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药“肺炎Ⅲ号”治愈急性肺炎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人服“肺炎Ⅲ号”后较服药前血中嗜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及血清总补体水平均上升,而“肺炎Ⅲ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均无明显效果。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讨论了“肺炎Ⅲ号”治愈急性肺炎的机制。从祖国医学“扶正祛邪”的医病理论来看,其机制可能是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从而治愈疾病,而不是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原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大黄对急性感染内毒素血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毒素是一种巨分子化合物类脂多糖体,存在於革兰氏阴性菌的胞壁外膜之最外层。人体的内毒素血症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当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菌体破坏后释放出内毒素而引起外源性内毒素血症。由于感染所致之肠道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时,可引起内源性内毒素血症。内毒素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性,可使脏器发生一系列严重、广泛、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防治急性感染内毒素血症是阻止危重症感染发展为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初步探讨了大黄对急性感染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急性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夏秋为最多见。发病率很高,且危害严重。急性菌痢的研究进展急性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根据其生化特性不同,痢疾杆菌分为四群:志贺氏痢疾杆菌(有10个血清型),弗氏痢疾杆菌(有13个血清型)、波氏痢疾杆菌  相似文献   
84.
老年感染中毒性休克及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5.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急性肺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祖国医学诊治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丰富经验及治疗效果,我们对中医中药治疗成人急性肺炎进行了观察。本文总结了临床单纯中药治疗和同期抗菌素治疗急性肺炎各100例的疗效对比,借以阐明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中医中药(肺炎Ⅲ号)的作用机制作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6.
肾小管酸中毒(简称RTA)是一组临床综合征。系由于肾小管调节酸碱平衡功能障碍所引起的高氯性酸中毒。本病并不罕见,但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1973~1985年底收治的20例分析讨论如下。一般资料一、性别及年龄女17例,男3例。年龄19~63岁。二、病因及临床表现继发于肾盂肾炎4例,SLE 2例,结缔组织病2例,干燥综合征、海绵肾及肝炎、人工流产、骨髓  相似文献   
87.
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为临床常见急症,病死率高,是急救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并发于急性感染的多脏衰100例的分析,总结了“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草案)”,提出脏器功能受损、衰竭早期及衰竭的分期方案及相应的诊断标准。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对MSOF早期识别、早期抢救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总结了感染性MOSF抢救的综合治疗措施,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使本文100例MSOF的病死率较前下降,达32%。  相似文献   
88.
89.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发病较少,诊断较困难。本文总结了1958~1984年住院病人,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31例,对其延迟诊断原因进行分析。一般资料一、性别和年龄本组31例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最小25岁,最高77岁,其中小于40岁者8例,41~50岁者4例,51~60岁者9例,61岁以上者10例,41岁以上者23例,约占为74.2%。二、肿瘤部位及病理改变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见附表。其中原发性小肠癌15例占48.4%。病理改变:肿瘤侵犯局限于粘膜与粘膜下层早期肿瘤1例,侵犯粘膜层与肌层、肠壁全层、或较大的瘤体者14例,出现淋巴结或脏器转移者16例。肿瘤主要向肠腔内生长10例,向肠腔外生长11例,向肠腔内外生长6例,侵犯畅管未形成肿块,造成肠腔狭窄的肠壁型4例。  相似文献   
90.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可能与免疫和遗传有关的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直、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院自1980~1984年住院患者共51例,按1978年全国消化道会议拟定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诊断标准草案”诊断。轻度者16例(31.3%),中度者13例(25.5%),重度者22例(43.1%)。属慢性持续型者10例(45.4%),属慢性复发型者7例(31.8%),属初发型者5例(22.7%)。病程最长者20余年,最短者4个月。现仅就临床资料完整的重度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0例进行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