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Ⅰ(TIMP-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对7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MP-9、TIMP-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MP-9在高分化组(Ⅰ-Ⅱ级)及临床早期(Ⅰ-Ⅱ期)病例食管癌的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组(Ⅲ~Ⅳ级)及临床晚期(Ⅲ-Ⅳ期)病例的表达(P〈0.05)。而TIMP-1在高分化组(Ⅰ-Ⅱ级)及临床早期(Ⅰ-Ⅱ期)病例食管癌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组(Ⅲ-IV级)及临床晚期(Ⅲ-Ⅳ期)病例的表达(P〈0.015)。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TIMP-1淋巴结转移组强阳性表达率则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9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TIMP-1的表达则相反,MMP-9和TIMP-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MMP-9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标记物。MMP-9与TIMP-1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平衡的破坏是食管鳞癌侵袭与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GFBP3在34例肺鳞癌和25例肺腺癌(共21例含癌旁肺组织)及15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GFBP3在良性肺组织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而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分别称为IGFBP3质表达和核表达),后二者阳性率为44%(26/59)和29%(17/59)。IGFBP3使表达在肺癌和良性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IGFBP3核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P=0.0029;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IGFBP3核表达显著低于中或高分化肺癌,P=0.0292。IGFBP3质表达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007。IGFBP3质表达阳性者预后差,而IGFBP3核表达阳性者预后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在NSCLC组织中,IGFBP3质表达可能与调节IGF作用有关,而核表达则可能与抑制肿瘤生长有关,IGFBP3质或核表达具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和AKT在原发性肺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GF1,IGF1R和AKT在31例原发性肺腺癌及12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GF1、IGF1R和AKT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1.9%(13/31)、67.7%(21/31)和51.6%(16/31),显著高于良性肺组织(P值分别为0.0252、0.0016和0.0071)。IGF1和IGF1R及IGF1和AKT在肺腺癌中表达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344和0.0179)。晚期肺癌(Ⅲ+Ⅳ)IGF1和IGF1R表达显著高于早期(Ⅰ+Ⅱ)(P值分别为0.0109和0.0303)。IGF1、IGF1R和AKT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P值分别为0.0468、0.0490和0.0443)。低分化肺癌中IGF1和IGF1R表达显著高于中或高分化肺癌(P值分别为0.0484和0.0291)。IGF1和IGF1R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者(IGF1:10比14个月,P=0.0103;IGF1R:13比26个月,P=0.0056)。IGF1和IGF1R是肺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AKT无预后意义。结论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和AKT表达在肺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有望展示其在肺癌预后和治疗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CD44、选择素E、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移植组、TGF-β1组.于移植术后第5天取移植心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CD44、选择素E、VCAM-1、LFA-1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组CD44、选择素E、LFA-1、VCAM-1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P<0.01.与移植组相比,TGF-β1组CD44、选择素E、LFA-1、VCAM-1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TGF-β1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D44、选择素E、LFA-1、VCAM-1等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比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 icappendectomy,LA)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93例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LA组85例,OA组108例。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后24h内肛门排气率、切口感染率、术后镇痛剂应用、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 L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OA组(P<0.01),LA组术后24h内肛门排气率、放置引流管率、切口感染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镇痛剂应用率也明显低于OA组,平均住院时间也较OA组短(P<0.01),LA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OA组(P<0.01)。结论 LA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患者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多数阑尾炎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17.
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发病率为先心病的第二位 ,其手术治疗方式有两类 :动脉导管结扎术 ,简便有效 ,对全身影响小 ,但对一些情况处理困难 ,有导致导管破裂大出血的危险性 ,且有导管再通和形成假性动脉瘤可能 ;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缝闭术 ,安全可靠 ,但对全身影响大 ,手术较复杂 ,存在心肌再灌注损伤、气栓等问题。长期以来 ,如何选择手术方式存在分歧 ,本组报道 1991年至 1999年共 2 2例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缝闭术 ,探讨其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2~ 34岁 ,平均 19.2岁 ,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膝部骨折晚期并发症为膝关节僵直、屈曲受限,为改善功能而探讨膝部骨折尤其是老年人髌骨骨折如何防治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方法:对42例老年人髌骨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在术后1周内实行主动锻炼,肌肉等张收缩,2周后主动 被动锻炼,配合理疗。与保守治疗47例未做早期功能锻炼者进行膝关节活动范围和骨密度对比观察。结果:手术后早期锻炼42例,肌肉萎缩发生少,4周后膝关节可以达到正常活动范围,优良率95.2%。骨折如期愈合好,骨质疏松不显著。保守治疗组优良率为7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63,P<0.001)。结论:良好复位、可靠固定是膝部骨折康复的基础,早期积极功能锻炼,多样康复治疗是防止老年人髌骨骨折引起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方法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76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形态记忆双向张力钩固定术63例为A组,钢丝粗线环扎术58例为B组,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术55例为C组。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24个月,A、B、C三组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95.24%、75.86%、85.45%。结论:形态记忆双向张力钩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可靠的生物力学固定效果,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负荷量rHu EPO5 000 U&#8226;kg 1+rHu EPO 1 500 U&#8226;kg 1术后第2,4,6天腹腔注射)、小剂量治疗组(负荷量rHu EPO 5 000 U&#8226;kg 1+rHu EPO 750 U&#8226;kg 1术后第2,4,6天腹腔注射)和假手术组,每组16只。分别于术后24 h和2周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fn2蛋白表达。结果术后24 h假手术组、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0,(60.99±5.28),(36.97±2.68),(38.10±3.41);Mfn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80 6±0.013 4),(0.295 2±0.024 9),(0.125 3±0.020 9),(0.120 2±0.019 7)。术后2周假手术组、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凋亡指数分别为0,(50.08±8.00),(26.54±2.97),(24.16±3.74),Mfn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95 3±0.007 3),(0.247 3±0.019 1),(0.146 1±0.012 6),(0.154 2±0.010 6)。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指数和Mfn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小剂量治疗组凋亡指数和Mfn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均P<0.05);大剂量治疗组与小剂量治疗组凋亡指数和Mfn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后即刻给予负荷剂量rHu EPO并术后减量维持治疗1周可显著降低Mfn2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rHu EPO大、小剂量维持给药对Mfn2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和抗凋亡作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