0 0次 /min和 14 0~ 15 0次 /min ,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5 5mm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0 4。植入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为CPIVENTAKMINI。例 2男性 ,5 5岁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3年 ,突然意识丧失、抽搐 3次 ,心电监护和动态心电图示多形室速、心室扑动 ,心脏超声心动图示LVEF 0 35 ,…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TGF-β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TGF-β1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合成CTGF、ECM、TIMP-1及α-SMA的情况.结果:在无TGF-β1刺激的情况下,HK-2细胞中有基础量的CTGF mRNA表达,TGF-β1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HK-2细胞合成CTGF mRNA,其表达在24h时达高峰,同时TGF-β1可使HK-2细胞合成ECM、α-SMA增多,但在时相上均晚于CTGF.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HK-2细胞合成TIMP-1也随之增加,但较大剂量的TGF-β1(15ng/ml)方可使TIMP-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TGF-β1可直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CTGF,其表达转录水平要早于ECM、α-SMA的表达,提示CTGF可能介导了TGF-β1的促肾小管上皮细胞ECM合成和转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席竹叶  赵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75-176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鼻间歇胃管喂养与持续胃管喂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于间歇胃管喂养与持续胃管喂养的20例早产儿进行临床观察,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下,观察肠道营养达418.4kJ/(kg·d)[即100kcal/(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喂养1周的液量﹙液量和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以及并发症。结果:肠道喂养热能达到418.4kJ/(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持续胃管喂养较间歇胃管喂养明显缩短﹙P〈0.05﹚;喂养1周后持续胃管喂养较间歇胃管喂养平均进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均显著增加﹙P〈0.001﹚;持续胃管喂养较间歇胃管喂养如腹胀、呕吐、胃出血、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胃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胆红素血症并发症少。结论:持续胃管喂养较间歇胃管喂养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7.
慢性上颌窦炎鼻内镜手术关键在于自然开口的处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开展鼻内镜技术以来,鼻内镜下各手术技能日趋成熟.然而如何优化手术方式,在彻底清除不可逆性病变的基础上保留关键黏膜,重建鼻窦引流,恢复窦腔生理功能,确保术后的远期疗效,仍需要鼻科医师不断探索.作者采用自制的双刃镰状刀,由后囟入路开放上颌窦,术后随访6 个月以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患者的步态障碍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高压氧治疗前后进行平衡功能评定及步态分析,平衡功能评定采用Berg量表,步态分析采用足印法收集步态资料,主要测量每位患者的步幅、步速.结果: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平衡功能的下降,经过高压氧治疗后平衡功能、步幅、步速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治疗对改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患者的步态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9.
在CT引导下注射臭氧治疗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病人进行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治疗3个月后按照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总有效率为91.2%,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一例脊髓、神经、硬膜囊、血管、肠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认为CT引导下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痛苦轻、并发症少、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提高疗效和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护理专业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化等因素(如思维模式、伦理法律、生活方式、教育形式、人际关系、医疗模式等)变革的影响。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医学、护理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